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3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诸葛亮以先生称呼,还请诸葛亮“教海”。

这种态度,怎不让诸葛亮感动? 诸葛亮感激地看了刘备一眼,却也并没有在这称呼上纠结,而是直接说道:“夫争霸天下,不惟强军,当军事与民政并举,军强且民附,才是王道。

军事与民政,就像将军你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有两条强壮的大腿,才能站得直,走得稳。” “言之有理!”刘备先点了个赞,接着又问道:“在民政方面,孔明先生有何良策?” 诸葛亮道:“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荆州百姓的现状。

现在的荆州,因为战乱较少,使得大量百姓因避难而来到了荆州,这些前来避难的人,几乎占了荆州人口的一半。

但是,这些避难的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统计和安置,现在基本上都还是黑户口。

所以,将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编户齐民”,把人口弄清楚,再把人口安置好。

这是治理民政的第一步,试问,连人口都没“编户”,又怎么谈得上治民呢?” 刘备点了点头,表示“严重支持”! 接下来,诸葛亮又道:“在完成了将军控制的宛城及宛城以西各县之后,将军就可以逼迫刘景升了。” 刘备问道:“孔明有何妙策逼迫刘镇南?” 诸葛亮道:“其实很简单,将军现在不差钱,直接宣布免税,不仅宣布对将军控制的地区免税,还要直接“越权”宣布对整个南阳郡免税。” 刘备道:“这合适吗?本将并非南阳太守。” “这有何妨?”诸葛亮道:“宛城乃是南阳郡的治所,将军居宛城,虽无太守之名,却有太守之实,既然刘景升不给将军太守印授,那咱们就自己弄一个好了。

反正这天下,自制印授者已经多得数不清了,再多一个南阳太守的印授,又有何妨?” 徐庶在旁边,也开口劝道:“主公干的是免税的大事,此令一出,谁不高兴?不论是士族或百姓,都会支持主公免税的决定,毕竟,没有人会跟自己的钱粮过不去,除非那人是傻子。

有了百姓的支持。

将军就是真正的南阳太守了。

至于刘景升,他同不同意又有什么关系呢?” 刘备强忍着心中的快意,装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道:“不妥不妥,这样一来,恐怕刘镇南就要与我彻底翻脸了。

这实在不是本将所愿看到的就情啊!本将这心中,实在是过意不去啊!” 说罢,刘备眼巴巴地看着诸葛亮和徐庶,那意思,分明是希望诸葛亮能为“以客欺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正当”理由,以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徐庶见状,开口说道:“义有大小之分,兄弟之义为小义,国家之义为大义。

今刘景升虽对主公有恩,但其才能不足以为天下拔乱反正。

主公以救汉室江山为己任,又岂可拘泥于“兄弟小义”而舍弃“国家大义”,这个借口……呃,这个理由,足够充分吧?” “这个……这个理由是很充分。”刘备道:“可还是难免让“不明真相”的人所诟病啊。

能不能有更好的法子?” 诸葛亮道:“可用矫诏,假称天子密旨。” “天子密旨?”刘备心中一动,对诸葛亮道:“本将在许昌时,曾得到天子衣带血诏一副,若用衣带血诏为辅,再伪造一副南阳……不,一副荆州牧的圣旨,则名正言顺矣。

只是……” 说到这里,刘备又故做不忍道:“只是衣带诏若是被本将泄露出来,许昌城中的董承等人就麻烦了,恐怕连天子,也会很麻烦。

若让世人知道本将为夺荆州而公然泄密,更会诟病本将的不忠不义。” “主公仁义!不过,请主公听我一言。”诸葛亮道:“董承等人,乃无谋之辈,又岂是曹操对手?董承等人欲行蚍蜉撼大树之事,本就难逃败亡一途。

主公暗中泄密,并非背叛,最多也只能算是废物利用而已。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如此良机,切莫错失。” 徐庶也跟着劝道:“行大事者,在小节上岂能样样顾岂?我们只要让董承等人抢先发动,让天下能都知道有衣带诏之事,然后,主公再假借天子血诏而取南阳郡乃至荆州,都名正言顺矣。” 刘备还是有些犹豫。

觉得还需要更多一些理由来自圆其说。

诸葛亮见状,满脸疑重地问道:“主公可知今日之险么?”

第393章 凤雏在许昌

刘备尚未做声,一旁的关羽已经火了! 关羽一拍桌案,大声斥道:“休得危言耸听!我等八万大军据守坚城,将勇兵精,钱粮丰足,还有何险?!” 诸葛亮看了关羽一眼,却没有做声,而是转向刘备道:“今有两人不欲主公居宛城,欲灭主公而后快,这两人便是曹操和刘表。

先说那曹操。

宛城地近许昌,途中无险可阻,主公屯重兵于宛城,曹操睡觉都得睁一只眼。

主公兵力越多,曹操越不能容忍主公据守宛城。

所以,曹操出兵宛城,只是迟早之事。

再说那刘表。

如今主公势大,襄阳离宛城也就三天路程,刘表又岂能容忍主公长居宛城? 刘表慑于主公兵威,才不敢对主公无礼,但是,假若曹操派人联合刘表,刘表必会答应曹操联合出兵夹击宛城。

曹操势大,调兵十万来犯当不成问题,刘表有二十几万大军,调兵十万来犯也不成问题。

加在一起二十万大军……” 关羽不待诸葛亮说完,便冷笑一声道:“二十万大军,吾视之若犬豚尔,又能奈我宛城何?” 诸葛亮闻言,却并不生气,而是笑了笑道:“孙子曰:“故善者之战,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

能减小战争规模而取南阳甚至荆州,是否比在宛城被人围攻更好呢? 关将军勇冠三军,天下难有对手。

以将军之勇,领八万精兵据守宛城,恐怕敌军四十万也奈何将军不得。

但是,那又如何?我们在这宛城徒耗钱粮兵卒,主公的王霸之业从何谈起?” 关羽的脸憋得通红,却已是无言以对。

“此计甚妙!”刘备鼓掌大笑道:“吾有云长、子龙等勇将,又有孔明、元直等良佐,何愁大业不成。

众人闻言,也尽皆道贺。

随后,刘备又与诸葛亮等人就细节问题商量一番,便派人入许昌依计行事。

…… 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因高士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

西汉时高祖置许县,至董卓之乱后天子刘协东归时,曹操为控制天子,以洛阳残破不堪为都,迁都许县,改名为许昌。

时值初夏,白天阳光和煦,晚上依旧寒气袭人。

许昌城中,宵禁已经开始,热闹繁华的帝都也开始渐渐安静了下来,除了打更的声音,便只剩下偶尔的几声犬吠。

在城西的一座毫不起眼的宅子里,依旧亮着灯。

不甚敞亮的房间里,有三人正聚在一起议事。

在这三人当中,靠左边的那人,身材矮小精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