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羊司令(3)(1 / 1)

极品公务员 谢主隆恩 1593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六十八章 羊司令(3)

县长的头脑毕竟是县长的头脑,永远比别人快一步。既然毛庆明能养好山鸡,养出效益来,当然也能养其它的,效益同样也是可观的,例如羊,生态羊,喂青草而不是饲料的羊;王八,人工饲养的王八……作为一县之长,他是不需要和任何人商量的,更何况是扶贫帮困,谁也不敢说三道四,主意不错,资金不是问题,而人才也有了,毛庆明不正是合适的不二人选吗,县长也决定好好帮帮这个头脑活络的年轻人,扶植他走养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路子。

一代养殖专业大户、致富标兵、青年突击手、致富路上领头雁“羊司令”也就应运而生,横空出世。

先是畜牧水产局马局长带队出去考察,立项目,批资金。这些都难不倒他马局长,县长令箭在手,一路绿灯,倒是毛庆明诚惶诚恐,养七彩山鸡技术已经成熟,且市场销路也完全打开,而对于波尔山羊这东东,他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知道的毕竟有限,而如此兴师动众,绝非儿戏。

开弓没有回头箭,县长的话在县城的官僚体系中无疑是“圣旨”,此事也就由不得毛庆明了,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了,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老师,寻求技术上的支持,靠马局长他们来指导技术那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无巧不成书,当毛庆明急匆匆地去找邓老师时,不想他正北上首都参加专门的学术研讨会去了……

一排排羊舍建起来了,从用地审批到信贷资金,一路绿灯,光毛庆明一人就兴建了三栋羊舍,贷款5万元,种羊款归扶贫办提供,三年内见成效后再归完。如此兴师动众还是不能满足县长关于养殖成规模的指示,倒是老蒋很会来事,他干脆给全村村民家家下指标任务,每户领养母羊3头,建立种公羊配种站由毛庆明负责,饲养成年种公羊,为其它农户母羊繁殖配种,所得羊羔归农户,二年内偿还购羊款的50%,这叫基地+农户,养殖成规模,这样二千头波尔山羊的任务很快就由面带点地分配了到位,一汇报县长果然满意。

波尔山羊是世界上公认的优秀肉用品种,具有个体大,初期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繁殖性能好,出肉率高等优良特性。由于前期波尔山羊原种均从国外引进,相对价格较昂贵,导致引进回国繁殖选育的原种、纯种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对农民朋友而言,初期投入利用宜适度小规模经营,采取边生产边建设滚动发展的思路,逐步建成辐射周边的小型种羊场。

而县长并不这样认为,他和他的智囊们运用鸡生蛋、蛋孵鸡、鸡再生蛋的理论,推算和论证:一头种母羊一年纯利超过一千元,2000头就是200万,再加上成品羊,那利润就更大了……

先进带动群众,典型树立信心,毛庆明就这样成了名副其实的“羊司令”,而县长和他的智囊们更是信心十足,小山村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全县的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

一车车由山东长途跋涉而来的波尔山羊很快就在毛庆明和他的乡亲们家落户了。

除了大户毛庆明,其它的都让老蒋按户头分配下去了,临时匆匆搭建的羊棚,长途跋涉和异地而养使它们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临时分发的资料,农户根本就不懂,幸亏毛庆明想法要通了邓老的电话,老专家在电话中详细了解了情况后对症下药,才止住了状态的发展……

思路不可谓不好,可让散户的农民去分散饲养,终究不是上上之策,老蒋一味讨好县长之举让邓老不屑,其高额的成本反正是县府买了单,领养户更是不当回事。先是处理部分水土不服的羊,后来红白喜事时开始屠杀羊肉,再后来有的农户干脆将其领养的羊随意找个借口当作商品处理了。毛庆明的种羊站是建立起来了,可找他配种的就廖廖无几,每逢过年过节,县里面总会来人,屠杀其中膘肥体壮的以飨口福,也正好应了老蒋的心愿,县直各单位只要和他扯得上边的,一律羊肉伺候,倒也没亏待毛庆明,按巿场价予以结算,毛庆明当然也没忘记县长,他的羊肉听说直至县长离任去巿里任巿委副秘书长至副巿长,他都每年要给其送去上好细嫩的鲜羊肉二腿,当然最初的“本钱”——购羊款也就不了了之,几年下来,毛庆明倒是有些收益,吴韧去跟他结对子时,他的种公羊几乎已经无种可配,养羊业全面退缩,不出一、二年,五星村将无羊可养了,“羊司令”的绰号将成为翻过去的黄历,他正为此事着急,愁眉紧锁。

吴韧很想帮毛庆明一把,但也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这让他很愧疚,同时也引发了其内心深处的思考,对于现代农民,政府将如何引导其发家致富、怎样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是应该侧重于管理还是侧重于服务,长官意志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到底如何,怎样才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