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曹将朱灵。” 刘备大喜,因为张绣是萧关守将,有兵一万五千,而杨定是散关守将,有兵一万。
这两人都是支持袁谭的,本来是要来救援,因袁谭被袁尚所杀,走到半路上的张绣和杨定便驻足不前,心存观望。
如今杨定驻兵武功县城,而张绣则驻兵池阳。
刘备明白,诸葛亮这是点醒自己,尽快收复这两员大将和两万五千多西凉兵! 于是,刘备立即派出孙乾和简雍为使,带了很多金银财物去拜见杨定和张绣。
…… 杨定因之前骗了曹操,并诱杀了曹操手下大将朱灵,本就担心曹操占了关中之后不放过自己,如今见刘备如此诚心,便索性带着人马投靠了刘备。
而张绣呢,哪是更加痛恨曹操的! 曹操对张绣有夺爱……呃,错了,应该是夺婶之仇! 而且,张绣又杀了曹操的侄子曹安民,这已经是打不开的死结了! 在袁谭死了之后,张绣原本是想去西凉投靠韩遂的,但恰在此时,刘备的使者孙乾到了。
孙乾有“专对”之才,那口才可是比不擅说慌的正人君子糜竺强多了。
一番忽悠之后,张绣便带着手下一万五千人马,投了刘备,认刘备为主。
一个是西凉悍将杨定; 一个是北地枪王张绣! 刘备连得两将,高兴得合不拢嘴。
…… 刚才说了,诸葛亮写给徐庶的信很长很长,信里写到的内容还远不止如此! 在这封信中,刘备还“挖掘”出了两句话:“韩遂马腾,雍凉之霸;卧榻之侧,岂容虎豹。” 就这么两句话,又让刘备再次……奉为圭臬,如获至宝!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句话提醒了刘备:还有第三者可以插足……呃,错了,是可以联合。
…… 韩遂本名韩约,字文约。
本是西凉名士,名气非常大。
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羌人北宫伯玉反叛,将边允与韩约劫为人质,并胁迫边章、韩约入伙,共推举边章和韩遂为首领,此后边允改名为边章,韩约改名为韩遂。
此后,边章和韩遂先后与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抗衡,引起天下骚动,至中平四年(187年),韩遂杀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割据西凉。
马腾,字寿成。
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
他的父亲曾任天水兰干尉,后失官留居陇西,娶羌女为妻,生下马腾。
马腾身长八尺有余,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有万户不挡之勇。
汉灵帝末年,被州郡署为军从事,掌领部众。
累迁至偏将军。
后来凉州刺史耿鄙被部下所杀后,马腾与王国、韩遂等在凉州共同反汉。
其后与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共同称霸雍凉,割据西北。
…… 诸葛亮在信中的前两句……“韩遂马腾,雍凉之霸”,旨在告诉刘备:割据雍凉数十年韩遂和马腾,同样不愿意有曹操这么一个强势的诸侯入主关中。
而后两句……“卧榻之侧,互为虎豹”,则是告诉刘备:曹操会视韩遂马腾为卧榻之侧的虎豹;而韩遂和马腾,也会视曹操为自己卧榻之侧的虎豹! 互为卧榻之侧的虎豹,眈眈而视,矛盾难以调和。
是故,可以引“第三者”韩、马插足,再从中“斡旋”! 卧龙之谋,厉害如斯! ……
第372章 树上开花,连用两次
一封长信,看起来只是诸葛亮与徐庶同学之间的聊天,实际上却暗含了十几条策略,让刘备惊为天人。
宛城是南阳郡治所,与襄阳书院相距不足两百里路程。
刘备在宛城时,也曾听说过襄阳书院的名声,并且在两年前,前往拜访书院祭酒司马徽(并非三国演义情节),徐庶也正是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
当时谈到书院才子时,司马徽曾盛赞诸葛亮和庞统两人。
只不过在那时(两年前),庞统才十九岁,诸葛亮才十八岁,年未弱冠,学业未成,还不想出仕。
刘备也不以为意。
刘备从未想到过,一个书院中的学子,竟然对千里之外的长安局势洞若观火,将交战双方的每一步都算得死死的,并且每一着都有妙策应对,怎不让刘备惊愕万分! 刘备在心中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个有洞天彻地之才的襄阳书院的学子,绝不能让他跑了! …… 夏侯惇入关之后,十万大军来势汹汹,先是占了华阴,然后过了谓南直逼长安城。
从渭南到长安城,必须渡过霸河,当夏侯惇来到霸上时,刘备早已在霸河西岸严阵以待。
霸河又叫灞河,原本叫做滋水。
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灞桥”。
霸河在汉代时河宽三百多米(现在也是接近三百米),仅有霸桥沟通南北两岸。
而这座霸桥,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大大有名! 霸桥在古代的历史上大大有名,并不是因为它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而是因为“送别”! 古代那些“墨客骚人”们送客,都是送到霸桥就不送了,然后在霸桥上留下一首哀伤的别离诗,就打道回府了。
历史上有关霸桥的别离诗,仅是全唐诗里面,就收录了114首佳作。
至于,那些不被收录的寻常作品,不计其数,可能有上千上万首之多。
反正是……几千年来,每天都有人在霸桥上送别友人,每天都有人在霸桥上做诗,每天都有人在霸桥上无病呻吟…… 久而久之,灞桥就又被人们称为“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
…… 霸桥因“送别”而名传千古! 不过,霸桥可不是专门为了“送别”而建,它是长安城沟通东西的交通要道和战略重地,历史上在此地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
汉代的霸桥(遗址)长有近三百米,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古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多孔石拱桥。
而此刻,刘备正陈兵霸河之西,在霸桥上没置重重障碍,铁了心要作路霸! …… 夏侯惇来到霸河边后,立即对刘备展开了进攻。
这场进攻,便是争夺霸桥。
首先进攻的是枪兵和刀盾兵,刘备在桥上设了路障,以连弩攒射前来进攻的曹军,给夏侯惇的枪兵和刀盾兵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然后,夏侯惇改变战术,以重盾兵配合身穿铁甲的枪兵推进,刘备的守军被打得连连后退。
路障也被一段一段地清除了不少。
关键时刻,关羽率一千刀牌手赶到,杀退了夏侯惇的铁甲兵。
有关羽守在桥上,无人能敌。
夏侯惇亲自上阵,与关羽激斗一场,也因体力不支,在亲兵的掩护下才得以“全须全尾”、完好无损地退了下来。
但是,是人就有力尽的时候,关羽也不是铁打的身子,夏侯惇用督战队驱动敢死士,对关羽动用了车轮战,最终又将关羽逼退到了桥中央。
徐庶见状,立即下会烧桥! 桥是烧不坏的,这是石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