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7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生退意,却无人敢直言撤退,唯恐一言不慎,被夏侯渊治了怯战之罪。 过了许久,夏侯渊见无人出谋,便主动问副将于禁道:“于将军可有对策” 于禁迟疑了一下,向夏侯渊进言道:“启禀将军,对付洪水灌城的办法,就是在城中挖出纵横错杂的沟渠和数条地下涵洞,通过隐秘的地下涵洞将水排出城外低佳地带或附近河道之中。” 夏侯渊道:“这确实是个办法,可是,但是,时间太短了啊,三个时辰的时间,又是在大战期间,我们不可能挖出这种将水引出去的隐秘涵洞!这些,早就被敌人给算得死死的了啊。” 于禁点了点头,接着道:“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驱城中百姓,在城中掘土石、拆木料,堆成土山,我军驻于土山之上,必可免被淹之祸。” 夏侯渊想了一下,又摇了摇头道:“不可,如此一来,虽可避得了一时,但我军困于水城,反陷绝境。” 于禁道:“此外别无他策了。” 夏侯渊在帐中来回踱步,良久之后才长叹一声道:“临淄只能放弃,这已经毋庸置疑了。看来只能按张郃信中所说,通过齐国(郡国)回泰山郡了。” “不可!” 话音未落,于禁便又出言反对道:“兵不厌诈,敌人给我们安排好的路,恐怕并不安全。此路必有埋伏!” 夏侯渊道:“应该不至于吧?” 于禁摇了摇头,反问夏侯渊道:“将军可曾见到敌将管亥?” “这倒是没有。”夏侯渊道:“文则(于禁字文则)此言何意?” 于禁道:“田狐狸手下诸将,最熟悉泰山者莫过于现任东莱郡太守管亥,东莱郡就在青州,这么大的战役,田峻不可能放着管亥这种熟悉青州的大将不用,哪么,管亥现在去了哪里呢?” 夏侯渊一听,心中又是一惊,问道:“你是说……田峻已经安排熟悉泰山情况的管亥,在我们的归途中设下了埋伏?” “必是如此。”于禁道:“田狐狸何其狡诈,怎会让我们安然撤退?” 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 退的话,路上肯定有埋伏,那些蜿蜒曲折的泰山余脉上的小道,一旦遇上埋伏,后果不堪设想。而不退的话,只能是等死! 夏侯渊觉得更加为难了,沉思良久,夏侯渊最后还是决定撤军,因为,归途之中虽有理伏,但若操控得当,总好过在城里全军覆没。 不过,正当夏侯渊要下令撤军时,一匹快马从南门而入,带来了郭嘉的书信。 夏侯渊看完信之后,不由赞叹道:“郭军师于千里之外,却对青州局势了如指掌,真不愧鬼才之名,我等无忧矣。” 说罢,夏侯渊下令收拾行装,依旧按张郃所说,从无人防战的南门撤出城外,向泰山方向而去。只是,在出城五十里之后,夏侯渊突然下令折道向西,加速前进,兵锋直指济南! 此时的济南郡,依旧在曹军手上,守将孔秀因手上只有六千多兵力,正在犹豫是否弃城而逃,正在惶恐之时,夏侯渊率大军到了。 夏侯渊到了济南之后,尽收济南兵力,又强征了一些青壮,将军力扩充到了近七万人。 此时,夏侯渊的选择便多了起来,具体来说,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退有路,守有余,进可攻”。 “退有路”是指:夏侯渊可从济南直接退回泰山郡,还可从历城县退回兖州的济北国。 “守有余”是指:以夏侯渊现在的兵力,守着济南绰绰有余,纵使张郃和高顺十几万大军来攻,也难以攻克有七万大军防守的济南城。 而“进可攻”呢,则是指:挥师向北,渡过黄河,与曹仁夹攻平原郡的田峻! 这便是郭嘉派人从千里之外的寿春城,给夏侯渊送来的良策! 此时的郭嘉,正陪同曹操讨伐袁术,与青州相距近两千里,但是,接到青州急报之后,便能明见万里,对青州战场的局势洞若观火,仅仅是廖廖数语,便使夏侯渊免了全军覆没之祸,并且还牢牢地掌控了战场主导权,难怪高傲如夏侯渊者,都忍不住嗟叹郭嘉鬼才之能。 而且,郭嘉的计谋还远不止如此,除了为夏侯渊夺回了战场主动权之外,还在这“退有路、守有余、进可攻”这三种选择中,还为夏侯渊选择了“进可攻”! 于是,夏侯渊在占了济南之后,立即整合兵马,在张郃的军队没有赶到之前,挥师向北渡过了黄河,然后让车胄领兵一万扼守黄河渡口阻击和迟滞张郃的追兵,而夏侯渊自己,则带着六万大军急行军,直奔平原城而去。 两天之后,当张郃带着十万大军赶到黄河渡口时,渡口上的浮桥早就被毀了,而且,方圆百里的渔船和渡船也全被车胄派人搜集之后焚之一炬。 无奈之下,张郃只好下令尽快打造简易渡船,以备渡河作战之用。 张郃受阻,田峻的主力在高唐与曹仁对峙,夏侯渊六万大军乘虚直入平原郡,平原城内只有柳毅带领的一万守军,危在旦夕之间…… ……

第320章 曹操城府,郭嘉心思

“人头”没错,确实是夏侯渊的人头,但身子不是,是一只死狗的!

确切地说,夏侯渊的人头,被缝合在一只死狗的脖子上!

“欺人太甚!”曹操悲愤若狂!终于“疯”了:“来人,传本将军令,不惜一切代价,攻破内黄城!有擒杀田狐狸者,赏金十万,封万户侯!”

郭嘉和荀攸想要劝谏,但看到曹操赤红的双眼,都明智地选择了沉默……

……

内黄城的城门楼上,田峻正在与贾诩和成公英浅酌慢饮。

小桌上摆的,除了几碟小菜,还有一条烤得金黄的……五十来斤的黄河鲤鱼。

没错,是五十来斤的黄河鲤鱼!

鲤鱼这东西,寿命长,且能长得很大。在泰国的河里,曾有人钓起230多斤的大鲤鱼。比起泰国的暹罗巨鲤,黄河大鲤鱼会稍小一些,但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型鱼种。

后世曾有人在黄河上钓到30多斤的大鲤鱼,不过,那是后世。在汉朝这个年代,黄河水量充沛,也没有后世那么多电鱼、网鱼、炸鱼者,黄河鲤鱼八十多斤的也是寻常可见。

这条五十多斤的大鲤鱼,便是先期赶到内黄的周泰和蒋欣让人在黄河上弄到的。

弄到之后,厨师们便将鱼腹剖开,取掉内脏,塞进去一些姜未、大葱、食盐,然后重新将鱼腹缝上,架在木炭火上焙烤,一直烤到金黄,此时香气四溢,让人闻之口舌生津,垂诞欲滴……

不过,这五十来斤的鲤鱼却不是全给田峻他们三个人吃的,军中将军们也是要一起分享的,只不过田峻是主公,所以,厨师将鱼做好之后,先送来给田峻品尝。

田峻拿起插在鱼身上的利刀,先从鱼鳃上部割下三块鱼肉,分别放入贾诩、成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