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 章(1 / 1)

民国之远东巨商 叁拾伍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底没了这个心。

古人说打仗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放在商场上也是一样。

因为彻底打通了上层和底层的关系。

新罗马天津分部的工作上的很快。

在利益相关的杜威特和德尔的强力建议下,两方租界很快就拿出了临河的一处三十亩的地给新罗马商行。

租界的地和清廷境内的田地价格当然不同。

三十亩地低价给予都必须要有二千两银子。

韩怀义毫不犹豫的付款后直接扯着杜威特就去银行,走贷款将这钱拿了出来,还多拿了一千。

而在这个过程里,陈世宏已经为新罗马在天津地界赊欠好了建筑材料,陈头响则招好了工人。

次日正好是吉日,新罗马的码头竟是说动就动,直接开工。

这种做事的速度和效率放在后世都算得上极速,放在这个年代里可谓奇迹。

加上顾家堂主持下的新式钢结构模式建筑起场所时,进展那叫个飞快。

杜威特也就两天没来工地,等他再来一看,三座仓库长二十五米宽十五米都快封顶了!

而这天,韩查理却不在工地。

因为他和陈头响等人来到了天津的一家商行。

具体原因当然是为了业务。

最近市面上传开了,大家都在说韩查理的大码头弄好后,走海运会便宜的多。

这里面当然也有本地青帮的一些威胁恐吓。

不过鉴于韩怀义之前的关照。

这些青帮分子登门时虽然语带威胁,但只为业务却不敲竹杠。

而商家也不是傻子。

他们拿着新罗马的详细运费比较后发现,还别说,还真是海轮的运费要比过去内陆航运要快捷和便宜许多。

拿最简单的棉麻皮货比较吧。

北地的棉麻皮货等东西发去南边的话,按着旧日的方式得分成十好几船,还得慢吞吞的走两周。

另外百吨的运费加装卸人工等杂七杂八的东西核算下来,一百两银子都打不住。

因为船队走内河沿途各省要收费,过黄河进山东时搞不好还得请些纤夫!

但是海运却不会这么的麻烦。

另外新罗马的单位是小中大三种柜。

一柜是多少呢,小的是十吨,中的十五吨,大的二十吨。

百吨棉麻皮货之类的东西,就是十小柜。

而一小柜的天津装卸费是一两银子,十柜才十两。

至于航运费也是明码标价的,天津到上海一柜的运费是五两,十个柜子合计五十两。

到了地头,下船的装卸费统计为五两。

其他就是接货人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走新罗马的海轮,百吨棉麻皮货的总运费就是:上下船的装卸费15运费5065两银子。

这么一比较,大家首先就少了35两的开销,尤其还有一点,新罗马承诺从发货起到目的地只需要七天。

本地商家开始都不信还有这好事。

但备不住市面上有人专门说道这些事情,大家后来才想明白。

感情人家新罗马走的是量。

人家一趟运走的不是一家的货。

所以这价格才能打下来的。

商家们接着又听说这商行是韩查理和洋人们合作的,就连工部局和公董局都参股了呢。

那大家还怕什么呀。

所以天津卫的商家们就不乐意再去继续之前的单子了。

但陈头响的这个客户周掌柜,做的是南来北往的米粮生意。

过去他从南边进大米,运费每年都得给一两千的银子出去。

如今比较新罗马的方式后他确实有些心动,可是他也有他的难处。

关于这一点,他如实的和过来拜访的陈头响说了。

因为他和南方客户的生意是带着米一起做的。

他要是走新罗马的海船的话,粮食怎么到上海,对他来说将是个难题。

因为这粮食还得组织起来啊。

被韩怀义教训后的陈头响现在很讲道理,一听人家说的是实情,于是他便放弃了。

回去后,陈头响和韩怀义表示了下遗憾,说自己还会再努力的。

韩怀义却乐了:“和南方人做米粮生意的?”

“是啊,韩先生。”

“我大哥就是扬州最大的米行东家。”

陈头响闻言一惊:“还有这么巧的事?那我明天再去!妈的巴子的,我非得为韩先生你把这单子拿下来不可。”

这货在表决心,韩怀义说:“明天我跟你一起去看看吧。米行的事你毕竟不懂。”

这就是他今日来此的原因。

不过在来到周掌柜家门口时,看着他家的招牌韩怀义怎么都觉得有些面熟。

他正疑惑着,谁知说来也巧。

这天石金涛的管家吴培明堪堪抵达这里。

他正要和自家的几个关系户商讨事情,因为这些人家对后续的订单都有些推三阻四。

石金涛感觉北边的合作伙伴态度有些不大对头,他就派遣吴培明北上。

可吴培明才进门,都还没来得及过问情况呢。

陈头响就带着韩怀义一起来了。

周掌柜晓得无论这生意做还是不做,陈头响是怠慢不得,韩查理更是得恭维着。

他便立刻丢下吴培明跑了出来。

周掌柜的生意做的颇大,又在四九城有些亲眷,往日里对南边的来人都有些端着。

吴培明还没见过他孙的这样呢。

这厮就好奇的跟了出来,结果看到来人之后吴培明一下竟跳了起来。

那特么的居然是阴魂不散的韩二!我这是见鬼了吗?

7怎么哪儿都有你(四更)

其实韩怀义也想不到会在这里碰到他。

吴培明这厮要是躲在后面还好些,他一蹦跶韩怀义就乐了,心想怪不得我觉得熟悉呢,原来这就是石金涛家在北边的合作伙伴啊。

正所谓天堂有路你不走,二爷在此你过来。

他立刻指着吴培明道:“给我把他先抓过来!”

韩先生一发话都不需要陈头响动手,他手下立刻扑上去将吴培明摁住。

周掌柜见到这一幕都惊呆了,但他不敢问。

韩怀义走到欲哭无泪的吴培明面前:“哦,这就是石家在天津卫的生意伙伴呀。”

周掌柜听他提到自己才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说:“韩先生,请问那石家和您难道有什么过节不成?”

“呵呵,你问他呗。”

大家都好奇的看向吴培明。

可吴培明涕泪交加着:“二少爷,怎么哪儿都有您呀,上次的事不是过去了吗,再说,再说我东家也不敢再算计您了呀。”

“大家都好奇吧。”

韩怀义明白这种事藏不住,还不如坦白。

他就坐下,喝着周掌柜亲自泡上的茶,又把自己“卧薪尝胆”的故事一顿吹。

一个和兄长相依为命的少年,忍辱负重的偷窃家里的钱财,假装去青楼买醉,其实是躲在粉头的被窝里刻苦学习英文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