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7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曹性的消息。

……

此时的田峻,已不在白马津战场,而是回到了黎阳城。

在白马津督战五天之后,看到防线稳固,田峻便将白马津和延津防线全部交给黄忠负责,然后带着一干幕僚来到了黎阳城中。

黎阳城,这是田峻设置用于抵挡曹军的第二道防线。

战争中的偶然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多一道防线,就是多一道保险。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破不了的雄关,何况仅仅是一道黄河岸墙?

况且,白马渡和延津的黄河岸墙,也只有在冬季和春季能起到防御的做用,到了夏秋两季,黄河水量上涨,这岸墙就至必有半截是泡在水中了,到了那时,也就失去了强悍的防御能力了。

所以,黎阳城的防御能力,依旧是重中之重。

这天,正当田峻在巡查城防时,贾诩和李儒联袂而来,见到田峻之后,贾诩对田峻道:“主公,黑冰阁冒死传来急报,曹操派十万大军昼伏夜行,暗中去了洛阳。”

“洛阳?”田峻愣了一下,又问道:“孟津和小平津?”

“是的,主公。”贾诩笑道:“曹操在白马津吃了个大亏,现在必是想从孟津或小平津渡河了,其反应……不可谓不快也。”

“哼哼。”田峻冷笑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过,他没想到,这一切却瞒不过黑冰阁的眼睛。”

“主公猜错了。”贾诩笑道:“这一次,却不是黑冰阁探到的消息,而是有人送了封信给黑冰阁的人。”

“你是说……他?”田峻脸色一正,非常严肃地说道:“让人传信给他,再也不可以做这种危险的事情!”

贾诩应了声喏,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那信的封面,正是那个一弯一直……酷似弓箭的图案!

……

第491章 终有突破

说罢,田峻打开信来,见信上写的已是田峻要求的阿拉伯数字密码,才点了点头道:“此人太过重要,将来必有大用,绝不可在此时暴露。让人传信给他,不必替我军担忧,只管自己立功获取曹操信任便是。”

贾诩应了声喏,又道:“曹操的这个战略迂回,倒也算条良策,但现在已被我军获知其战略意图,我军只要增兵孟津即可。从黎阳增兵到河内孟津,距离比他从陈留迂回到洛阳,可是要近上五成。我军完全可以后发先至。”

田峻点了点头,正要下令增援河内孟津,却被李儒阻止了。

李儒对田峻道:“主公此战,当从长计议。”

“先生是如何想的?”田峻闻诧异地问道。

李儒道:“主公现在其实有上中下三策可选,上策是……乘机启动内应,从孟津反向突破,攻入洛阳地区;中策是……增兵孟津,固守河内,不主动进攻曹操,也不给曹军可乘之机;下策是……用河内郡拖着曹操主力,并继续割肉养奸。”

田峻闻言,陷入了沉思:

其一,李儒所说的上策,诱惑力很大!

如果能乘机攻入洛阳地区,便是在与曹操的西线战场上完全占据了主动,将战火烧到曹操境内,甚至可以籍此改变整个战争走向,提前锁定战局。

其二,李儒所说的中策,属于田峻战前的即定战略。在这个即定的大战略中,此时的黄河防线是应该采取守势的。

其三,李儒说的下策,不仅拖着了曹军主力,还是一个非常长远的布局问题。

仔细权衡利弊之后,田峻还是顶着了“上策”的诱惑,开口说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本将决定,还是采纳先生所说的“下策”。”

顿了一下,田峻又道:“不过,要略作修改,在“割肉养奸”的同时,还要争取歼其一部。”

贾诩和李儒闻言,皆道:“主公英明!”

……

李典曹性带着十万人马,先退到陈留,然后绕道至泛水关,再到洛阳,然后向北穿过北邙山,用了足足十二天时间,迂回六百余里,才算赶到了孟津。

其实,从白马津到孟津,根本不用这么麻烦的。最短的路线是……从荥阳经凯旋关去洛阳,这样的路程,只有李典所选的路线的二分之一路程。

那么,为什么有近路不走,却要这么劳民伤财活受罪呢?

这就是兵法上说的……兵行诡道!

兵行诡道,套用后世的话,叫做……“战略佯动”。

为什么要“兵行诡道”做出这种战略佯动呢?

因为,这样的战略佯动,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让敌人看不清自己的真实意图,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出奇制胜的效果。

但是,如果敌人早就知道了你的战略意图,知道了你目的地是哪里,你再做摩尔分子运动一般到处乱跑,是不是……让人看起来有点好笑呢?

在鞠义眼中,此刻的李典就是如此的好笑。

鞠义已经在孟津等得不耐烦了。

而前来传讯的李儒竟然又带来了新的战略规划,还有主公田峻的亲笔信。素来颇有傲气的鞠义也不敢怠慢,只好无奈地黑着脸,一切按李儒带来的计划办理。

……

李典赶到洛阳后,先是将军队拉到北邙山上隐蔽休整了半天,然后,就兵分两股,李典亲率七万人进攻孟津,给曹性留了三万人依旧隐蔽在北邙山中以做奇兵之用。

这就是李典用兵老辣的地方,李典本身已是一路奇兵,再留曹性一支奇兵,便是奇兵之后还有奇兵,底牌之后仍有底牌了。

依旧是用木筏渡河,这些木筏,是早就由洛阳守将钟繇提前准备好了的。李典让军队从孟津上游上木筏,顺水斜飘,撑划至对岸攻打守军旱寨。

……

孟津北岸的鞠义所部,有一万五千人,顺着河岸展开,阵势也是不小。

而且,黄河岸边虽然没有如延津和白马津一样的岸墙,但坚固的旱寨寨墙还是有的。而且,可供木筏渡河上岸的地方也不是很长,李典兵力虽多,每次也只能投入两万人左右。

因此李典现在所做的,便是“车轮”战法,即:将军队分成三组,每组两万人,轮番进攻北岸的田军旱寨。

鞠义也一样应对,将军队分成三组,每组五千人,轮流上阵守御做战。

这种战法,守军仍然是占尽了便宜的,尤其是投石车抛射的巨石,给木筏上的曹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当然,守军也是有伤亡的,守军的伤亡,主要来自于木筏上曹军抛射的箭矢。但是,相对来说,守军占尽地利,伤亡要小很多。

李典现在想的是拼消耗,利用己方的兵力优势,消耗对方在孟津的有生力量,逼鞠义从周边调兵来援!

鞠义能从哪里调兵来援?

只能从小平津!

因为,在周边地区,一天之内可以赶到孟津的,只有小平津上的八千多守军。其它郡城和县城的兵力,至少得两天才能赶到孟津。

李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