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世家手中,接近20的人口依附士族世家,甚至,到晋朝时,70以上的人口依附士族世家而被隐瞒,再加上士族世家彼此勾连,使整个社会完全变成了“结块社会”,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族群,如果不改变,还有希望吗? 唯有削弱士族世家的势力,打碎社会的“结块”,才能拯救这个国家这个族群,否则,五胡乱华的惨剧迟早都会上演! 所以,田峻自从主政辽东开始,就一直在暗中布局,从大量接受黄巾将士和百姓,重用黄巾将领,重用寒门士子,重用李儒这样的人等等,无不是在为拯救这个国家,拯救这个民族,而做着巨大的战略布局。 做为主公,田峻并不适合将这种矛盾过早地向天下挑明,所以,对于李优的说法,田峻笑而不语,只是放权让李优去做。 黑锅得有人帮着背,至少……现在还需要这样! …… 在将黑山百姓的安置工作交给李儒、张燕和杨凤之后,田峻便带着尹礼和廖化等人回到了蓟县。 幽州初定,内外环境也都还非常的敏感复杂。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在外部环境方面,田峻不得不面对如下三大挑战: 其一,幽州的南边是冀州和并州,冀州和并州都是袁绍的地盘。 袁绍是绝不会甘心把幽州让给田峻的,因为袁绍的战略和田峻一样,都是南向而争天下!所以,田峻已是袁绍天然的甚至是现阶段唯一的敌人! 而且,从整体实力来说,袁绍的实力依旧远在田峻之上。 其二,幽州的北边是乌桓。虽说被阎柔用抢亲的方式暂时破坏了乌桓与袁绍的勾结,但是,由于此前田峻对胡人的杀戮政策,使得胡人都在心中对田峻抱有怨恨之心,难保将来不会发生乌桓再与袁绍联合夹击田峻的事情发生。在原本的历史上,袁绍就是这样对付公孙瓒的。 其三,幽州的西边是中部鲜卑草原,其首领如今是步度根! 田峻灭了柯比能的东部鲜卑之后,东部鲜卑的一些残余势力全部西迁,投效了中部鲜卑的步度根,使得步度根的势力比原本历史还要更加强大。 以袁绍的本性和其手下谋士团的狠辣,又怎么可以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因此,在外部环境上,田峻要提防的是袁绍勾结中部鲜卑和乌桓,同时从三个方向夹击田峻的幽州。 而在内部环境方面,田峻也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首先,是新收之地的治理问题。幽州历经数年大战,百姓流离失所,官吏也是十不存一,内部治理的工作也是举步维艰。田峻只好再次从辽州抽调一些官员和辽东书院的学生来幽州任职。 其二,是财政问题。财政分两块——财政收入与财政付出。 在财政收入方面,两年之内,幽州是没有什么税收的,因为……田峻又宣布对上谷郡和代郡也免税两年!而且,两年之后,田峻能从幽州获得税收也不会是很多,因为田峻实行的是“三十税一”的政策。 而在财政付出方面,仅是对幽州流民及黑山军民的安置方面的那些优惠政策,就是一个天价的财政负担,若不是有“大后方”辽州在支撑着,恐怕田峻的财政早就破产了。 所以,仅从财政这方面来考虑,田峻当前也是非常迫切地需要和平而非战争! 田峻需要时间来喘息,需要时间来发展! 但是,袁绍会给田峻这个时间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不,田峻刚回到蓟县,就接到玄衣卫送来的密报——有人暗通袁绍! ……
第241章 袁氏暗中联曹操
“联合曹操?”袁绍轻轻地重复了一声,眼神眯成了一道缝隙。
这个问题,袁绍不是没想过,但是,做为儿时的玩伴,袁绍同样知道曹操的野心!
“此事恐怕不妥。”袁绍道:“本将与曹阿瞒相交多年,深知其为人。以其人秉性,本将这次若是获得了大胜,曹阿瞒可能会相助于我,但如今,本将新败,此时去找曹阿瞒相助,可能要用重大利益去交换。本将担心,这是饮鸠止渴啊!”
“主公请听属下说完。”许攸:“如今的青州,已经被田其泰夺了一半,田其泰只用太史慈的六万人马,就拖着了我军二十万人马!而如今的冀州九郡,有五郡落入了田峻之手。主公何不暂时放弃青州,将二十万人马调回冀州,先在冀州打败了田峻,待灭了田峻,再图青州不迟。”
“不妥!”袁绍道:“我若放弃青州,田狐狸必让太史慈从青州北上,与田狐狸本部人马夹击于我。”
许攸缓缓地说道:“假如我们将半个青州暂时交给曹操“托管”呢?”
“交给曹操?”袁绍愣了一下,问道:“这样做,对我们有何好处?”
许攸道:“将现在手中的半个青州交给曹操“托管”,让曹操为我们挡着太史慈,使曹操在青州与太史慈大战。对我们来说有四个好处:
其一,冀州的南边安全了,不用担心太史慈北上与田峻夹击我军。
其二,青州大公子的二十万大军调回冀州,我们在冀州战场上的兵力对比就会再次占据绝对优势。
其三,促使田峻与曹操交恶。曹操想要夺取整个青州,必然派大军进入青州,田峻为了保着半个青州,也只能向青州增兵,这样一来,本就兵力不足的田峻,就会更加在兵力方面捉襟见肘。
其四,我们的半个青州,自然也不会白给曹操,我们可以凭此向曹操索要物资,以解当前急需。”
“子远真有良平之谋也!”袁绍大喜道:“仅此一策,便可反败为胜矣!”
“多谢主公信任!”许攸得意地笑道:“属下还有两策,主公是否要听?”
“要听,当然要听!”袁绍道:“这样的妙策(给我来一打),十个八个都不嫌多!”
许攸笑了笑,开口说道:“这二策,便是将高干进攻幽州代郡的十万大军调回来,留下三万守着雁门关,调出七万大军来增援冀州。”
“此亦良策也!”袁绍赞叹道:“我军之前是战略进攻,想谋夺幽州,才让高干十万大军进攻代郡,牵制田郡的兵力。如今战场已不在幽州,自然是要做出调整了。将并州军调入冀州参加决战,也是因应当前局势的妙策啊!”
“主公英明!”许攸拍了一记马屁,又接着说道:“这第三策嘛,就是向胡人借兵。”
“向胡人借兵?”袁绍道:“如今乌桓已灭,中部鲜卑的步度根兔死狐悲,根本就不敢与田峻做对啊,何来借兵之说?”
“主公,我说的胡人不是乌桓,也不是鲜卑。”许攸得意地说道:“而是匈奴!”
“借兵匈奴!”袁绍再次吃惊地问道:“子远可有把握?”
许攸接着说道:“匈奴依附大汉朝之后,本是被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