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二章 跟随(1 / 1)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5716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一千五十二章 跟随

在俺答汗开始互市之后,汉人的这些蔬菜也在蒙古各部中流行开来,并且和茶砖一样大受欢迎,相形之下,粮食也重要,不过并没有蔬菜和茶砖对蒙古人有必不可少的感觉。

草原上有的是草,通过牧群也能获得肉食和奶茶,只要不是大雪灾年,牧民们获得的营养补给其实是比汉人强的,这也使牧人普遍身强体壮,个头不一定高,但身上肌肉盘结,相当的壮实。

而茶和酸菜所能提供的维生素补充,恰恰也是蒙古人最需要的部份,酸菜等蔬菜制品,更是有着独特的口感,也是蒙古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了。

近年来马市停止,各部的蔬菜储量早就消耗干净了,看到汉人商队北上时,这些巴尔虎蒙古人其实相当的心动。

陈壮其实也是想要找一些机会,他是大同边军,和人口角时没按住火气,一枪戳死了和他争吵的人,跑到草原上先是干了马贼,在前两年和记清剿马贼的行动中差点被火铳打死,一颗铅子从他的耳边飞掠而过,打下一片耳垂,差点就要了他的命。魂飞魄散的陈壮没敢在原地停留,和几个伙伴一路向北跑,后来莫名其妙到了巴尔虎部落,伙伴们死的死,病的病,最终只剩下他一个,穿着蒙古袍服,也有了自己的毡包居住,只是没有牧群,平时在各个牧人的牧场打零工换些吃食,勉强生存了下来。

后来陈壮知道当年的伙伴有不少都被和记招纳去了,成了商团军的一份子,已经是威风凛凛的职业军人,横扫大漠无人能敌,这叫他感觉无比后悔……当初要不是拼命跑掉,选择投降,可能现在自己要过的强的多?

当然陈壮也不知道,他当初的伙伴,相当多的人没有能活下来……多半是死在军法规矩之下,被周耀用马活活拖死的马贼就有过百人,他真的投降的,是不是能活下来,还真的是难说的很。

几百蒙古人继续向北跑,一直到傍晚时分才停了下来。

他们就是跑过来找机会的,当然不肯轻易放弃。

暮色之中在他们的西边有一条横亘南北的道路,每当看到这条道路时,陈壮和这些巴尔虎蒙古人就会感觉一阵心悸,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感立刻涌上心头。

去年汉人在这里开始修路,好象是比此时还要早一些,大队大队的人马开进来,每隔几十里就是好几百上千人,从一片荒漠和草原之中,很快就出现了一条笔直的道路,路面分为好几层,虽然是土路,但在短期内根本不惧马车碾压和雨水冰雪侵凌,加上每隔几十里就有一个养护站点,及时排水和修补,预料之中,这条道路将会使用相当长的时间。

陈壮经常会在草原的边缘地带观察这边的情形,他发觉每天辰时初刻时,每天到这个时辰都会由相隔六十里的两个简单的围墙院落里出来一小队骑兵,然后出来几辆大车,可能装运状工具,然后是几十人沿着六十里的道路分别南北相向,巡行到午时前后,这两边会在中间碰面,然后在一起野炊吃饭,饭后各自折回,好象在中间地带时他们会交换一个簿子,十分重要,互相签字之后,就可以折返了。

陈壮观察了好几十天,不管是刮风下雨都没有停过这种巡路工作,这帮人不仅是在路上走,会时刻发现路上的不对之处,垫平凹陷,疏浚排水沟,夯实有些虚浮的路面,有的地方还要加条石砖块来固定,有些地方种上柳条,防止浮沙的侵袭。

这种工作,不管日晒雨淋都没有停止过,因为陈壮发觉了,必须是两支队伍在中间碰面,然后交换那个簿子,想必那就是凭证,如果没有每天交换的记录,可能在和记高层来巡查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交代了。

陈壮特意走远了些,发觉三四百里的路程之内,这条沟通南北的道路到处都是一样的情形,早晨时不管是天亮了还是没亮,都会有人从院落里出来……后来陈壮才知道,那叫维修补给站,住着少量的士兵和大量的辎兵,也就是道路维护人员。

除了维护补给站之外,隔着三十里左右会有一个小型的火路墩,墩堡不一定修在路上,可能是路边的草原上,也可能在近水的海子边上,也有一些修筑在山丘之上,居高临下,可以远远的看到敌情。

每当哨探这些火路墩的时候,陈壮就会加着小心,有一次巴尔虎人聚集的多了,距离又近了一些,从一个墩台上方突然打响了火炮,炮声犹如雷鸣,火光如同电闪,这些巴尔虎人根本没有经历过火炮轰击,当场疯狂奔逃,有好几人都不慎掉落下马摔断了脖子,这对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几乎和战马融为一体的牧人来说,实在也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了。

在三百里的路程上,和裕升还修筑了两个里许周围的军堡,每个军堡都驻有数百军人,他们经常会深入草原巡逻,每当这个时候,不管是巴尔虎人还是鄂伦春人,索伦人,鄂温克人,都是如受了惊的兔子一般,远远避开,能逃多远便是逃多远。

每次陈壮都是混在人群中一起奔逃,他也害怕被那些凶悍的骑兵追上……从北边的喀尔喀人那里已经传来了很多混杂不清的消息,但有一点所有人都能确定,这些汉人骑兵特别的凶悍,而那些穿着红衣的骑兵就是不折不扣的恶魔,他们不停的杀戮,从一个牧场驻地到下一个,他们轻骑彪悍,行动无比快捷,比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人还更擅长骑兵作战,他们勇武绝伦又心狠手辣,几乎突入一个牧场之后就是会将当地烧杀一空,在短短的时间内,这些红袍骑兵给土谢图汗部带来了相当大的损伤,估计要到十年之后,当初被几百个红袍骑兵毁掉的牧场才能慢慢恢复元气,这些杀戮叫人记忆犹新,喀尔喀人提起来都象是被噩梦附体了一样,那种恐怖的表情令人触目惊心,很久难以忘记。

说来也怪,陈壮在逃亡时,心中竟是有隐隐的自豪感。

在十来年前他逃入草原时还是一个盛气满怀易冲动的少年,犯罪之后的汉人有很多都逃入边境之外,北上草原博一条生路。很多人都是直接跑到土默川上的板升地去给蒙古人种地,在呆了几十年后的家族也有开始行商赚钱的,比如有名的赵家,也有人如陈壮一样,很不喜欢受到拘束的生活,加上少年盛气,他们宁愿选择一条相对自由的道路,结果就是在草原上加入了马贼队伍,过起了大块吃肉,大称分金的快意生活。

但当了马贼也是被草原上的蒙古人四处追剿,并且汉人马贼被剿灭的更加严重,很多马贼都是和那些跑出来的蒙古人结伴,弄成蒙古人领头的假象,在队伍中,蒙古人的地位很高,远远高出陈壮这种汉人马贼,在草原上时间久了,陈壮都已经习惯了被歧视……汉人懦弱,不抱团,内斗,奸滑,这都是蒙古人对汉人的刻板印象。这也是没有办法,几十年前蒙古人隔几年就破口而入,掠走和杀害的汉人都在几万人之间,在蒙古人内部流传着汉人种种懦弱胆怯的故事,老少相传,一提起汉人就是那种鄙视的眼神……蒙古人就是这样,当一个人流落到某个牧人的毡包门口时,他可能会大方的给你一块羊肉,一碗羊奶,但他还会当面鄙视你的族群,藐视你的身份,这种鄙夷藐视也是赤裸裸的,毫不掩饰,就象是蒙古人对力量的崇拜一样,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头。

因为受到蒙古人的影响,草原上的其余种族提起汉人也是十分的藐视,好象汉人就是一群群无用的羊,如果他们愿意,随时都能去抢一把。

当喀尔喀人,巴尔虎人,鄂温克人和鄂伦春人因为汉军的到来而四处奔逃,面无人色时,尽管陈壮也是奔逃人群中的一员,他心中竟也是有一种隐隐的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来自于血缘和文化传承,来自于文明的内核中的一点认同感,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地位,这种认同感导致的骄傲也是很难遏制,很难消弥,越是压制,反而是反弹的越厉害……陈壮跑的越远,就越是想回来看一看,哪怕是再被撵兔子一样的远远撵开。

在往东北方向跑了十几里后,所有骑队都停了下来。

众多牧人都有率领者,他们多半是部落里的贵族,这一次过来就是想和汉人做些生意,但他们犹豫迟疑,没有办法靠近,最担心的就是害怕被汉人骑兵突袭,甚至引狼入室,如果汉军沿着克鲁伦河一直西向,巴尔虎蒙古人的老巢就保不住了。

汉军曾经引过察哈尔人经过这些地方,那种强悍坚韧,誓死向前的精神,到现在还被巴尔虎人牢记在心……那支军队,实在是太强太强了。

第一千五十三 路线

“又有一个车队。”一个巴尔虎人叫起来。

所有人都把关注的目光投过去,果然在东南方向不远,有一支庞大的车队缓慢向前行走着。

车队极大,速度也不快,道路两边是少量的商团骑兵,人数不多,也有一些穿着各色袍服的人拿着弓箭和火铳在车阵旁边戒备着。

更多的人步行着,一边走一边在说笑着,相隔好几里路,似乎都能听到他们的说笑声。

还有牛和马的低鸣嘶吼声,这些汉人不仅赶着庞大的多达数百辆的车队,还有相当多的牧群,包括猪,牛,羊,鸡等常见的牧畜也跟随着车队在行进着。

陈壮看的目瞪口呆:这哪是商队,这是一支标准的移民车队!

“喂,那汉子,过来!”

陈壮在不远处观察的时候,车队的人也在观察着这些散乱的蒙古人。

在刚刚的惊吓中,大量的巴尔虎人都跑开了,没有胆量再靠近路边。

只有少数人和陈壮一起又出现在道路边缘,有几个骑士策马迎过来,在相隔几百步时,对面的骑手开始向这边叫喊起来。

陈壮一激灵,感觉是在叫自己。

“能听到吗?”一个骑手叫道:“听倒便往这边来,我们没有敌意。”

巴尔虎人都是面面相觑,没有人敢动,陈壮犹豫片刻,将心一横,策马向前赶过来。

“啊哟,是个汉人啊?”

策马到百步之内时,陈壮浑身都崩紧了。

如果对方有敌意,打响火铳自己就多半完了,几支火铳一起打放,百步之内命中率还是很高的。如果只有一两人,陈壮倒并不太紧张。

“老子是汉人!”听到对方略显轻佻的口气,陈壮有些怒了,大叫道:“不过老子手里的骑弓用的和蒙古人一样好,你们要不要试试?”

“别误会!”对面的人一下子也有些紧张了,叫喊道:“我们的意思是有些高兴,是蒙古人行,汉人就更好了。”

“到底要做什么?”

“我们缺一些做杂活的,每天打打下手,做一些杂事,遇到马贼和狼群还能当护卫。”对方的人叫喊道:“只要愿意,我们每天包吃喝,还给六分银子一天!”

说罢,几个商队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往后退了一退,显然是担心陈壮会翻脸追击。

这几人开口时是用的蒙语,后来用的汉语,一群巴尔虎蒙古人没听懂,这时围拢过来询问陈壮。

待陈壮将商队的意思说了之后,过百蒙古人都是面面相觑,发起呆来。

“六分银子,价值多少?”

半天过后,一个巴尔虎贵人小心翼翼的询问起来。

“嗯……”陈壮想了想,说道:“我是万历四十年跑过来的,此后就没怎么使过银子了。当年在汉人地界,六分银子够买十来斤粮食,两斤猪肉,三斤羊肉,运气好的话能买到一整只鸡。”

“啥?”一个巴尔虎人惊道:“猪肉比羊肉贵?那猪肉一股腥骚气,有甚好吃的,居然还比羊肉要贵!”

陈壮面露不屑之色,说道:“我们汉人最喜欢吃猪肉,羊肉有人不喜欢,所以价格卖不高。”

其实真实原因倒不是如此,因为在唐宋之际汉人的主要肉食也是羊肉,当时人吃猪肉还不知道放血,所以猪肉腥*道很重,后来在北宋晚期到南宋期间,猪肉的烹调方法解决了,并且出现炒和烧等烹饪办法,到明初之后,猪肉就成了主要肉食来源。

最关键的是猪好养啊,砌个圈养头猪,不需要放也不要吃什么好东西,剩饭剩菜加上打猪草就能养肥一头猪了,羊却是要放养,内地不比草原,哪来那么多草场放羊,除了少量养殖之外,多半的羊肉来源就是互市进来的,数量也有限。

既然吃着不方便,吃的人就少了,价格反而不贵……

“啊,原来是这样。”

“居然有人不爱吃羊肉……”

一群巴尔虎人发出惊叹声,不过倒是没有什么强烈的不满了。

几个头人凑在一起,商量一会儿之后就都是两眼放光了。每人六分银子一天,就是每天能赚十几来斤粮食,一块茶砖便宜的就三四钱银,几天功夫也能赚一块茶砖,一坛子酸菜是最贵的,以往蒙古人换一坛酸菜要好几头羊,现在也得二两银子一坛,一坛子酸菜基本上要省着吃一冬天,如果能多赚银子,可能还可以多买些蔬菜和茶砖,用来度过漫长的寒冬。

“和他们说,我们干了,问他们要多少人。”一个头人策马到陈壮身前,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态度和陈壮说话。

“我这就去说。”陈壮感觉前所未有的机遇摆在眼前,他劝住要跟着一起去的蒙古人,说道:“谈好了再来叫你们。”

……

王达通和马超文等人都坐在宽敞的四轮大车上,车中是两排对坐的舒服坐椅,在这新修的官道上走的相当平稳,一点儿也感觉不到颠簸。

车上备着一些小食点心一类的东西,还有消闲解闷的书籍,其实每个大东主都有自己的马车,和记对这些大东主的购买需求还是很照顾的,这些身家十万两以上的大东主也不差这一点儿银子。

这个时代真是大明商业最辉煌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换了几十年前的嘉靖年间身家过几万就算大富豪,身家十几二十万的富商绝无可能出现,那个时代的有钱人还是官绅,象徐阶徐阁老那样的拥有二十万亩松江府的土地,那才是有钱人,官僚把权力变成土地和现银,变成黄金古董珠宝,没有哪个商人能拥有这么大的财富,因为就算是阁老也未必守的住,就象松江徐家,徐阶还在世就被搞的狼狈无比,因为徐家坐拥的财富实在太惊人,已经超过了普通官僚能容忍的极限。

象王达通这样,身家三四十万两白银,在嘉靖年间的松江也够买好几万亩地了,没有功名也不是官绅世家,这就是分分钟被人搞破家的节奏,更不要说还想着在商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积累更多的财富了。

就算是清代的山西皇商,他们在残酷和压抑的政治环境下,用垄断的手法赚到了大笔财富,但这些山西皇商在清朝中前期也完全不敢拿财富来扩张,他们是把银子用来买地,挖地窖把银子化成银块藏在地窖里,中期之后,国门打开,外国人进来建立了新的商业秩序,政治高压渐渐解除,山西票号才开始出现,并且开始往全国发展,在此之前,山西商人哪怕是皇商也得谨慎小心,钱不是想赚就赚的。

只有在隆万开海之后的大明,政治上无比宽松加上海外贸易的盛行,加上全球三分之一多的白银涌入,民间财富,特别是商人阶层的财富是爆炸式的增长。在这种增长幅度下,光是买地已经满足不了这些巨商了。在江南,用几百上千工人的工场开始出现,大量的官绅和商人投资海外贸易,造船出海。地方上相当的富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因为财富的增加导致地方上相对团结,万历皇帝几次派出的矿使税监都是被类似的暴动给撵走,甚至是被打死。民间的财富没有被王朝所用是一个问题,但也说明了宽松条件下商业确实是在蓬勃发展着。

北方的情形是民间因为天灾更加困窘了。从万历后期到天启,再到崇祯,一直处于温饱线都达不到的水平,而商业上由于京城的繁华加上马市,北方的商业贸易以京师和张家口为核心,相对于农业上的灾害来说,北方的沿京师到大同一线的对北虏的贸易城市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关闭马市的策略完全被和记北上草原的壮举给抵销了,在一阵迷茫期之后,所有的张家口到京师的大商人都敏锐的感觉到了商机,这一次北上之前,也就是在年前已经有一些大商人派出的试探性的队伍抵达了买卖城,由于俄罗斯商人的众多,加上沿途蒙古各部高涨的贸易热情,这使得王达通等人也是信心高涨,年后就开始筹备北上,货物,人员,车辆,还有与和记的沟通,包括安保和沿途的补给等等,到了三月下旬他们开始从张家口一带出发,进入草原区域不久就有了修的相当好的官道,车队就顺着官道一路北上,因为一路有补给点和维修站点,车队行进的速度相当的快,一直到进入漠北区域之后才渐渐慢下来。

这个时候草原上的气候简直太好了,也是给这些汉地过来的人开了眼界,特别是进入漠北之后,一边是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景色漂亮的令人心醉,也有山地丘陵区域和密集的林地,树木都是长的很高很密,微风吹拂过来,整个树林都在轻轻摆动,景色相当的漂亮。

绵延不绝的丘陵和山地是一路向东方而去,西边则是开始夹杂着戈壁和沙漠。

对大同和京师一带过来的商人来说,草原他们可能早就见识过,但这种沙漠和戈壁区域,有很多人是头一回看到。

孤寂,壮观,令人震撼,这都是漠北的景色给这些商人的感觉。

这一条线路,在后世其实是自驾游的线路,从中国境内可以抵达赛音山达,也就是草原和戈壁交杂的区域,但往乌兰巴托还有五六百里的路程就不是开放区域,自驾游只能抵达半途就中止了。

就算这样,参加这种自驾游的人也很多,毕竟这种纯净的没有污染的,又是多种地形地貌的景色,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的。

王达通和马超文等人,也是在欣赏着奇景和对北上贸易的期许之中,慢慢的接近着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