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寻找着对方的破绽,以求一击而竟全功。
从当前双方的实力来讲,袁绍治下人口比田峻多出了一倍,达到了近千万人口。仅是富庶的冀州,在籍人口580多万,实际人口至少有650万。
如此强大的人口基数加上袁家本身又富可敌国,又得到各大士族世家的支持,使得袁绍的军队总兵力,“带甲”达到了五十五万人左右,扣除并州和青州的近二十万兵力,以及各地镇守的军队,袁绍可用于发动战争的兵力达二十五万人以上。
而田峻呢,扣除各地的守军,能用于发动战争的兵力也达到了十五万人左右,虽不及袁绍人多,但地处辽州和幽州的田峻,在骑兵方面要比袁绍多,而且辽东铁甲冠绝天下,防护力远强于袁绍的军队。
所以,双方在总的战力方面几乎没有多大差距!
正是因为双方都没有明显的优势,使得幽州的主战场,反而实现了短暂的诡异的和平。
幽州能够出现短暂的诡异的和平,与华雄拖着了十几万袁谭的军队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还与另一个地方的一支军队脱不开干系!
那个地方就是太行山,那支军队就叫黑山军。
黑山张燕投靠了田峻之后,田峻派出了廖化和尹礼相助张燕,并先后通过商队和黄巾军在幽州的暗线网络给张燕送去了不少辽东军的装备。到后来田峻全取涿郡之后,与太行山距离缩短了很多,更是通过各种渠道,给张燕送去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烈酒(用于换粮食)。
如今的黑山军及家属百姓,虽然在人数上远小于原本历史上的“百万之众”,但是,若论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却比原本那个时空要强上不止一截。
现在张燕的手下,装备了辽东武器盔甲的“精兵”,就有三万多人,其它乌合之众还有近十万人。如此一股力量隐藏在太行山中,足以成为太行山两侧的冀州和并州的肘腋之患!
当田峻与袁绍在幽州重兵对峙时,太行山上的张燕,已经带着五万黑山军悄悄地潜入了井陉道……
……
第156章 战略乱局
田峻在土垠城中逍遥快活的时候,公孙瓒却正在饱受煎熬,因为……喘过气来的袁绍又开始蹦哒了。 田峻南下右北平郡,无疑是帮了袁绍的大忙,给了袁绍绝佳的机会。 在公孙瓒从钜鹿退兵之后,郭图便对袁绍献策道:“田峻出兵幽州,公孙瓒的主力已经回救他的老巢了,此千载难逢之良机也,属下认为,主公可以率主力向北,快速击败中山国(郡国)的李邵,然后入幽州,与田峻夹击公孙瓒。” 袁绍点了点头,觉得郭图说得很有道理,正要答应,逢纪道:“不可,属下曾经出使过辽东,对田峻此人比较了解,此人……奸诈得很,对主公并无善意,他的心思,恐怕并不是要与主公夹击公孙瓒,若主公挥军进入幽州,万一田峻又与公孙瓒罢战了,那主公岂不危险? 所以,在不了解田峻的真实意图之前,切忌贸然进入幽州。依属下看,主公应该尽快出兵向东,收复河间国、渤海国等郡,快速恢复自身实力。” 袁绍觉得逢纪说得也有道理,正不知如何抉择时,许攸上前一步,对袁绍道:“主公且慢,此事的关键在于田峻,欲定战略,须先弄清田峻的想法。” 袁绍点了点头,问道:“子远(许攸字子远)认为,田其泰是何打算?” “正如元图(逢纪字元图)兄所言,田其泰恐怕不安好心。”许攸道:“毫无疑问,田峻也有争霸中原的野心,他在这个时候出兵攻打公孙瓒,并不是真心想与公孙瓒开战,也不是真心想帮主公牵制公孙瓒。他是有他的私心的。” 袁绍颔首道:“子远请试言之。” 许攸接着说道:“田峻在辽州未稳的情况下出兵右北平郡,并非想在现在与公孙瓒决战,其意无非是先帮主公一把,然后,再坐观主公与公孙瓒大战,他再坐收渔翁之利。所以,以我观之,不久之后,田峻必然与公孙瓒议和。” 袁绍想了想道:“子远的意思是,田峻只是给我制造一个恢复实力的机会,并不想与我结盟,他一定会在我军恢复实力之后,与公孙瓒达成和议,再坐山观虎斗,行那渔翁得利之事?” “主公英明!”许攸及时地拍了一记马屁,然后接着道:“田峻用的是阳谋啊,我们和公孙瓒都明知其谋,却无法破解,主公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快速恢复实力。” “确如子远所言!”袁绍想了想道:“那么,就是说,我该听从公则(郭图字公则)的建议,向东发展,收复河间、渤海、清河等郡。” 许攸道:“此正是田峻所期盼的,主公唯有超出田峻所想,才能在这场北方争霸战中胜出。某有三策,三策并用,便足可让主公实力暴增数倍,给田峻一个“惊喜”,让田峻后悔,后悔轻视主公,后悔给了主公这个机会!” “子远大才!”袁绍走到台下,恭恭敬敬地对许攸行了一礼道:“还请子远教我。” 许攸连忙侧身让过,对袁绍还了一礼,才接着说道:“属下要讲的第一策,可谓是“冀州之策”。冀州虽被公孙瓒占去大片土地,然民心仍在主公。如今公孙瓒主力北走,主公只要派出说客,四处联合各地豪强,许以利益,公孙瓒所占之地便会烽烟四起,然后主公再遣良将分攻各郡,往北收复常山、中山,往东收复河间、清河、渤海诸郡,全取冀州,易如反掌尔。” 袁绍大喜道:“善!子远的第二策又是如何?” “属下的第二策,可称之为并州战略。”许攸道:“并州现在尚无州牧,而并州各地郡吏及县吏,多为袁氏门生故吏,主公可遣一至亲之人前往担任并州牧,各郡必然闻风归附。” “为何要遣至亲之人?”袁绍问道:“若遣一良将镇之如何?” 许攸道:“袁家的门生故吏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也是有私心,也是有派系的。若遣一良将前往,各郡太守未必心服,可能会各有争执。但若遣一至亲之人前往,袁家的门生故吏,谁敢以刀兵相加主公至亲之人?” 袁绍道:“何人可往?” “二公子袁熙可以镇之。”许攸道:为稳妥起见,可遣大将韩猛辅佐之。若能如此,不过旬月之间,并州便可属主公矣。” “真妙策也!”袁绍击节叫好,旋即又道:“第三策又是如何?” “第三策乃是青州战略!”许攸道:“属下这三策中,第一策借助豪强势力,不需多少兵马;第二策借助主公家世,亦不需多少兵马,唯有这第三策当用重兵!” “这第三策,亦必妙策也!”袁绍道:“子远请试言之。” 许攸道:“青州位于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