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反击,同时缓步增加军备,另外尽力以外交手段化解战争的可能。
如果没有阿道夫,或者37年时他就下台,他必定流芳后世,因为在财政大臣任上他拯救了没落的英国经济。
可他现在已经骑虎难下。
更要命的是,他遇到的对手是阿道夫这个不按常理出手的疯子,他还遇到自己内部的敌人。
这个敌人有两个。
一个是工党领袖,时年英伦第一嘴炮艾德理。
但凡张伯伦要增加军备,他说不!因为张伯伦说好的他从来都说不。为了反对而反对,然后再找理由,那事情就没法谈了。
还有个人,张伯伦做梦也想不到。
那个人叫丘吉尔。
张伯伦在财政大臣位置上的杰出表现,对比的丘吉尔灰头土脸。
而张伯伦在首相时对于军备的提案,又让激进的丘吉尔不满足。
他是不会去想,张伯伦还被艾德理牵扯着的,他只管嚷嚷他的不满。
翻看历史资料,不得不承认,张伯伦的所谓“绥靖”中,明显有根据当时英国经济情况,逐年增加军备的具体方案,而非一味的妥协。
他确实是在积蓄力量。
如果将他放在其他时代,他的行为很英明,可是放在二战之前,结果注定了他的失败。
尤其,丘吉尔应该是夹杂了自己的情绪吧,因为他在写回忆录时,直接将张伯伦定义为了投降派。
并宣称自己是30年代中唯一能看穿希特勒的内阁成员。
但档案证明,张伯伦早在34年就在为遏制德国做努力。
另外作为当时的当事人,丘吉尔岂能不知道张伯伦具体步骤呢?他不仅仅经历还参与过。
然而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后续政史基本就根据丘吉尔的观点,对张伯伦彻底定性为投降代表。
言归正传。
正因为这种绥靖心态,和工党艾德理的大力反对。
瓦坎达的军购放宽行动并没有让英国人喜出望外。
英国人甚至说,瓦坎达也就是在某些时候靠他们领袖的灵光一闪暂时领先一步而已。
事到如今,英伦的航母生产力和战机生产力已不弱于对方。
这种论调传出来后,法国人自然大骂英国人吹牛逼,但德国人和苏俄却一致对瓦坎达发出“猪叫声”。
他们认为瓦坎达这是自作多情了。
德国人反正已经明白,瓦坎达和自己是不会成为朋友的,于是他们毫不客气的说,瓦坎达这是要将自己淘汰的武备又来找下家了,但是别忘了,时代在进步,这已经不是十年前。
德国人说这句话是有底气的,德国工业正疯狂发展,他们的武器日新月异。
对此,韩怀义难得的没回嘴。
他说什么呢,难得他和阿道夫打嘴炮,结果泄露自己都有核弹的事情吗?
谁知,苏俄见他不吭声,便也跳了出来。
苏俄国内的标题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走狗,邪恶势力的代表瓦坎达在国际商贸生意中遭受欧洲冷遇。
他们的外交官则在柏林,对媒体进一步表示:苏俄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远超十个瓦坎达,我们的工业制造能力也强于对方,瓦坎达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这下二狗子受不了了。
他干了一件全世界都瞠目结舌的事情。
他说:“既然苏俄人这么说,希望你们永远别求到瓦坎达头上。大家打个赌吧,拿海参崴来打赌。”
大家都???
“我赌你们十年之内会哭爹喊娘的向我们求援,祈祷我们拯救你们。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海参崴就是我的。如果没有的话,瓦坎达会支付你们50艘航母。”
他是公开喊话,消息很快传去苏俄。
约瑟夫都疯了,这厮有病吗?天天骂我独夫,瞧不起我,我都没干过这么疯狂的事情。
答应他,都觉得丢人,不答应吧更丢人。
最终苏俄代表决定,还是答应他。
韩怀义回复的很快:“记住你们的话,如果赖账,不,你们这种沙包国是不敢的,我想多了。”
约瑟夫气的几乎吐血不提。
但韩怀义的态度也不免引起整个欧洲的警惕。
想想吧,这个家伙前二十年惹是生非战无不胜的另外一面,是他说的话基本都中。
也就是说,韩怀义认为苏俄十年内必定要遇到很大的麻烦。
那么敌人来自哪里呢?
外界都将目光投向欧洲各国,包含德国。
7杀心在积累
但是人家约瑟夫的脑子另辟蹊径。
他认为敌人应该来自敌对势力对内部的瓦解,这厮认为这倒是个好时机,于是他这就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内部大清洗行动,意图消灭内部的敌人,如此外患也就不足为惧。
37年,n多真正优秀的苏俄人才死在屠夫的意志下。
韩怀义得到这个消息时彻底无语。
他再度坚定,二十世纪的恶魔,除了阿道夫,约瑟夫绝对也是之一。
但这不是他的责任。
韩怀义懒得再管外边的事务。
他这就沉下心来继续进一步的按着自己和罗斯福的约定,开始扩大军备武器。
由于瓦坎达的中部建设还在进行。
经济大萧条导致诸多的生意受到限制。
再加上医疗,和核能研究。
所以瓦坎达的储备资金已经不足,但韩怀义毫不担心的从摩根和洛克菲勒手里调集了更多的资金投入这种扩建。
福特作为新罗马的弟兄,和新罗马集团最重要的工业组成部门的掌权人,全力配合韩怀义的行动。
他甚至都将国籍改为了瓦坎达。
老自贸区的军工厂以每三个月一座的方式增加,来自其他地区的铁矿等资源也由货轮疯狂运往这里。
但韩怀义并没有急着大规模投入生产而是在等。
面对消耗的海量资金,就是梅洛都有点坐不住了,然而韩怀义一言而决,38年才是正式启动生产的日子。
如今,才是37年中旬。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心中有谱的韩怀义所以不急。
然而就算是他都不能预料。
瓦坎达内部出现了个问题。
1937年6月12日下午3点。
托尼冷着脸看着手里的资料。
资料上详细展示了他的大舅子,瓦坎达的国舅爷伊顿这段时间的作为,或者是他6年来的所作所为。
伊顿作为他妻子的兄长,唯一的兄长,不管怎么说也是受到一定照顾的。
后来伊顿就被安排到了瓦坎达的国土资源部上班。
担任的还是副部长职务。
但分配给他的是个清闲的位置,就是让他喝喝茶看看书,总结下各路人排查的国内资源,和国家矿产储备情况等。
他没事也会公款出差四处巡查。
大概太闲了吧,后来他就开始关注瓦坎达的军事,城防布置,et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