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0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全部收缩到了钜鹿郡,使得钜鹿郡的兵力达到了六万之众。

而田峻原本的十三万人马,在分散驻守新占领的郡县后,虽然加入了一些降卒,到达钜鹿郡的,也才六万人马。

田峻作为进攻一方只有六万人马,而防守一方的袁绍却也有六万人马。若是仅从兵力来考虑,这样的兵力对比并不适合攻城战。

尤其是,田峻还是客地作战,很难获得兵员的补充。而做为本土做战的袁绍,却可以动员壮丁用于守城,甚至强征壮丁充于军中。

除此之外,按照田峻的估算,不排除袁绍从青州和并州调兵来冀州与田峻决战。

形势对田峻已经很是不利。

贾诩对田峻道:“由于推进得太快,我们的兵力变得分散,而且根基也并不牢靠,当初,公孙瓒就是这样被袁绍打败的,袁绍的这种收缩兵力快速后退,其实不是示弱,而是一种以地方换兵力和时间的战略!我们须得谨慎应对,以防重蹈公孙瓒的覆辙!”

以“地方”换“兵力和时间”!

其实也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以空间换时间”战术!

这是老蒋的国民军无奈之下采取的策略: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

老蒋的这种战略是对是错我们不予置评,也不允许有任何涉政的言论出现在作品中,否则,后果你懂的……

但是,对于此时的袁绍来说,却也算是一种高明的战术。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花了四年时间,才攻破邺城夺取冀州,而彻底击败袁氏集团夺取北方四州,总共花了七年之久。

而现在,田峻想要凭借在河间一战而灭掉袁氏这个庞然大物,是绝无可能的。

田峻点了点头,很是认可贾诩的说法,又问贾诩道:“文和有何对策?”

“得集结兵力。”贾诩道:“此时鞠义和田豫率领的五万中路军,在轻松攻克了中山国和常山国之后,也进入了钜鹿相邻的赵国(郡国),正准备进攻邯郸。不如召回鞠义,与主公合兵一处,屯兵在与巨鹿相邻的平乡县,再待战机。”

田峻点了点头,其实,这也是田峻自己的想法,只不过,这种话由下属说出来会更好一些。

做领导的,即要自己有主张,又不能轻易说出自己主张。如果自己没主张,就会变成“出自己的主张和固执于自己的主张,则会变成“乾纲独断”。

同样的方案,如果田峻自己说出来,可能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由贾诩提出来,其它人可能就会反对甚至有不同的意见,这样便更有利于“广开言路”。

果然!

在贾诩说完之后,荀谌站出来表示反对!

荀谌对田峻道:“主公,属下在冀州多年,对冀州的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属下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田峻道:“若论这里谁对袁绍和冀州最了解,当然是首推友若了。友若之策,必是良谋。”

荀谌道:“属下共有三策,可为主公夺取冀州。”

三策?又是三策。

似乎这些古人献策都喜欢不多不少刚好献上“三”策,莫非这个“三”字是献策方面的吉利数字?

田峻在心里暗自吐嘈了一下,口中却说道:“还请友若教吾。”

荀谌道:“这第一策嘛,先为主公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此吾之燃眉之急也!”田峻道:“友若快快请说。”

荀谌道:“无他,主公在河间鄚县一战中所俘的八万多袁军将士,只要稍加甄别,便可引为已用。如此,主公至少可得六万大军!”

“这个,合适吗?”

田峻有些不解,如果是数千上万人,倒是可以打散在军中使用,但那可是六万新降的敌军!而田峻在此地的本部人马也才六万多人,万一发生叛乱怎么办?

荀谌见田峻有些不解,便笑了笑,对田峻道:“主公可知,为何鄚县之战,投降者会有八万之多,若他们逃入旷野,主公你最多也就能抓到三四万俘虏而已。”

“这件事确实奇怪。”田峻道:“友若是怎么想的?”

“民望。”荀谌道:“乃是主公的民望所致,主公在幽州的民望,其实丝毫不比袁本初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主公可知其原因?”

田峻想了想道:“你是说本将在辽州和幽州的诸多惠民善政?”

荀谌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笑道:“也许有部分是这个原因,但其作用非常小。”

“为何?”田峻诧异地问道:“难道,百姓不稀罕我的那些恵民善政么?”

“非也。”荀谌道:“你的善政,传到冀州,早就被官府和亲近袁氏的世家们歪曲事实,传得变了样了。”

“妖魔化?!”田峻愕然地说道。

就像后世我们妖魔化美国,美国妖魔化中国一样,这是舆论战。

“没错,就是妖魔化!主公这个词用得恰如其份。”荀谌笑道:“说起来,当初向袁绍献策,对主公进行“妖魔化”的,还是荀某本人。”

“你!”田峻一怔,随即大笑道:“好你个荀友若!你且说说看,你荀友若是怎样妖魔化本将军的,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哦不,说反了,是坦白从宽,回家过年;抗拒从严,牢底坐穿!!”

……

第202章 易水萧萧西风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去,今朝水犹寒。 …… 易水河边,风犹萧萧,水犹清寒。 当年的壮士荆轲在此弹剑作歌,辞别燕太子丹,一去而不夏返。 英雄已经远去,歌声也早已随风飘散。 世易时移,沧海桑田,一切……都在变…… 不变的……只有这……日夜流淌的易水,还有那……慷慨悲歌的传说。 而此刻! 震天的鼙鼓声再次响彻这片山川,在易水河边,近十二万大军正在大呼酣战。 铁血交迸,残躯满地,易水为之飘红,天地也为之变色! 交战的双方,一方是是袁熙六万多人马,另一方是田峻的五万五千人。兵力相差无几,打得难解难分。 田峻自从范阳退兵以后,便带着大军在涿县绕了个圈,迅速穿插到了易水边,在易水河边堵住了袁熙退回上谷郡的的必经之路上。 而袁熙呢,在得知袁绍退兵之后,便已经意识到不妙了,本打算回兵回沮阳(上谷郡治所),但是,在获知张郃在攻打范阳后,袁熙又稍稍迟疑了一下。 然而,仅仅是这“迟疑”了一下,耽误了半天时间,就被田峻派出的黄忠率领一万骑兵部队堵在了易水河边。随后,在张飞的骚扰堵截下,袁熙不得不停下来与黄忠谋求一战。 在袁熙的想像中,以六万大军对付黄忠一万人马,完全是绰绰有余。但是,让袁熙想不到的是,田峻的本部人马一点也不慢,等到袁熙想要与黄忠决战时,田峻的本部四万多人也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