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曾国藩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蒋介石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后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但这个名臣的背后,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用两句话概括,那就是“文能应试,武能杀人”。文人与屠夫,本有天壤之别,但在曾国藩身上却能合二为一,他既能舞文弄墨,又能舞枪弄棒,缔造出一支强悍无比的湘军。历史就这样给曾国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对一个历史人物的盖棺论定,百年足矣。可这么多年过来了,人们对曾国藩的热情非但没有减少,反倒与日俱增。
一个是完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是晚清统治最黑暗时期的封建社官僚。毛却如此评价曾国藩,与吴韧早期在历史书上读过的□□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太平天国运动的扼杀者,清朝封建君主制下的忠实走狗截然不同。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同一个思想阵营的人对曾国藩的评价近乎完美无瑕,但即便是不同思想阵营的人,对他的评价也几乎是如出一辙。比如说蒋介石和。
据说蒋介石的案头就摆两本书,一本是《圣经》,那是为了取悦他那信奉基督教的太太。另一本书就是《曾文正公全集》。用蒋介石自己的话来说,平生只服曾文正公。
蒋介石是如此佩服曾国藩,也独服曾文正公:“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这种现象不由引发了吴韧浓厚的兴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在南方为官,不可不熟悉其人文典故,游历名人故里以多见多闻,尤其是两个人的历史(作为开国“皇帝”的毛,和作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不可不研究,对于近年来那位官场推崇备致的封建官僚曾国藩,在读过唐浩明的三卷《曾国藩》(血祭、野焚、黑雨)后,吴韧心向往之,作为一个追求独立思考的年青官员,吴韧安排凌子刚着手暗中组织曾国藩故里之行,他要去“拜访”那位曾文正公的故居,与其神交,以从其中吸取为官的经验和借鉴。
一个星期六的凌晨二点,凌子刚开来了一辆黑色桑塔纳,车上坐着虹桥总支的领导班子成员(主任一名、副书记一名,副主任两名)等吴韧一上车,坐在空出来的前面,凌子刚一脚油门,车就向着湖南省双峰县一个叫荷叶镇的乡村驶去,路线凌子刚早已和吴韧商量过好几次了,他们估算到那里时大概是上午九点半左右,参观走访到下午五时许,在县城吃过晚饭就“打道回府”。自从吴韧“入主”虹桥总支对于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