人,商人不靠朝廷。
等最后李自成带着百万大军直逼京师的时候,崇祯皇帝没有银子调拨大军,于是崇祯皇帝号召武百官捐献,
这时候,武百官,他们这些商人利益的代言人,亦或是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商人,
他们这时候对崇祯皇帝,对大明王朝的命运,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冷漠。
不管崇祯皇帝怎么号召,怎么说,他们打死也不掏银子。
没银子,崇祯皇帝调拨大军的计划一再延后,这一延后,就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大明王朝也完了。
而再看那些商人,还有武百官,他们也没一个落到了好。
李自成破了京城,为了刮银子,那是把武百官都抓起来严刑拷打,哪一个又逃得了。
至于那些商人,李自成抢了一遍,鞑子入关后,又是对他们大开杀戒,杀的他们那也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让他们再重新选择一次,他们一定会拼了性命不要,也要帮崇祯皇帝,帮大明王朝渡过难关。
毕竟就算大明王朝有千般不是,万般不好,但是在大明王朝底下,他们也能活得自在,
总比在鞑子的屠刀下连做条狗,也做不了。
而朝廷这边,如果知道自己和商人的关系,到最后会发展到这一步,
也许朝廷也不会死抱着所谓的祖制不放,也会想办法缓和和商人的关系。
不过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吃,各人种下的果,也只能是各人自己吞。
“哎。”
张九言理解这位掌柜的想法,如果自己没有超越这个时代几百年的认知,自己也会和这掌柜的想法一样。
但张九言毕竟知道大明王朝的最终走向,知道大明这艘船最终会到哪里去,又为什么会到那里去。
张九言对掌柜语重深长的说道:“掌柜,也许在你心里,朝廷一无是处,很不是东西。
但是请你记住一点,那就是朝廷再不是东西,可他至少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在。
上至皇上,下至小吏,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监督和约束。
这样的约束也许不是最好的,这样的监督也许形同虚设,但至少他比没约束没有规矩的好。
所以我希望当你感觉现在的生活还不算太糟糕,感觉还过得去的时候,我希望你可以学会感恩。”
说完,张九言也不再多说,结完帐,带着大石走了。
掌柜看着张九言离去,久久都是回不过神来。
掌柜心里默默的念叨着张九言最后说的那段话。
那段话,似乎是说了很多,感觉里面有很多的道理在。
可又似乎感觉是废话,说了就跟没说一样。
最后掌柜也是不知如何理解,最后摇摇头,只当作是生活的一个小插曲,没有再去多想,继续做他的生意。
不过在他的心里,却已经是在不经意间,埋下了一颗种子,让他以后再面对朝廷的时候,下意识的有了几分敬畏和感恩之心。
第二天,张九言带着大石启程,正式踏上了返回米脂的路程。
“小子,你说我们还能赶在大年三十回家吗?”
路上,张九言一边骑马,一边对怀里的大石问道。
距离大年三十还有八天时间,张九言归心似箭,希望可以在家里过年。
可是算算路程,时间好像又不够,看来今年这个年,要在外面过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 伤心欲绝
可就算是知道赶不回去,张九言也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自言自语一般的对大石问道。
大石哪里知道什么米脂,哪里又知道能不能赶到,不过他还是点头打气,大声说道:“赶得到,赶的到。”
“哈哈哈,,,”
张九言哈哈大笑,打马扬鞭,急速而行。
只是此刻的张九言不知道,在那巡抚衙门,一个女人得知他离开长安,那可谓是伤心欲绝。
落雁举目,朝着张九言离去的北门方向,遥望着斑斓天空,说道:“张郎,你我今日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见了。”
说到这里,那一天张九言救她的一幕幕就不由自主的浮现在眼前。
这一下,落雁再也是绷不住,眼泪哗哗的流下来。
看落雁这般模样,也不知她是真的对张九言动了几分真感情。
还是因为在杨鹤这里得不到满足,纯粹就把张九言当作一个替代品,现在替代品没了,为替代品难过。
反正不管怎么样,落雁哭了,是伤心的哭了,而不是像上一次那样被曹昭拒绝,羞愤的落泪。
恰巧这时,杨鹤进来了。
杨鹤见落雁哭成泪人相似,急忙关切问道:“落雁,你这是为何哭泣啊?是谁惹你不高兴,为夫为你做主。”
落雁赶紧擦拭眼泪,说道:“没事没事,老爷不要担心,奴家没事。”
“不行,落雁你说,究竟是谁欺负了你?想我杨鹤堂堂阁部高官,若是连自己的女人都护不住,让她受委屈,那我杨鹤这一身官袍又有何用?”
落雁心里恼火,都恨不得抽杨鹤两个嘴巴子。
落雁心说这时候你添什么乱,要不是你,我早就跟张郎双宿双栖了,哪里又会留下遗憾。
不过这话也就只能是在心里叽歪,哪里还敢说出来。
没办法,落雁最后只能是说道:“老爷,今日是我爹的忌日,奴家想起爹爹,这才是忍不住哭泣,还请老爷不要担心,奴家真的没事。”
“啊,原来今日是令尊的忌日,你怎么不早说?”
杨鹤一听,不敢怠慢,不顾落雁劝阻,命人去买来香烛纸钱,摆下桌案,亲自祭奠。
这时候落雁也是没办法,只得是跪在那里烧纸,一边烧,还要一边哭。
“爹啊,爹啊,我的爹啊,你怎么就走了啊,你快回来啊,,,”
不过这时候落雁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好好哭一场了。
虽然此刻她嘴里哭的是爹,但是心里想的却是张九言。
只是此刻如果张九言在这里,见落雁一边烧纸,一边哭自己,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却说张九言一路打马两三天,那也是疲惫。
这一天,到了正午,正是太阳火辣的时候,张九言爱惜马力,不忍鲲鹏宝马受累,于是放慢马速,游哉悠哉的走在路上。
走了一会,张九言看见前面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在那里一步三喘气,赶着路。
老汉样子很是疲惫,令人心生怜悯。
张九言不忍心,骑马到了那老汉面前,关心问道:“老伯,你这是要去哪啊?看你累得不轻,太阳正是毒辣的时候,你可要当心,莫要中暑啊。”
老汉抬眼看了一眼张九言,见张九言样子和善,面露关切,咧嘴,和蔼的笑道:
“没事,我家就在前面,还有一二里,马上就到了。”
张九言坐在马上,张头环顾,见前面一二里果然是有一个村庄,想必老汉家就在那里了。
张九言担心老汉赶路中暑,于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