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6 章(1 / 1)

民国之远东巨商 叁拾伍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瓦坎达,发展相对顺利的主因。

打个比方,他的骨干要是接二连三的病倒乃至身亡,哪里还会有现在这样的局面呢?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重用人才,还需要照顾和保全人才。

这也就是韩怀义至今以身作则,要求所有部下每天无论多忙都必须抽时间锻炼30分钟的原因。

如果每个居民都有健康的身体,前进奔跑时不会忽然倒下,整个团队就将以非常可怕的叠加速度往前飞驰,量变到质变就将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父亲如此。

水泥厂的囚徒老板也没闲着。

自入狱后至今,托尼已经完成了三项成就。

1成为狱霸。

2读完高中课程。

3水泥厂利润达到300万银元/年。

他今年已经17虚岁,过年后就18岁了。

他还有不到一年就将出狱,因为按着他在监狱的表现,瓦坎达司法部对其进行了减刑,目前他的刑期只剩下6个月。

他将在1923年7月回到正常社会中来。

这段岁月给了托尼很大的影响。

虽然他在这里衣食无忧,也自律自强,并且有所成就,但是这里毕竟是和外面脱节的监狱。

他每天除了面对管理方,就是那些囚徒。

聪明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会改正自己的行为。

一年,两年过去。

查理狠心的没来看他一次,但是母亲带着弟弟妹妹来过。

托尼一直记得母亲红红的眼睛,还有“外婆”维克多太太的不舍。

他觉得自己真的错了,他不能再那样行事。

于是现在的托尼虽然才接近成年,但他的气质已经越发的厚重,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他看事精准而处事果断。

他痛恨任何触犯规矩的人。

却对维护健康秩序者青眼有加。

可以这么说吧,这种日子锤炼了他的人生观。

他现在的人生观已经搭建好了基础,他的思维模式也已经接近定型,他唯一欠缺的就是更多的阅历,和遭遇更多事情才能拥有的经验。

而托尼是不会闲着的。

还有6个月的时间,他开始思考在既有基础上是不是能再做些什么。

他很现实的没有去胡思乱想。

他只基于目前的水泥厂和相关产品做思考。

托尼记得父亲发明了钢结构和集装箱模式,好吧,他不知他爹是个贼。

托尼就由此引申出一个念头。

这日他在纸上写写画画,然后电报给汤姆叔叔,请他帮自己安排。

一个礼拜后,瓦坎达的塑料制品厂送来了大量的货物。

大家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托尼指挥人将这些按着尺寸制造的塑料模具在地上搭建起来。

大家才发现,这些中空模具组成后是房屋的墙壁。

托尼让人把水泥灌注其中,并用钢筋穿插其中。

3个小时后,一栋漂亮的房屋的下部就弄好了。

隔了一日,等水泥板风干后,第二层,以及屋顶也开始搭建。

接着托尼又在墙壁外涂抹上漂亮的油漆。

他最后拿出公式计算得出结果。

按着这种模式建筑一个美式的带院子的两层楼,分五个房间和客厅,再连接水电线路后,需要时间为5天,耗费人工为10人,总造价为120美金。

这个造价比正常建筑要少百分之50,时间上要节约百分之70。

然后托尼就将这栋房子丢在这里让他风吹雨淋。

一个月过去后,他发现外墙的塑料已经剥落,内墙塑料也开始脆化。

剥掉这些塑料后,房屋主体没有任何影响,托尼命令人用铁锤进行拆除,囚徒们懵逼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拆除后,托尼却哈哈大笑起来。

他回去改进了塑料模板的构造。

让这些模板在建筑完工后可很快拆除,然后他再下订单。

第二个月的第二栋房子利索竖起,混凝土架构的房屋结实无比,而造价比上次还少了20美金,因为这种模具可以反复利用。

托尼开始装饰他,让他成为他送给监狱长杜波的礼物。

然后他进行拍照,并电报给冯才厚,请他过来面谈。

冯才厚一听大少爷召唤,立马屁颠颠的来了。

托尼说:“这个构思行不行?行的话,你我联合起来,在瓦坎达的乡镇,以及自贸区新开发地段,针对相对低收入人群出售这种便捷速成的坚固房屋,售价为首付30美金,每个月还10美金,总金额为300美金。”

“23年完成全部资金回笼。其中30美金为交给地方的税收。我们将获得最少130美金的纯收。”

“因为本金去除后的170里,还有20是给他们赠送的简单装修,以及资金滞留的代价。”

“我想,我家那位也是乐于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毕竟这是偏僻处的一个市场空白。”

30无处出气的查理(上精品推荐加更)

顺便为本人新书,这个机师挺坏的,打个广告,求收藏推荐支持

托尼的分析是对的。

目前瓦坎达的建筑公司着重于大型公寓,高档住宅区,写字楼和商场。

对于基层的百姓们的照顾力度还不够。

很多的低收入居民的住宿条件其实一般,可是他们不是没钱,他们只是买不起那些高级玩意,他们也不需要。

他们更想在自己生活的本地建筑房子,然而大建筑公司没有兴趣来做这些零碎生意。

新开发地区也不值得他们投资。

所以这些百姓随着新罗马的意志聚集某处后,都是依靠新罗马的钢结构房屋生存的,产权不属于他们,那也没有家的感觉。

但这对新罗马也不利,钢结构的房子虽然成本一般,但是量上来后就不同了,另外这些不是永久建筑不能给人以归属感。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尤其对有严重土地情节的华人而言。

冯才厚听完托尼的意见后立刻拍板:“可以,怎么分呢股份?”

“我3你3当地政府2。”

“政府的2成用于抵消地价和公共设施我能理解,还有2成呢?”

“1成给予当地医疗慈善机构,让他们进驻区域。还有1成嘛,用于学校补助。”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投资100美金,收益纯利为130。个人收益为39美金。”

“是的,另外这个收益还需要3年才能到手。平均每年才13,似乎不值得。”

“不,值得,这不仅仅是生意,这是个系统架构。是依附于家父执政理念的,深入基层的布置。任何生意一旦符合主流需求,就会遍地开花,如果我们做的话,我们不仅仅养活无数工人,还将获得数量上积累的可怕回报。”

托尼和冯才厚强调:“如果是1000栋一起开建,总造价为10万美金。收3万美金的预付款,和每个月1万美金的回款足以让我们7个月回本,接下来就是庞大的资金回流。”

冯才厚当然明白这道理,他说:“启动资金越大,规模越大,我们的利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