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道:“此时,李傕郭氾等西凉军已经四分五裂,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恐怕这条险峻的通道早已无人防守了。” “确有这种可能。”沮授道:“就算还有西凉军防守,此时西凉军人心已散,袁绍只要以利诱之,必踊跃而投袁绍。只要被袁绍通过这条直道入了关中,恐怕西凉军会望风而降。” 田峻心中一动,连忙说道:“那……曹操是否已知晓袁绍欲入关中的事?” 贾诩道:“这很难说,不过,以荀彧郭嘉这些人的本事,恐怕……就算是没有情报,他们也猜得出来。” 荀谌则笑着说道:“还是让黑冰阁的人向曹操的校事府(曹操的情报组织)适当透露一下为好。然后,主公便只要坐等曹操派人前来谈判议和。” 田峻点了点头,让大家按计行事。 …… 田峻在与幕僚们讨论方略的时候,曹操班师的大军已经到达了许昌。 曹操召集手下文武官员,开口说道:“田其泰乘本将讨伐袁术时夺了青州,实在可恶!本将欲亲统大军讨之,诸位以为如何?” 荀彧首先出列道:“田狐狸诚然可恶,不过,此时已届青黄不接,我军连续用兵,已是粮草不足。若是小规模用兵尚可,想要大动干戈,后勤难以为继。” 曹操闻言,默然无语。 兖州连年大旱,现在的曹操,确实是受粮草掣肘太多! 早在征徐州陶谦时,曹操就因缺粮,而暗中授意“凶残谋士”程昱杀人取肉,风干之后以充军粮。期间屠杀徐州数十万百姓,令泗水为死尸所堵而断流,亦是因为粮草不够——因为,死人是不要吃粮食的! 而这一次,在讨伐袁术时,曹操也是严重缺粮的。当时的粮官(并非演义中的王垕,另有其人)向曹操禀报缺粮之事,曹操让粮官以小斛分粮,待军中有了怨言之后,又污蔑粮官盗粮,将粮官斩首示众。 而曹操现在虽然攻破寿春后得了一些粮草缴获,但又收降了袁术十几万军队,粮草开支更大,很快又会面临缺粮的窘境了。 曹操面沉似水,过了许久,才又问道:“诸位有何对策?” 众人都低头不语,实在是……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啊:税也加了,粮也捐了,很多世家也被抄家了,连用人肉风干做军粮的事都干过了…… 过了许久,还是“凶残谋士”程昱站出来,讷讷地说道:“要不……我们再杀点人……?” 曹操摇了摇头,否决了程昱的提议。 因为现在可不是在敌占区,在自己辖区内杀人吃肉,一旦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荀攸站出来,对曹操行了一礼道:“此时与田峻开战,并非良策。而且,田峻此时的势力,与我军相比只强不弱,不如暂时与田峻休兵,待到扫平了吕布,收了关中之后,再休养生息几年,才以绝对优势与田峻倾力决战。” 曹操有些不甘地摇了摇头,正要出声回复,便见满宠风风火火地揭帘而入,对曹操施了一礼道:“启禀主公,属下有要事禀报。” 曹操愣了一下,皱了皱眉头,沉声问道:“伯宁(满宠字伯宁)有何要事,尽管说来便是。” 满宠道:“袁绍让大将文丑,领十万大军出征上郡。” “十万大军?!”曹操吃了一惊:“区区杂胡,需要派十万大军去征讨么?” “主公英明!”满宠道:“上郡的胡人,乃是由多个种族杂居,确实可称为杂胡。依属下之见,袁绍如果只是征讨杂胡,五万人马足矣,完全没必要出动十万大军。” 曹操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此事甚是可疑,是什么原因要让袁本初如此大动干戈呢?” 满宠迟疑了一下,又道:“属下还有一条消息,因尚未证实,所以未曾上报主公。据说……” “据说什么?”曹操连忙问道:“伯宁不妨直说。” 满宠道:“据说……羌胡(杂胡)其实已经臣服于袁绍了。” “什么?”曹操大惊,快步走到地图前,双眼死死地盯在上郡(陕西延安地区)那条长长的直道上…… 郭嘉来到曹操身边,对曹操低声说道:“主公猜得不错。” 曹操点了点头,回到帅位上坐定,沉声说道:“令夏侯惇率军五万攻打函谷关,再令朱灵领兵两万进入河东,伺机从蒲津渡过浮桥进入关中!我军务必要抢在袁绍之前攻占长安。” 陈群道:“当前袁绍还是我们的盟友,若两军相遇……” “不要留手!”曹操断然说道:“关中之地,我军……势在必得!” ……
第330章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雁门关外,田峻悠闲地躺在草地上,看着高耸的雄关,以及关上那烈烈作响的旌旗,感到记忆犹新。
这是穿越到汉末之后,田峻第二次来雁门关外了。
一切是如此的熟悉。
当年九死一生从草原归来,那高呼“雄关之后是吾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一转眼二十年过去,物是人非,雄关依旧是那座雄关,而人事却早已不似当年。
当年的雄关,是用来保护自己的,而如今的雄关,却成了自己称王称霸路上的障碍。
日月变换,沧海桑田。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张燕来到田峻身边坐下,轻声问道:“主公,你说这李优(李儒)靠谱吗?”
“无需担心。”田峻笑了笑道:“李优之老辣,比之贾文和也不惶多让。若不是因为相助董卓坏了名声,天下又有几人是其对手?”
“可现在一天过去了,依旧不见动静。”
张燕有些不放心道:“会不会出什么变故,毕竟,李式能够利用的西凉兵太少,兵力悬殊,寡不敌众啊。”
“呵呵。”田峻笑道:“西凉兵虽然不多,但是精悍善战,那些人啊,都是从娃娃开始就学会了杀人的。兵在精而不在多,张南手下虽然兵多,却不一定能打得过西凉劲卒。”
“主公也是说“不一定”,那……万一呢?”
张燕看了看那雁门关上的旌旗,有些担忧地说道:“而且李式,毕竟……才刚弱冠。”
“李式?”田峻笑道:“可别小瞧了那小子,陇西李家世代将门,李信、李广、李敢、李陵,哪一个不是顶尖将才?便是他父亲李傕,若不是跟错了董卓,天下间又有几人是他对手?这李式有勇有谋,可千万小看不得。”
张燕见田峻对李式这么有信心,也不再多说什么。
田峻看了一眼那高大的雁门关,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担忧。
其实,田峻心里也是没底的,只是为稳定军心,才做出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因为,做老大的,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沉稳,这样才会使得军心安稳,将士膺服。
田峻斜靠在草坡上,翘起二郎腿,嘴里轻轻地起了一首在辽东“家喻户晓”的经典老歌:
“小呀嘛小二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
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这是一首在辽东家喻户晓的曲子。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