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4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内地太守,如果是内地太守,一名寻常武将,在郡丞和长史的辅佐下便可以胜任了。在边塞地区则不一样,尤其是像高句丽这种刚亡国的地区,须得有勇有谋并且有些治政能力才行。 而现在田峻手下,符合这种条件的人才非常有限,想来想去,田峻只好先用管亥和段煨,以段煨为吉林郡太守,管亥为乐浪郡太守。 段煨能文能武,做一郡太守没什么问题,管亥在治政方面稍次之,田峻从辽东书院抽调了几名书吏去帮他,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在讨论到乐浪郡和吉林郡的治理时,田丰向田峻进言道:“高句丽是一个有文化传承的国家,其建国已有数百年,民众接近百万,虽然经历一场战乱,但人口总最仍有七十多万,对这样的地区,已经不再适合用对待鲜卑的方式去对待了,主公现在要考虑的不再是屠杀而是融合汉化。” 田峻点了点头道:“田先生有何想法?” 田丰道:“属下以为,我们可以实行以下几点: 其一,在整个乐浪、吉林二郡实行民族等级制度,汉人的待遇和税收与辽东相同,而胡人的待遇和税收,依旧参照原高句丽的规制。 其二,移民政策。现在辽西、玄菟和辽东三郡的百姓,总数已超过四百多万,我们可以给予优惠的移民条件,向乐浪和吉林两郡各移民数十万,在地区人口比例上,让汉人占据较大比例。 其三高句丽中,来自箕子朝鲜和燕国遗民的百姓,占有很高的比倒,这些人与我们汉人有共同的祖先和血脉传承,我们要拉拢这部分百姓,给予他们汉人的身份和同等的待遇,帮助他们尽快完成汉化。 其四,高句丽历径战乱,现在青壮男子几乎伤亡怠尽,因此,我们可以给予优惠的通婚政策,不论是何种民族,只要嫁与汉人为妻为妾者,即可拥有汉人身份。 其五,不论何种民族,只要着汉服、说汉话、习汉俗、从农耕者,皆可通过考核获得汉人身份,在获得汉人身份之后,由官府立法保障其权益,使之不被汉人歧视。 其六,在吉林、乐浪两郡开办学校,建立与辽东、辽西和玄菟一样的教育体系。” 田峻点了点头道:“有田先生这六条策略,足可安吉林、乐浪二郡也。我再补充两点: 其一,这次抓获的高句丽俘虏,服苦力三年之后可以释放,在三年期间表现良好者,可予其汉人身份。 其二,向吉林和乐浪两郡移民时,可优先考虑单身男子,让那些单身狗……呃单身男子们去填补这两郡女多男少的缺陷。” 众人闻言,皆呼主公英明。 …… 田峻在辽州大刀阔斧地修理高句丽的时候,中原战场上的也打成了一锅粥。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长安事变。 初平三年(192)三月,马日磾到辽东传旨后回到长安,将田峻所说的话暗中告诉了司徒王允。王允得机吕布有反心,乘机以美女貂蝉为饵,设下连环计。 初平三年四月,献帝有病初愈,众臣朝会于未央殿。董卓乘车而入,以兵护卫道旁,并使吕布随车卫护。王允使尚书仆射士孙瑞写诛卓诏书交付吕布。吕布令同乡骑都尉李肃带勇士十余人扮作卫士埋伏于朝门内,董卓入,李肃一戟将其刺倒,吕布随即将董卓刺死。 董卓既死,长安兵民百姓相庆于道,卫士皆呼万岁,尽诛董氏宗族。于是,朝廷以王允录尚书事,以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共秉朝政。 初平三年(192)五月,董卓被诛以后,其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忧惧不安,遣使到长安乞求赦免。时王允执掌朝政,以西凉兵为害甚烈,坚决不予赦免。 此时关中百姓都在传言说王允欲尽诛凉州人。李傕郭汜等人被逼反,纠集部众近二十万人马围攻长安。 六月,吕布部下叛变,引李傕军入城。吕布与李傕在城中接战不利,寡不敌众,为李傕所败,率残部逃到南阳投靠袁术。 西凉军乘机攻陷长安,司徒王允被杀。李傕自称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自称后将军,樊稠自称右将军,张济自称骠骑将军,皆封侯。李傕、郭汜、樊稠等共执朝政。 于是,董卓之乱刚刚结束,李郭之乱又开始了。 ……

第169章 奇人阎柔,亲胡仇胡

田豫站起身来,对刘和道:“实不相瞒,渔阳田氏与凉州田氏本是一家,按族辈,田峻该当是吾之族兄。不过,田某虽是田峻的族弟,田某却并未认田峻为主。”

刘和有些不解地问道:“这又是……何意?”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报之!田豫道:“田某虽是田峻族弟,但田某也是幽州人。平日里所受刘使君恩惠甚多,如今刘使君遇难,田某矢志为刘使君报仇,愿奉刘侍中为主。”

刘和点了点头,也站起身来,走下马车,在死尸遍地的大路上来回地踱着步。

午后的斜阳,照耀着地上流淌的鲜血,闪烁着妖异的红光。

刺鼻的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伴随着一些脏器的臭味,让人几欲作呕。

大路早就被鲜血浸透,刘和逡巡其间,每走一步,都留下一个血红的脚印……

就这样,往来徘徊……徘徊往来……

大约走了一刻钟左右,刘和才又回到马车边,对田豫道:“刘某之才德,非乱世之主也!若论乱世争霸,不论是田峻、袁绍或者公孙瓒,都胜过刘某甚多。今后……该何处何从,还请国让(田豫字国让)与我谋之。”

田豫道:“如今的幽州,已是三雄相争之势。少主若有意与三雄相争,田某愿誓死相随。”

刘和摇了摇头道:“若我想择一诸侯依附之,该当如何选择?”

田豫问道:“少主自己是如何想的?”

刘和想了一下道:“袁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其势甚大;田峻对外威镇胡人,对内善待百姓,亦是当世之雄。实难选择。”

田豫道:“少主……还记得韩馥旧事么?”

刘和闻言,点了点头道:“我知道该如何做了。”

接着,刘和道:“军都县令鲜于银,对家父较为忠心,我欲暂投之,与其同举义兵,如何?”

“不妥。”田豫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如今局势未明,人心难测,稍有不慎,便可能成了别人的进身之阶。”

刘和道:“那,依将军之见如何?”

“夺取居庸关!”田豫道:“然后,居关而守,发召讨贼,必有忠义之士来投。”

刘和想了一下道:“国让言之有理,居庸关有险山相托,长城为倚,进可威逼蓟县,退可远循草原,有此关在手,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也。”

言罢,刘和当即下令田豫为新的亲卫统领,整合残军和田豫带来的亲兵,一起望居庸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