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章(1 / 1)

大德云 汤娘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呢?”

“回家吃饭。”

“噢…啊?好!哈哈哈——”

—————————————————

辫儿哥自然是头一份儿,小时候犯了错,可就他头一份儿了!

兄弟之间吗,谁挨打都一样。

可不就他头一份儿了。

相配(一百三十七)

春日里最适合赏景品茗了,茶会是一出又一出。二爷一向是少往外走的,大伙儿都被婉拒惯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加上杨九怀孕了,这就更不能强行厚着脸皮留人了。

按着规矩,这有喜得等过了三个月稳了胎才能外传。这头二爷刚庆幸着三月胎稳,九馕身子也好了些,多愁善感的情绪也少了许多。

没等偷闲,外头一听说王妃有孕纷纷上门道喜,忙着接见不说,这库房都堆不下那些礼了。

茶会的帖子赶在这时候送来了,这回可都是些才子论道,二爷和堂主一个顾家一个顾家还得顾教坛,忙得不可开交。咱们大少爷可不能再躲懒了。

一早拖拖拉拉的不愿意出门,陶阳是骂了又骂。

“说好的要去茶会。”陶阳无奈。

“你又不去…”少爷低声嘟囔着,一看陶阳眉心一蹙又要说他了,立马改口,理直气壮道:“我还说今儿要给小宝儿讲文呢!”

陶阳原本皱着的眉心舒展开来,被他给逗笑了,骂着:“你都是当师父的人了,怎么还这么爱偷懒啊你!”

小宝才多大?先熏陶几年再说不迟。再说了,在家给小宝儿讲文章那不就是要偷懒赖着不走嘛!

这一天天的。

“阿陶——”说着说着骨头一软,这就又往人家身上靠着。

“听话!”陶阳笑了笑,把少爷从椅上给拉了起来,道:“带小宝一块儿去。”

这也算两不耽误了。

陶阳心里知道,少爷倒不是爱偷懒,只是想陪在他身边儿而已。平日里都忙着,难得有一日空闲还得去茶会,拿这难得的好日子去见那些不相干的外人。

少爷乖乖起身,理了理衣领,拉着陶阳的袖口笑道:“那你别老想我啊。”

听听这语气。

“放心吧,不想。”陶阳一本正经地点头。

“不行!”少爷一下就恼了,跺着脚气得鼻孔冒烟:“不行不行不行不行!”

这不都你说的吗。

“哈哈哈——”陶阳是打小就是爱逗弄人玩儿的,也就是仗着人舍不得揍他了。

“我想着你。”

出个门至于吗,还能把你忘了啊。

“哼…”这还差不多,少爷嘟囔着:“那我不在,你要去哪儿啊。”

难得你不去戏园子。

唉,喝什么茶,赛诗论赋自个儿过来啊!

“最近好些名门望族都来家里,辫儿哥忙着,我今儿有空闲就帮着接见。”陶阳道。

盛京不缺名门,随手拉一户出来那不是高官就是皇亲,轻易得罪不得,哪里能随意让人带着礼上门来在那干坐着。

“好吧…”少爷耸拉着脑袋。

“快去吧,顺道儿去冯哥那把小宝带上,有个伴儿你就高兴了。”陶阳催促着,正把他往门外推。

“去就去嘛…”少爷不打高兴,就不喜欢陶阳这一副识礼懂事儿的样子!

你才是我选的伴儿,知不知道。

陶阳拗不过他,陪着他一块儿出了院子送上了马车,看车驾渐远了,这才收回目光作势往回。

府门前车驾不少,全是各府送来的东西,还有书院的青黛车驾也停在了一边儿。

算算日子,今儿应当就是书院来领例银的日子,这一整月里吃喝穿用可就指着这呢。

管家正点了东西要往里送,这头又来了一驾新的马车,看样子是走不开了。

陶阳笑着:“给我吧。”

闲着也是闲着,点清楚了给送到二爷院儿里也就几步的事儿。

一挥手,陶阳身边儿的三两小厮就去接过了礼盒,管家拱手谢了谢就交了过去。

陶阳轻提月牙白袍,跨过门槛绕过影壁,往后院二爷住处去。

经过和晖堂时见二爷院儿里的小厮都守在外面聊着,陶阳一想,八成是杨九来看师娘了吧。

小厮守院,侍婢贴身。

这也正好,还省了一段路,陶阳领着人带着礼进了和晖堂。

没走两步,里头说笑声儿就进了耳。

倒也不算大声喧哗,院子人不多,本就静,陶阳自小耳力过人,听得也更清些。

“王妃可好福气了呢,连陛下都赏赐了,还有公主府一早也送了,这满京城找的出几家这样儿的?”

杨九是刚从里头出来没多久,在院儿里赏花透气。她一向是宽厚的人,婢子们说起话来也轻快些。

这就聊了起来。

“等小世子出生了,一定更隆重!”

“是啊,这可是小王爷,除了皇子们,还有谁能比?”

杨九静静听着,觉着自己生孩子,反而这些小丫头比她还上心。

之所以出来呢,是因为里头没什么好玩儿的,赶上书院的管家来找师娘领例银,还得把上个月的开支报一报,没半个时辰也闲不下来,索性就出来了。

院儿里站着的,还有一块儿来的庄儿,守在门口。

婢子年纪都不大,两句话就聊上了。原本杨九也没往心里去,听她们闲聊就是。

只是你欲清粥小菜度俗日,人家非要浊酒恶肉强敬你。

“我听说啊,从前公主喜欢二爷呢!”庄儿滴溜着大眼睛,十分无害:“二爷当时要是当了驸马,那这小王爷也算半个皇子了!”

公主喜欢二爷,那是几年前的事儿,人尽皆知。只是当时二爷与杨九定亲了,坚定不移,这才作罢。

盛京多得是喜欢二爷的,有什么可稀奇的。

院子里的丫头一怔,不知这话该怎么接,怯生生地看了眼杨九,随即给庄儿皱眉摇了摇头。

这庄儿就像没看到似得,对着杨九道:“王妃好福气,嫁给了二爷,当了一品王妃。不像我,自幼跟师傅学艺吃尽了苦头。”

这话说的没半点城府啊,这不就是十三岁的毫无心机的小姑娘说得出来的嘛:你看,你是苏州人,我是并州人。你从小和大先生学艺,我从小也学艺,你就是好啊,攀上了高枝头当了王妃。

你的一切都是攀附二爷来的。

就这点儿意思了,多好说,两句话的事儿可不就听明白了。

这话音刚落,和晖堂向外的一条青竹巷拐角儿就走出了一个人。

“掌嘴。”陶阳冷声。

身旁小厮也不是个怜香惜玉的脾性,放下了礼盒,上前两步就打了起来。

清脆悦耳。

从进和晖堂院儿门,踩上这鹅卵石路时,一步一句话,字字都传进了他耳朵里。

原本觉得也没什么,最后一句当真是把他给惹恼了!

要是辫儿哥在,这小丫头命也别想要了。

庄儿一见陶阳眼眸一缩,分明就是又惊又慌的神情。万万没想到,二爷不在,少爷不在,这陶阳来了。

她神思清醒过来时,是伴随着脸侧一声叠一声的巴掌响儿。

脸上泛起红印儿时,小厮停下了。

陶阳现在她面前,并不魁梧的身形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