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7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只是教训了田楷,尚未示威于孔融。所以,贾诩的毒计绝非如此简单!

就在田楷调兵向西去防守济南国(郡国)时,先期抵达东莱郡的孙观和尹礼率部“造反”了!

近八万黄巾青壮在孙观、尹礼的带领下,“反”出了东莱郡,一路向西进入北海郡,连续攻破胶东、下密、即墨、壮武等县城,沿路洗劫钱粮、裹挟百姓,毁坏田地房屋,势力也越来越大,在进入都昌县时,黄巾的兵力已达十五万人!

孔融吓坏了——都昌向西就是北海国的治所剧县!

“路霸”是做不成了,整个北海国都快要被洗劫一空了,要是再做坚持“路霸”,恐怕老巢剧县也不保了!

孔融不敢再堵路做路霸,乖乖地退兵回了剧县县城。

待孔融全军退回剧县之后,孙观率十五万黄巾,长驱直入,将剧县围了个水泄不通。

孔融吓得赶紧将城门用巨石堵死,征召大量的民壮上城防守,惶惶然不可终日。

……

看到孔融惊惶失措的表现,一身农夫打扮的甄许(贾诩的化名)乐得嘎嘎直笑!

孙观问贾诩道:“甄先生,咱们要不要攻城吗?”

贾诩:“不要,一兵一卒都不要靠近城墙。”

孙观:“就这样……围而不攻?”

贾诩:“没错,就这样围而不攻。一兵一卒都不要靠近城墙。”

孙观:“要不要……问姓孔的要点钱粮?”

贾诩:“不要,我们不跟他们说话。”

孙观:“要不要放几句狠话……威胁他一下?”

贾诩:“不要,我们不跟他们说话。”

孙现:“要不要见一下孔融的使者?”

贾诩:“不要,我们不跟他们说话。”

孙观:“要不要……”

贾诩:“不要,我们不跟他们说话。”

孙观:“那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贾诩:“不要,我们不跟他们……呃,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吃了睡,睡了长,过几天像猪一样的日子。哈哈……”

……

贾诩和孙观聊得很开心,城里的孔融却吓坏了。

孔融本就一清谈文人,论起文事来,口若悬河,下笔千言,可若是论到打仗,则“胸中实无一策”。

不过,孔融虽然不懂打仗,但孔融也不傻啊!

不仅不傻,孔融还非常聪明!

孔融知道这是得罪谁了,所以,孔融很后悔,后悔不该听田楷的指使,去得罪田峻这尊凶神……

那田峻田其泰的赫赫凶名,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外面那些军队,名为降而复叛的黄巾,可谁知道里面混有多少田峻的精兵?短短十几天时间,连克八座县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还是黄巾吗?黄巾能有这么厉害的话,这天下早就姓黄了!

“你们说,他们为什么不来攻城?”孔融问身边的谋士王修道。

王修:“未知也,他们……好像只想围而不攻。”

孔融:“给他们送的钱粮,他们收了没有?”

王修:“他们将钱粮弃之营外,没有一个人跟我们的人说话。”

孔融:“给他们送的美酒,他们收了没有?”

王修:“他们将美酒弃之营外,没有一个人跟我们的人说话。”

孔融:“我们派出的使者呢?”

王修:“他们……将使者拒之营外,没有一个人跟我们的人说话!”

孔融:“我们的……”

王修:“他们……没有一个人跟我们的人说话!”

孔融泪流满面,对着城外的黄巾大营,仰天大呼:“你们……都他母亲的……哑巴了吗?!”

我赫赫中华第一句国骂,由此而始!

第101章 节烈之士唯求死

随着高顺的大喊,守军们立即行动起来进入各自战斗岗位。 而岸的骑兵也越来越近,渐渐地可以看清上面的帅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田”字。 来者不善! 当今天下,能用田字帅旗的只有辽东太守田峻和东莱太守田晏,而田峻和田晏乃是父子,加上田晏已经年过花甲,那么,来的肯定是威名赫赫的田峻! 高顺倒抽一口冷气,田峻之名早就蜚声宇内:杀槐纵、斩檀石槐、屠素利、击败高句丽、扫灭黄巾……最近了在辽西大败西凉名将徐荣! 其赫赫战绩,已经是这一代人中的神话传说! 高顺的心中有了一丝不安和担忧,自己……真能挡得住田峻的进攻吗? 环顾了一下自己所处的位置,自信又回到了高顺的脸上。 狭窄的关道,高耸的关楼,还有那滚滚的黄河水,山河相托,以关制河、以河卫关,如此天险,又岂能被轻易被攻破? “点火!烧浮桥!”高顺冷静地下令道。 随着高顺的一声令下,早就泼上了火油的浮桥立即燃起了熊熊大火,变成了一条横亘在黄河上的一条火龙,将黄昏时的黄河照得亮如白昼。 …… “高顺这是在帮我啊!” 田峻站在黄河北岸,看着燃烧的浮桥,嘴角露出了笑容。 “没错,有燃烧的浮桥在,夜战就不需火把了。”成英也笑道。 原本就不指望从浮桥上过河,烧了就烧了吧。 小平津之所以能成为渡口,可不光是因为有一座浮桥,而是因为水位较浅和水流较缓。黄河(古黄河)流经此河内郡时,河水被河道中间的石堆分流出了几条支流,除了依托在小平津关前的河面之外,还有几处支流存在。 因为支流的分流作用,使得此处河水较浅,流速较缓,才使此处成为渡口。 “先锋军上木筏,开始进攻!”随着田峻一声令下,数百条巨大的大筏被抬到了上游位置,黄忠带着三千将士弃马登上木筏,向南岸缓缓划去。 这些木筏,便是这田峻这两天准备的渡河之物。 小平津渡的河水其实不深,只要骑在马上,或用手攀着马脖子便可渡河。但如果那样的话,在渡河时就只能被动挨打。 因为,人在水中,就算是想射箭,也使不出力气来。 射箭靠的是可不止是肩部和双手的力气,更重要的是双腿和腰部的力气。人在水中,下盘不稳,纵然能射出箭,在射程和命中率上,也都会大打折扣。 而且,弓弦被水打湿之后,很快就会变软,射不了几箭,也就不能用了。 所以,根据成公英的建议,田峻下令在这两天内赶制了大量的木筏。每条木筏上可坐二十人,其中四人负责撑木筏,还有十六人可以用于防守反击。 而这十六名用于防守反击的士卒,又有明确的分工:最前排的是四名刀盾兵,后排的则是弓弩兵。 以刀盾兵护着弓弩兵和撑筏兵,便可在渡河时展开防守反击,这便是田峻的渡河战术。 辽东军渡河的声势闹得很大,但是,在进入双方的射程之后,也就不再往前推进了,双方都是以弓弩互射。 高顺的守军有关墙为凭,居高临下,占尽了便宜。 而田峻的辽东军,顶在前面的将士都是身披重甲,对方射过来的箭矢,也很少有能对黄忠的先锋军造成伤害的。 双方僵持了很久,难分胜负。 …… “技止此尔!” 看着止筏不前的辽东军,高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