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我又说错话了,是善报!当然是善报。”糜竺赶紧回答道。
“唉!下次,下次还是让刘大耳派人会撒谎的过来吧。”田峻很无奈地说道。
……
糜竺高高兴兴地走了。
送走糜竺之后,田峻又迎来了一件天大的喜事!
有人给田峻送礼来了……新年大礼包!
这是一件很特殊的……“新年大礼包”,其特殊程度足以震撼大汉天下每一个人的心!
送礼的人是田峻的下属。
——是那个不杀光倭岛上的倭人,就不能成为倭岛正式太守的……倭岛代理太守王门!
王门送来的礼物是两个巨大的“冬瓜”(呃,别误会,不是作者本人),这两条“冬瓜”有多大?
足有两丈多高,最大腰围也是将近两丈。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冬瓜”是白银做成的。
——几万斤(汉斤)白银……每个冬瓜都是由几万斤白银铸造而成!
这两条大冬瓜是用两条巨大的尖底海船,从倭岛运到东莱郡的,然后又用两条巨大的板车,出动几十匹驮马拉过来的。
沿途敲锣打鼓吹锁呐,一路载歌载舞,弄得天下皆知,高调得……好似皇帝出行一般!
而且,每天只走二十里,走走停停,走了近两个月,才把这份礼物送到邺城的东城门门口!
没错,是城门口,因为城门太矮,进不去!
横着?横着也进不去!得躺着!
躺着当然可以进去,不过……躺着多不好看?!
田峻不想将城门拆了,只好将这“银冬瓜”丢在城门口不管了——在城门两边,一边立一个银冬瓜,如同门神一般。
并且,田峻还让人在银冬瓜上镌刻了三个大字……“鬼见愁”!
这“鬼见愁”的名字,其实是来源于田峻穿越前的记忆,田峻记得明清时期的钱庄在转运银子时,为了防止盗贼,通常会将散碎的银子铸成巨大的银冬瓜,这样,盗贼见到了这冬瓜也搬不走,只好围着银冬瓜干着急,故名……鬼见愁!
……
其实这都是田峻策划好了的。
这份巨大的礼物和兴师动众的、高调的运送方式,以及将两个冬瓜如门神一般立在城门口供人观瞻,都是田峻事先策划好了的。
田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向日本列岛……移民!
在王门终于找到了日本的石见银山之后,田峻就想到了利用石见银山来做宣传,给百姓们一种“倭岛遍地是金银”的误导,骗那些无知的百姓向倭岛移民。
只要移民两百万汉族过去,汉民族在东边的威胁基本上就不存在了,而且,日本的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农耕,可以养活很多的人,还可以利用岛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发展航海事业。
中国本是个贫银的国家,在大汉朝,主要以铜和金为货币,银主要用于大宗商品交易和各种昂贵的工艺品,所以银对金的比价是极高的。
石见银山的发现和开采,使得田峻可以更加强化对其它诸侯的贸易战了。诸侯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以物易物”,否则,不出几年,就会被田峻的贸易战给拖垮。
……
元宵节过后,许昌的黑冰阁传来急报:曹操各地军队调动频繁,近十万大军在往雒阳方向调动。
一场围绕关中地区的龙争虎斗,又要开始了!
……
第355章 兵出河内郡
得知曹操兵马调动有异常之后,田峻就知道曹操是要对关中动手了。
于是,田峻也立即下令鞠义和太史慈从内黄城出兵,其中鞠义领兵八万逼向黎阳南边的白马津和延津,做出一副要渡河攻打官渡的架式。
而太史慈则带五万人马,直奔朝歌城,意欲攻破朝歌之后,全取河内郡。
……
田峻这一气势汹汹的举动,立即将曹操给唬着了。
曹操赶紧又增兵黄河沿岸各座城池关卡,并同时派出徐晃率五万人马增援河内郡(今河南省焦作市一带)。
不过,曹操终究是慢了一步,只有八千多人防守的朝歌城,坚守不到五天,就被太史慈攻破了。
太史慈破了朝歌城之后,田峻又派高览率军增援太史慈。
于是,太史慈和高览领着八万军,继续挥师向西,连战连捷,打得徐晃丢盔弃甲,不到半过月时间便全取了河内郡。
徐晃只好退回河内郡的黄河南岸,也就是雒阳地区,然后守着小平津渡和孟津渡两处黄河渡口,以黄河天险为托,护着雒阳地区。
太史慈全取河内郡之后,挥师孟津,日夜打造战船,做出一副要渡河决战之态。
曹操大惊,急令曹纯领兵五万增援徐晃,严令徐晃务必死守孟津和小平津,绝不许太史慈踏入司州半步!
至此,曹操近十五万大军被拖在了黄河沿岸一带。
……
关中长安,东方文明的中心,古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句诗写的就是长安城。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这句话说的……也是长安城。
长安建城,始于周文王时的“镐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为……“长治久安”。
不过,汉室刘姓子孙不肖,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数千里江山战火弥漫,这天下哪里还会有什么“长治久安”的乐土?
长安岂能例外,其状更甚更惨!
好好的一个八百里秦川沃土,如今已是遍地荒芜,白骨成堆,生民十不遗一,可悲,可叹,可怜!
……
而且,就在此时,长安城依旧鏖战不断,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守城的一方,自称是……新任车骑将军、长安侯袁谭。
而攻城的一方,也是自称车骑将军、长安侯的……袁尚!
“一个中国,两岸各表”……这是“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因“九二共识”而和平共处,消弥战端,共同发展。
但是,袁氏兄弟之间无法达成……“一个官位,兄弟各表”的共识。
所以,战争不可避免!
……
袁尚之前逃出长安城被袁谭追杀,后来为温复(司马懿)率族中武士相救,之后,又釆用司马懿之计,退守秦直道,从西河郡前线调来五万人马入关中。
关中本就空虚,几番折腾下来,袁谭能控制的兵力只剩八千多人。但因长安城是有名的坚城,有八千多人坚守,倒也能坚持一段时间。
为了能尽快破城,袁尚攻势甚猛,五万人马分成五队,昼夜不停地强攻。双方都是伤亡惨重,但这样下去,吃亏的肯定是袁潭。
……
城墙之上,看着被再次击退的并州军,袁谭气急败坏地问郭图道:“杨定和张绣的人马到了哪里了?还有哪牵招,死守着武关何用?何不来相助本将。”
“将军别急。”郭图道:“调兵的军令已经发出,关中各地将领,除了淳于琼之外,都是以将军为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