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1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里,钟繇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惊呼道:“你是说……黎阳没有军师?!” “是的!”郭嘉道:“黎阳虽有十几万军队,却只是虚张声势。如果田狐狸真要从黎阳出兵,四大军师至少要有一人在黎阳吧?” “奉孝之言在理。”钟繇叹了口气,又问道:“那吕布使者的事呢?” “这就更简单了。”郭嘉问道:“你可曾……亲眼见过那吕布的使者?” “这倒是没有。”钟繇道:“只是打听到,那使者便是秦宜禄。” “你没有亲眼见到吕布的使者,对吗?”郭嘉道:“如果真有吕布的使者,这么好的谈判筹码,田峻能不拿出来显摆?” “对啊!这就是破绽所在啊!” 钟繇一拍大腿,再次惊呼出声:“这吕布的使者,八成是假扮的!” “不是八成,而是十成!”郭嘉大笑道。 “那第三件呢?”钟繇道:“袁术与田峻结盟之事?” “这就更简单了。”郭嘉道:“袁术即将称帝的事情,天下诸侯何人不知?田峻此时敢与袁术结盟吗?恐怕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会与袁术结盟?” 钟繇终于死心了,双腿一软,跌坐在地板之上,泪流满面道:“吾无脸再见主公矣!” “元常你先起来!”郭嘉走上前来,拉着钟繇道:“元常恐怕想错了,你这次出使,有功无过,而且,功还非常大,堪称殊功!” “奉孝休要取笑于我!”钟繇赖在地上不肯起来,低声泣道:“吾误了主公大事,罪该万死……呜呜……” “非也非也。”郭嘉笑道:“是……郭某知道你会被骗,才特意让你去的……” “郭奉孝!!”钟繇大怒道:“你早知道我会被骗,还让我去?我与你无怨无仇,你……你为何要害我?!” “我何曾害你了?”郭嘉笑道:“你我相交莫逆,我就是……我就是害文若(荀彧字文若),害公达(荀攸字公达)也不会害你啊!” “那你……究竟是几个意思?”钟繇问道。 “兵法有云:难知如阴。”郭嘉道:“当田狐狸在骗你的时候,其实他也被我骗了。妙就妙在,他骗了你,正在沾沾自喜,还以为我们都不知道,其实我早就知道了;而我骗了他,他却到现在都还不知道,甚至永远都不知道,哈哈。” 说罢,郭嘉大笑不已。 …… 钟繇也终于冷静下来了,不用人拖,也不用人扶,自己就爬起来了。 有些人,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着。 有些人,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 钟繇显然是属于后者! 站起来之后,钟繇使劲地拍打着衣袍上的灰尘,将郭嘉呛得连咳了十几声,才终于解了心头之恨! “告诉我!你为何要这样做?”钟繇恶狠狠地瞪着郭嘉道:“你今天若不说出个道理来,我就接着拍灰尘,保证呛不死你!” 郭嘉常食五石散,伤了肺,总是咳嗽,最怕灰尘。钟繇如此做,也算是抓着了郭嘉的要害。 “咳咳咳我说……我说!”郭嘉终于怕了。 又咳了十几声之后,郭嘉才说道:“元常今天确实立功了:其一,主公现在需要的是和平,元常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其二,我们成功地示弱示田峻了,让他错误地认为他的智谋可以碾压我们,这样,在以后对敌的时候,他就会低估我们,他就会犯错,就会露出破绽。我们就可抓着他的破绽,给其致命一击!” “奉孝之才,为兄……算是彻底服矣!”钟繇长叹了一声,又接着问道:“此时田峻刚经历大战,师老兵疲,亟需休整,冀州经历数场大战,亟需处理战后事宜,为何主公却要与田峻议和,而不是趁虚而击之?” 郭嘉道:“有两个原因。” 钟繇道:“愿闻其详。” 郭嘉道:“第一个原因是,其实田峻并非兄长所说的师老兵疲,冀州的战后事宜,对田峻来说也并非什么大事。” “为何?”钟繇道:“还请奉孝释疑。” 郭嘉道:“纵观田狐狸与袁绍的几场大战,田狐狸多是以谋取胜,硬仗恶仗很少,而且,田狐狸的后勤做得很好,田军将士的伙食远好于袁军,所以兵疲之说并不成立。” 顿了一下,郭嘉又道:“关于战后事宜方面,冀州虽然经历了几次大战,民生受到很大影响,但灾民难民却很少,几乎不存在逃荒和饿死人的情况,其原因是……辽东有粮!” 见钟繇点了点头,郭嘉才说:“田峻现在并不虚弱,至少与主公堪称劲敌,此时与田峻开战,必然两败俱伤,徒让袁本初、袁术、吕布、刘表等人坐收渔翁之利,非智者所为也!” “原来如此!”钟繇叹服不已。 随即,钟繇又问道:“刚才奉孝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为兄已经明白了,那第二个……又是什么原因呢?” “袁术!”郭嘉道:“我们现在在等啊!等袁术称帝!” “等袁术称帝?”钟繇不解道:“为何要等袁术称帝?” 郭嘉道:“据校事府情报分析,袁术称帝,便在三个月之间。” “三个月之间?”钟繇问道:“何以如此清楚?” 郭嘉笑道:“那河内术士张鮍,其实是小弟派去的人!” “什么?”钟繇大惊道:“那劝说袁术称帝的术士,竟然是我们的人?” “不是劝说,是蛊惑!”郭嘉笑道:“我们先是让张鮍蛊惑袁术称帝,待其称帝后,再发檄天下,以正统之名,联合天下诸侯讨伐叛逆,陷袁家于万劫不复之地!灭了强大的袁家,主公在中原便再无对手!” 钟繇终于明白了,袁术称帝,其实是郭嘉下的套。 而此时,曹操已经磨刀霍霍,就等着袁术称帝后,再灭了袁术。 如此情况下,自然是不能再与田峻开战了。 ——这才是曹操向田峻主动议和的真正原因! …… (各位读者,郭嘉如此厉害,就问你怕不怕?)

第306章 曹操诡谋

也许是老天爷终于开眼了,在经历了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的特大旱灾之后,到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中原大地终于出现了风调雨顺的气候。

稻菽千重浪,丰收在望!

农夫们看着地里的庄稼,眼里都泛着希冀的光彩。

田峻穿行在稻浪起伏的田间,却喜忧参半!

喜的当然是百姓有了余粮。

百姓有了余粮,就可以少饿死些人。

而忧的呢?则是诸侯也有了余粮!

诸侯有了余粮,便又会互相攻伐,战乱四起,血流成河……

欠年天灾,丰年兵灾!

乱世灾荒,百姓苦。

乱世丰年,百姓……或许更苦!

……

冀州的水稻种植,在田峻的要求下,也全都增加了“浸种”和“晒田”这两个技术环节。

与辽东相比,虽然冀州的土壤没有辽东的肥沃,但是,由于冀州的气候条件比辽东好,水稻生长期比较长,从亩产方面来讲,还要比辽东高很多。

这其实也是跟稻种有很大的关系,后世辽东的高产稻种,是从日本的北海道引进的,除了日本北海道的稻种之外,所有的其它稻种,在东北三省都无法突破亩产180公斤的瓶颈。而现在辽东推广新技术已经十八年之久,亩产仍然止步在五石半(165公斤)左右。

而冀州刚不同,适合冀州气候的稻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