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与曹操之间,肯定会寻找结盟共同对付我军。
但是,盟友关系也是有松有紧的,不过份刺激孙权,在现阶段来说,对我军是有利的。” 顿了一下,田峻又道:“况且,我军采用这种“撞船”的野蛮战术,对我们自己的战船地有不少的损伤,有很多船的撞角损坏,甚至舰首出现了裂缝,这些都是需要尽快修补的。
既然江东不敢出战,我们就先回去等等再说。” “主公英明!”周泰先拍了一下田峻的马屁,又接着说道:“我们辽东水师,现有大海船两百五十艘,除了这次在连云港的这一百二十艘之外,还有一百三十多艘分布在辽东的大连港,三韩的仁川港和倭岛郡,末将建议减少三韩及倭岛海域的水师,再抽调一百艘海船来连云港。
以便对江东船队形成绝对优势,让其不敢轻举妄动。” 田峻闻言,不置可否,而是问道:“大连、三韩、倭岛分别有船多少?” 周泰道:大连港有船五十艘,三韩仁川港有三十艘,其余六十艘全部在倭岛。
田峻又问道:“共有平底大江船多少?又是如何分布的?” 周泰道:“平底大江船有三百五十艘,除了这次带来了八十艘之外,辽东各江河有三十余艘,幽州、冀州、青州各港口加在一起有一百五十艘,三韩有四十艘,倭岛的内河有五十艘。” 田峻点了点头道:“我们暂时还需要隐藏实力,所以连云港的海船数量不需增加。
但是,我们要在一年之内,将辽东海船再增加一百艘,使辽东海船舰只数量随时保特在一百五十艘,一旦连云港有需要,可以马上调到连云港备用。” 顿了一下,田峻又对周泰道:“在东莱和连云港新建两艘船厂,用于打造各种大小江船,一年之内,要再增加大江船两百艘以上,各种小型江船则由你自行规划。
这些打造好的江船,可先用于各地江河,暂时不可大规模用于徐州及长江,这也是为了隐藏实力的需要。
为自己多留一些底牌,在关键时候可以扭转战局势,左右战了的走向。” 一年之内增加几百艘大船,这是要大力发展水师了啊! 周泰闻言大喜。
过了片刻,周泰又问道:“关于三韩和倭岛的水师,是否也需要增加?” 田峻想了一下,对周泰道:“在三韩的仁川再增加一座大船厂用于修造大海船,两年之内,将仁川港和滏山港海船数量总数增加到一百艘以上,再将倭岛的海船数量也增加到一百五十艘以上。” 说到这里,田峻又让周泰拿出一份地图,然后拿起笔,在地图上大致画出了太平洋的海岸线,指着朝鲜半岛以北的海岸线道:“仁川港和滏山港的船队,也不要一直在港口里呆着,要去干点事情,从滏山港往北,沿海岸线去这个地方……呃,我们先给这个地方取名叫海参崴吧。
这个海参崴,从海水的流向来看,应该是个冬季不结冰的港湾,可在这里先修一个港口。
然后,在夏季时,船队再往北探险,去这个地方看看……呃,我们暂且叫这个地方为白令海峡吧,去帮我看看白令海峡有多宽,看看能不能过去那边的阿拉斯加……” “主公!”周泰忍不住问道:“阿拉斯加又是哪里?” 田峻愣了一下,回过神来,苦笑一声道:“白令海峡再往东,应该有块陆地,据说盛产铜和黄金……不过,以我们现在船队的实力,恐怕还去不了。” “主公又是如何知道这些地方的?”周泰惊讶地问道。
田峻道:“本将年少时在雒阳,曾得异人秘传。” 周泰听说是异人秘传,也就不再深问了,只是问道:“我们的海船已经这么强大了,还去不了么?” “这算什么强大?”田峻摇了摇头,对成公英道:“天华,你派个人去找一下马均,让他有空尽快来找我,本将有一种关于新式战舰的想法,想向马均讨论一下。” 待成公英应喏之后,田峻才对众将道:“时候不早了,咱们可以返航了。” 周泰闻言,立即下令打出旗语,让各船列队返航。
不过,就在此时,吊斗上的瞭望手大声报告道:“禀报各位将军,西南方向,大约四里处,有一艘快船正向我船队位置驶来,快船上插着白旗一面!” ……
第449章 缓刀兵,战贸易
船上插白旗,这不是投降,是战争期间的使者标识。
“应该是江东使者到了。”成公英道:“离此还有四里,咱们是不可以做点什么?” 田峻点了点头,对周泰道:“命令船队立即启航,目标为长江的东南沿海。
我们要做出一副攻击吴郡的架式,这样会更有利于接下来的谈判。” 周泰闻言,立即下令向东南方向启航。
这就是安装了吊斗的好处,站在高高的吊斗之上,四五里之外也能看得清楚,要是有望望远镜的话,那就更爽了,可惜望远镜到现在还做不出来。
关于望远镜,田峻也曾经尝试过去做的,但是至今仍然找不到合适的镜片材料。
此前,田峻曾经试图用水晶充当镜片,但是做出来的效果很差,只要稍微看远一点,就是一片模糊,还没肉眼看得远。
实际上,普通的天然水晶是不适合做镜片的,能做镜片的水晶一般都是人工合成水晶,即高铅玻璃。
因为普通的天然水晶里面,总是存在一些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会影响光线的透射,产生视觉干扰。
所以,要制望远镜,需要找到纯度非常高的天然水晶,这个纯度非常高的天然水晶,在这个时代是非常稀少的,田峻还在继续寻找之中。
…… 当周泰的先锋船队已经开出大约一里左右时,那艘来自西南方向的快船也来到了田峻的旗舰前。
田峻让人放下弦梯,将船上的人接入自己高人的旗舰之上。
来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在与田峻见面之后,先是向田峻施了一礼,接着说道:“广陵张纮,奉我主讨虏将军之命,特来拜见骠骑将军。” 原来这人就是与张昭齐名的……江东“二张”之一的张纮了。
后世有个成语,叫“小巫见大巫”,就是源自这个张纮。
据说在洛阳时,张纮曾经称赞陈琳的文章写得好,而陈琳则说道:“我的文章比起你的来,就好比小巫见到大巫一样”。
成语“小巫见大巫”便是由此而来。
田峻见是张纮,倒也没有慢待,先是让人奉上热茶,才出声问道:“先生本是徐州人,为何却跑去江东为官?” 张纮晒然一笑,反问道:“田将军家中的珍珠,本是大海之物,为何却出现在将军府中。” 田峻一愣,随即放声大笑道:“大海的珍珠出现在府中,那是因为大海中没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