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赢麻(1 / 1)

从全能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首席设计师 8102 汉字|56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二百三十六章 赢麻

车间流水线开始运作,首先,所有人关注的自然就是提纯速度。

一堆堆已经经过初期过滤的沙子被投入进了电弧炉中,电弧炉中的温度已经高达两千摄氏度,里面还包括了焦炭,也是用来处理杂质的。

不过,林晓既然是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其中各种步骤自然都有他的全新设计,这个电弧炉里面的结构便经过了改造,内部现在多出了一种类似蜂巢形式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让整个反应变得更加充分以及迅速。

当然,如果只是这么一个结构的话显然是不够的,这个类蜂巢结构也是林晓针对他们的电弧炉内部结构,然后再经过计算后,接着又根据物理和化学反应机理,然后定制出来的结构。

而他的这个结构,则能够让内部的反应更加充分,让内部的焦炭更加彻底地从沙子这些二氧化硅中夺走两个氧离子。

在场的人们看着眼前的电弧炉,哪怕是站在较远的距离,他们都仿佛能感受到里面的那种温度。

“这个大概要烧制多久啊?”

余建成忍不住问道。

“三小时。”林晓说道。

“才三小时?”

余建成顿时一惊,“我们以前一炉子都要烧四、五个小时呢。”

这样一来的话,烧制的速度不就直接提升了20%-25%吗?

这样的提升,不可谓不大。

林晓笑了笑,说道:“只要我的计算没问题,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时,旁边的一位工艺设计工程师忍不住问道:“林教授,您能说一下里面的原理吗?”

这位工艺设计工程师叫卢章,本身是上硅产业的工艺设计工程师,这条生产线原来的工艺,包括这个提纯过程,也都是这位工程师设计的。

而现在林晓针对这些流程进行了优化,他这位工程师当然要过来看一看。

而林晓看了一眼这位卢章,只是微微一笑,吐出了两个字:“磁场。”

周围的人都不由一愣。

磁场?

卢章也感到疑惑:“为什么是磁场?”

“我们的电弧炉,是通过电极电弧产生的高温来熔炼的,那么,这些电弧,自然就能对内部产生磁场。”

“而磁场,是能够对内部反应造成影响的。”

听到林晓这么说,卢章脸上稍稍疑惑了一会儿,然后就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您的意思是,您通过控制内部磁场,提高了反应速率,让内部反应更加充分?”

“是的。”

林晓点点头。

电弧炉内部高温来源于放电,电极产生的电弧会导致磁场的出现,而一般来说,这些磁场总会对内部反应产生一些影响效果。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内部电子的转移,电弧炉发生的反应,就是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形成单质硅和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大概初中生也能写出来。

而在过程中,电弧产生的磁场对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迁移过程就会造成影响。

只不过在过去,设计师们一般都不会考虑这种问题,毕竟能够充分反应就行了,电弧产生的磁场虽然能够对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混沌系统,磁场在各方向的抵消之下,其作用就可以忽略不计了,然后再通过更长时间的反应,就能够完成了第一步的粗炼过程了。

而林晓却没有选择这种传统的方法,而是选择了直接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改变磁场的影响过程,他利用那种蜂巢结构,让电弧能够被这个蜂巢结构所影响,于是电弧产生的磁场也就可以确定了。

然后他再对内部所有参与反应的粒子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如何利用这种被控制的磁场来促进化学反应的速率,此外还能够控制内部异性离子相互靠近,进而让反应变得更加充分。

通过这些结果,他就能够搭建出这个蜂巢型的结构。

并且同一种电弧炉构建的蜂巢型结构只能有一种,不同的电弧炉想要复制,除非能够根据林晓的计算思路再来一遍,显然是搞不出来的,那样的结果只能是浪费力气。

但显然,林晓的这个计算思路,仅存于他的脑海中,其他人想要逆推出来,至少数学、化学、物理方面都得有他一半强。

而且还得专业对口。

至于这种人,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嘛……

对此林晓不予置评,做人要谦虚一点。

而旁边的卢章却因为林晓刚才的确认而震惊了。

通过电弧炉内部的磁场来加快内部化学反应速率……这是他们地球人现在能做到的程度吗?

但是想想林晓那赫赫声名,那么多听起来都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的东西,都被林晓所完成,控制一个电弧炉内部磁场而已……

似乎听起来也不是那么高大上?

卢章看了看旁边的余建成,忽然想对他说自己想辞职,去林晓的手底下学习学习,虽然他都四十多岁了,比林晓大了二十多岁,不过达者为师嘛,而且在林晓这种顶级科学家手底下学习,也不丢人。

只不过想了想自己的家人,还有他在魔都贷款买的房子,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好了,这个还得等三个小时,先去看看抛光吧。”

这时候,林晓的声音提醒了在场的人们。

众人都回过了神,意识到这件事情。

毕竟这个炉子还要烧三个小时,他们也总不能在这里干等三小时,于是他们便迅速前往了抛光过程的抛光机旁。

罗明看着抛光机,上一次来这里还是上一次。

那一次他看到了在新抛光盘加成之下,他们的抛光精度达到了4nm的程度,而这一次,他们又有了新的抛光液,根据林晓说的,这能够让他们的抛光精度提升到2nm的程度。

对此,他已经十分期待了。

也没有久等,因为之前存了一些未抛光的硅晶圆,所以这次他们可以将这些未抛光的硅晶圆放上去进行实验。

随着机器运转,抛光机的行星式抛光流程再次运作起来,两边也可以看到有液体的溢出,这些液体就是他们的新型抛光液,这种抛光液由硅粉和氢氧化钠组成,其中还有一些其他占比很小的物质,不过也能对抛光过程进行处理。

cmp抛光,指的是化学机械抛光,顾名思义,既有化学抛光,也有机械抛光,其中化学抛光就是由抛光液负责。

氢氧化钠的成分能够通过对晶圆的表面不平处进行反应,进而使其表面更加平坦,而硅粉就能够在摩擦中,继续将内部不平处进行逐渐消磨。

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两种物质所占比例就是一个关键问题了。

优秀的配比,对抛光效果来说也有着较大的提升。

而林晓从系统那里得到这种抛光液内部成分以及比例,无疑就属于一种十分优秀的比例,此外,它和磨盘材料也十分搭配,两相搭配,他们的抛光效率,完全可以达到一个极高的程度。

就这样,随着时间慢慢过去,第一批硅晶圆出来了,而后他们便迅速将这批硅晶圆拿到了激光干涉仪之下进行测量确定其表面精度。

没过多久,结果就出来了。

“表面平均精度都达到了2nm的程度!还有少部分达到了1nm!”

测量人员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宣布了出来,顿时间生产线车间中的许多人都欢呼了起来。

罗明的脸上也露出了振奋的神情。

没想到林教授说2nm就2nm,一点都没有含糊!

这样一来,有了这种新型的抛光液,他们的抛光盘的使用寿命也能够得到提升!

这样在成本上也能得到减少。

想到这一点,他心中越发振奋起来。

这样的话,不出半年,他们华国将能够轻松地在世界硅晶圆生产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同时,这也将成为华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所占据的一个关键节点!

而一年之后,他们就有机会占据世界市场一半,三年之后,硅晶圆中,世界只知华国制造,而不知曾经的日本制造!

除此之外,抛光盘和抛光液也将成为他们重要的输出产品,当然,这种好东西,肯定是先满足国内需求,然后有余力了,再卖给国外就行。

想到这,罗明越来越高兴。

随后,他紧紧地握住林晓的手,说道:“林教授,谢谢你的付出!”

林晓笑着摆摆手,说道:“说什么呢,咱们每个人都有付出。”

“但显然是林教授付出最大嘛。”旁边的余建成也凑了上来,搓了搓手后,说道:“林教授,您看您这个抛光液,咱们……”

林晓笑了笑,说道:“抛光液也需要建厂,所以你也不用急,不过我们肯定会首先满足你们公司的。”

当然,也得避免把上硅产业养得太大了,防止其胃口变大。

而这个过程,就需要对国内更多厂商进行扶持。

只有一起发力,一起竞争,才能够促进国内行业更加有活力。

就像日本的硅晶圆能够在世界上占据较大份额,便是因为其内部有竞争。

当然,也得避免良性竞争变成恶性内卷。

这在华国尤为常见。

虽然华国被称之为世界工厂,各种工厂接到来自国外厂家的订单不计其数,但是同质性的工厂太多,没有技术,这就导致这些工厂为了竞争这些订单而陷入了价格上的内卷。

价格上的内卷,就是用越来越低的价格去抢那些来自国外的订单,如果没有订单,工厂就会倒闭,于是利润越来越低,工人的工资也就越来越低了。

对于这种情况,想要解决也不好办,不过,这也是因为这些工厂没有实在的技术。

而硅晶圆厂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显然就不能内卷了,这是个既要也要的问题。

所以未来扶持的厂家也不能太多。

当然,这个问题,就不是林晓现在需要去考虑的了,以后会有人去考虑的。

他不再关注这里的抛光,说道:“好了,待会儿再看看我们的提纯效果吧,之后就可以期待十天之后,咱们最终的生产效率了。”

“好!”

人们纷纷应道,而后又等待了两个小时后,他们便回到了之前所看的电弧炉。

经过三个小时的高温反应,里面的反应基本上十分的充分了。

而后,里面的硅便被倒了出来,等待降温后,将其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进行再度提纯,也就是通过氯化氢对硅进行精炼,然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得到更加精纯的多晶硅,也就是纯度为十一个九的硅,已然堪称纯净物。

针对这一步,林晓同样进行了改动。

也是对气相沉积法的调整。

气相沉积法是将两种气态原材料导入到反应室内进行反应,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材料,沉积到晶片表面。

而其中影响到最终反应的有很多,包括反应室内的压力、晶片温度、气体的流动速率、气体通过晶片的路程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纯度。

林晓便再一次重操旧业,拿出了他对混沌体系的综合计算,最后硬是给他们的气相沉积过程算出了一个更加精确的各参数数值。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更加容易提炼出纯净的多晶硅。

当然,这个方法比较直接,卢章也看得出来,所以他对此就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方法过于硬核,大概就相当于分解一个大数的质因数,林晓是一眼就看出来了,而其他人则只能一个数一个数的去算,所以这个方法同样不能复刻。

接下来的第三步,就是利用提拉法,将熔化的多晶硅进行提拉,逐渐形成硅棒。

这一步,世界通用,林晓就没有修改了,当然,前面两步得到的多晶硅已经足够精纯,这一步提拉法并不会改变纯净度,所以也不用林晓多做考虑。

众人花了半天的时间参观了一遍,而最终的结果,显然也让所有人都为之感到惊叹。

这样的一条生产线,在全世界都属于顶级硅晶圆生产线了。

不管是在生产速度上还是良品率上。

“好了,本次我们将试生产十天,之后将对这十天以来生产的所有硅晶圆进行检测,确定我们最终的效果!”

“好!”

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于是接下来的十天中,他们的生产线开始全速运转,几乎所有机器的功率都开到了最大。

而其中让他们感到惊喜又无奈的是,由于林晓对提纯过程的优化,他们生产初加工硅晶圆的速度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以上,而这就导致他们的抛光机显得有些不够了。

他们还得多买几台抛光机回来,才能尽最大可能发挥这条生产线的生产力。

当然,这些事情等到之后再说,先把他们现在这十天的测试完成了。

就这样,时间很快过去。

林晓自然也没有一直留在这里,而是回到了上京大学。

正好现在到了大四毕业季,大四学生要论文答辩了,于是他也担任了一会儿答辩评审老师的职位。

虽然是上京大学,不过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当然,能过也就过了,林晓同样作为年轻人,还是很理解这些年轻学生的,虽然他也不算什么过来人——毕竟他当初的本科毕业论文是能够直接发国际顶刊的。

不过,毕竟是上京大学,其中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的论文表现出了较高的质量水平,得到了他的夸奖。

总而言之,他所在的答辩组能过的都基本过了,除了个别学生的论文遭到了另外几位评审老师的严厉批评,他也就没有持反对意见了。

嗯,反正他的答辩组学生们,都还是挺感谢他的。

至于其他组的学生嘛,那就不是他管得着的了,自求多福吧。

就这样,时间很快过去,十天的时间很快过去。

十天的试生产测试,圆满结束。

最终测试结果,让他们每个人都无比的惊喜。

只要抛光机数量跟上,他们的生产线产能将达到世界顶级的程度。

同时,再考虑原材料成本、电力成本、运输成本等,都只会比竞争对手更低,毕竟,华国本身就拥有着足够的原材料,比起日本原材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一点来说,华国就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华国工业电力单位价格也处于世界偏低的情况,而日本的电力单位价格是前者的将近两倍。

总而言之,华国的各项成本都处于优势地位,再加上世界上的主要芯片代工厂距离华国都近,比如台省的台积电、联电等,还有韩国的三星,以及位于魔都的华芯国际、华虹集团。

所以,只要他们能够搭建起足够的生产线,那么只有一个结果——赢麻。

而这个消息,很快就引起了上面的重视。

短短几天时间,中央就下发了文件,做出了指示——尽快建设高新技术下的硅晶圆生产线,提供低息甚至是免息贷款,刺激国内相关厂商搭建新生产线。

至此,第一次向半导体产业链大举进攻的号角,就此吹响。

而其中,林晓的定光科技公司,是这一次进攻中的“军师”。

------题外话------

答辩过咯!

终于放下心了。

近期可能因为毕业最后的事项准备,比如后天要班级聚餐什么的,更新上不一定能稳定,等到所有事情结束后,将恢复正常,之前欠的章节也会补上。

谢谢各位的理解。

7017k

------------

第二把三十七章 华国半导体产业链座谈会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搭建硅晶圆新生产链的工作立马就开始了。

国内大多数相关的硅晶圆生产企业都有着国家入股,所以这些企业得到的支持都是比较多的。

就这样,全国统一时间,至少有五十条全新生产线开始了动工,一条硅晶圆生产线就价值数亿,这么多条加起来,直接就突破了百亿以上。

当然,这些公司也没有忘记对之前的生产线进行升级,升级的部分主要就是改造提纯部分的设备,而鉴于提纯速度得到了大幅的增加,所以他们又需要再去购买更多抛光机,来满足生产效率最大化,毕竟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个木桶效应,所以抛光机的数量也必须跟上。

当然,这些都只是一方面,提纯步骤的设备优化现在就可以开始,最主要的还是另外的抛光盘和抛光液的工厂建设。

之前使用的都是试制出来的,就相当于都是定制产品,生产成本比较高,只有工厂建成后,成本才能正常。

不过,在国家的支持下,各种行政手续也得到了优化,除了必要的3c认证等国内的各种安全认证之外,还有以后想要进入国际市场所需要经过的msds认证、ce认证等等,其他手续都是能省则省,包括工厂建设批准等。

当然,安全方面的验证也是不可避免的,像抛光液这种涉及到了氢氧化钠高危险化学品的东西,都需要经过验证。

不过,有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原本大概十、十一月份才能建成的工厂,现在预计八月份就能建成第一批工厂了。

那时候,才是他们真正展示一下,什么才是世界工厂的真正实力。

就这样,时间也进入到了6月份。

……

6月5日。

燕北园的房子中,楼上的郑仁教授带着郑蓉儿又来拜访林晓了。

“蓉儿要高考了啊?”林晓得知这个消息时,忽然就想起了一年一度地高考也确实要来了。

“是啊。”

郑仁点点头,看着旁边正抱着咪咪说话的孙女,脸上也露出了笑容,“6月7号开始,也就还有两天了。”

林晓看向郑蓉儿,笑着问道:“蓉儿有把握考京大吗?”

郑蓉儿比了个“ok”的手势,说道:“肯定可以!”

“那就好。”林晓点点头,“到时候想学什么专业啊?”

“数学!”

林晓顿时一愣:“数学?”

郑蓉儿放下了怀中的咪咪,移了移自己的身子,跑到了林晓的旁边,抱住了他的一只胳膊,然后就开始撒起了娇:“就是数学哦!哥哥,到时候你当我的导师好不好?”

“导师?”

“好不好嘛?我都听爷爷说了,到时候是要选导师的!”郑蓉儿又晃了晃林晓的胳膊。

旁边的郑仁笑道:“荣儿当初跟你辅导了几个月的数学,现在对数学可是特别感兴趣,就期待到时候能够进你们数学学院,然后找你当靠山呢。”

听到这,林晓就笑了起来,对郑蓉儿说道:“好,蓉儿都这么说了,我当然不会拒绝咯。”

“好耶!”

郑蓉儿顿时欢呼了起来,然后又对刚刚郑仁的话表示了反驳:“我才不是找靠山呢,我是要跟林晓哥学习数学的!”

郑仁又失笑了起来,说道:“是是是,跟你林晓哥好好学习一下,到时候成为一个著名女数学家。”

“我肯定可以。”

郑蓉儿点点头,脸上很是自信。

林晓笑道:“那你就争取好好考试吧,先考上京大数学学院,其他的事情之后再说。”

“嗯!”郑蓉儿点点头。

当然,对于郑蓉儿来说,考上京大还是很容易的,作为上京知名中学101中学最稳定的年级前五,哪怕不考虑她有着上京户口,都能够轻松考入上京大学,而再考虑上京户口的优势的话,她想要进入上京大学就更加容易了,完全是专业任选。

“当然,到时候当上我的学生后,我可也会很严格的哦,不会对你放松的。”

这时候,林晓又提醒了一句。

郑仁也点点头,“肯定不能放松。”

郑蓉儿却一扬下巴,一副丝毫不在意地样子说道:“当然没问题,尽管提要求。”

见到她这样子,林晓笑了笑,便伸出手,弯下了一个手指,说道:“那首先,暑假期间,你得把第一学期的课程都给自习一遍,到时候我也会给你出题。”

“没问题!”

郑蓉儿一副不在意的样子。

“还没完了。”林晓一笑,接着他又弯下了一个手指:“然后每个学期你需要继续保持在年级的前五名。”

郑蓉儿顿时一愣,嘴巴微微噘了噘,然后下定决心般的一挥手,说道:“也没问题!”

林晓哈哈一笑,接着又道:“另外,本科期间,你需要发两篇sci论文。”

郑蓉儿小脸顿时就垮了。

虽然她还是高中生,不过爷爷是京大物理教授,奶奶是京大工商管理教授,对于这些论文她还是知道的,理工科的sci,社科的ssci,这种论文的发表难度,她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是知道的。

她也知道,对于本科生来说,能发一篇就算厉害了,结果林晓现在说要发两篇?

不过她咬了咬牙,最后还是点点头,说道:“也没问题!”

见到她这样,林晓和郑仁都笑了起来。

“好啦,你也别担心,到时候还有我辅导你呢。”

林晓伸手揉了揉郑蓉儿的脑袋,总算是宽慰了一句。

郑仁也说道:“你想成为女数学家,就得这么来,想想你林晓哥上大学的时候多厉害。”

“嗯!”

听到这,郑蓉儿的表情终于恢复了一下,点了点头应道。

她心中也暗暗下定了决心,到时候一定要更努力!

想到这,她又转身抱住了咪咪,揉了起来。

努力的事情以后再说,先从小猫咪这里得到一些安慰。

忽然,林晓的手机响了起来。

林晓看了一眼,是马高亮打来的。

朝郑仁点点头,而后他接通了电话,“马局长,有什么事情吗?”

“林教授。”电话那头传来了马高亮爽朗的笑声,“明天我们有个比较重要的座谈会,关于半导体产业链的,所以到时候希望您也能过来,您看明天方便吗?”

半导体产业链?

林晓眉头一挑,看来硅晶圆生产技术的突破,也让他们有了更进一步的心思了。

当然,对此他十分的支持,正好,他也早就有这个打算了。

搞定硅晶圆,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

仍然还有很多目标需要完成。

就像最近在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在研究着镜片抛光技术。

他对脑海中那个光刻机的镜片抛光过程进行了完善的整理。

想要生产光刻机那均方根统计下达到皮米级别的光滑镜片,十分的困难,德国蔡司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些堪称“金手指”的抛光技术师傅是其中的关键。

而华国显然还找不到这样的抛光大师。

不过,这些顶级抛光大师也是需要机器来操作的。

所以林晓现在研究的就是,如何直接用机器解决这个问题。

而如今,他已经有了想法,而这个想法,也正好需要国家方面的支持。

他说道:“行,明天几点,在哪里?”

“上午十点,到时候我来接你。”

“行。”

挂了电话,郑仁问了一句:“马高亮局长?”

“嗯。”

林晓点点头。

郑仁感慨了一声,道:“最近我也听说了你搞得那些事情,说实话,真的很振奋人心啊。”

林晓一笑:“还行吧,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郑仁点点头,说道:“祝你能够一直成功了。”

“那就借郑教授的吉言了。”

“你们在讲什么啊?”

旁边的郑蓉儿听到两人的对话,不由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没什么。”林晓揉了揉郑蓉儿的脑袋,笑着说道:“你再大点就知道了。”

“我现在已经大了!”

“还不够,得再大点。”

林晓摇摇头。

“哼,不说就不说。”

见到林晓还是不说,郑蓉儿索性不管了,又重新逗起了旁边的咪咪。

……

第二天。

林晓如约坐上了马高亮过来接他的车。

当然,其实是马高亮的司机开车。

“这次会议在哪开?”

林晓问道。

“国院。”

马高亮说道。

林晓眉头一动,国院的话,那看来这场会议的规格还要更大一些。

大概是知道林晓想的什么,马高亮又说道:“另外,这场会议参会的人挺多的,光电所、魔都微电子装备、青华紫光那些专家都来了,主要是讨论咱们未来进一步的发展方向,而且你也知道因为你搞出的编码器八分结构,咱们在各种精密领域都有更进一步的希望,所以之后有很多事情都能进行了。”

“嗯。”

林晓点点头。

华国许多领域上和外国的差距,都是基于精密加工领域上和国外的差距,而这个八分结构的出现,直接就将他们的在这个领域的上限拉升到了和世界一流的程度。

所以这场会议,大概也会着重谈一谈这个。

当然,他也准备好了他要谈的东西。

目光微微一闪,林晓对这场会议开始期待起来。

时间很快过去,他们的车也来到了国院门口。

进入了国院,他们来到了一间大会议室。

大会议室中已经坐了许多人,其中有些人见到林晓后,都纷纷眼前一亮,向他走了过来。

“林教授,你好。”

“林教授也来了。”

“林教授……”

在场的人基本上都是专家,当然也有一些政府人员,而这些人见到林晓之后,无一例外地都表现出了他们的热情。

而林晓也依次回应了这些人的热情。

打过了招呼之后,在场的工作人员便走了上来,带着他坐到了最前面的席位。

“林教授,您坐这里就行。”

“好的,谢谢。”

林晓看了看自己的座位,这是一个椭圆桌,他右手边的位置就是首位。

而他也就是首位的左手边。

现代华国以左为尊。

排位置是一个很有讲究的事情,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是如此。

当然,他并没有在意这些,只是心中思考着待会儿该怎么讲自己的东西。

不过,这时候坐在他左边的人笑着对他说道:“林教授,你好啊。”

林晓转头看去,问道:“您是?”

“光电所所长,罗刚宪。”

林晓恍然大悟笑着道:“原来是罗院士,你好。”

“之前一直想和林教授见一面,不过最近我们现在倒是忙了起来,所以也没了这个机会。”罗刚宪笑着说道:“不过呢,我首先也得向林教授你表示一下感谢。”

林晓疑惑:“感谢我什么?”

罗刚宪说道:“当然是因为你的那个八分结构编码器了,现在行业内好像都是直接称之为林氏结构了,我是做微纳加工的,比如光学镜片。”

他笑着说道:“我们光电所当前技术,在球面和平面光学元件的加工上,能够实现面形精度优于0.3nm-rms,表面粗糙度优于0.2nm-rms,非球面元件的话相对来说要高一些。”

“不过,现在咱们的加工精度有机会突破了,未来说不定我们还能缩减一些。”

听到罗刚宪这么说,林晓却是笑了笑,说道:“但是也还是有瓶颈的。”

罗刚宪点点头,叹口气道:“确实还有瓶颈,估计最多只能到0.1nm-rms就顶天了,这个程度,和蔡司仍然有差距,造不出0.1nm-rms以下的光学镜片了。”

到了这种程度,就不是随便一个零件的技术进步就能实现突破的了,不然的话,国外也不会仅仅只有一个蔡司了。

而这个行业,就是赢家通吃。

但林晓却一笑:“罗院士,你待会儿可以期待一下了。”

罗刚宪一愣:“什么?”

林晓没有多说。

罗刚宪心中疑惑,但也只能等待会儿林晓说了。

很快,一位老人从门外走了进来,见到他,人们都纷纷起身致敬。

而叶承也看到了这位之前见过一面的老人,那次,是他刚好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时。

这位老人也看见了他,朝他微微一笑,随后走到了林晓旁边的首位,和他先握了握手,随后便落座。

而会议室中,人们也都安静了下来。

7017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