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试点成功,朝鲜族人深切体会到做汉人的好处,则玄菟以东的高句丽国,皆人心思汉矣。
届时主公挥军而取之,易如反掌;牧民而治之,民心皆服,足可为主公基业。” 田峻大喜道:“天华与田先生之策,一阴一阳,皆合吾意。
夫天地万物,皆有阴阳之分,孤阳不生,孤阴不长。
谋略也是一样,需要滋阴壮阳……呃,是……采阳滋阴,以阴壮阳,阴阳交合,相得益彰。” 典型的歪理邪说! 不过,大家都是男人,偶尔开车,也无伤大雅。
众人尽皆大笑。
待众人笑罢,田峻才又接着说道:“至于优惠政策嘛,只需按种族分成等级即可。
凡加入汉籍者,皆可享受辽东收容流民的政策,即:男子分地80亩,女子减半,免税两年后二十税一,分房分耕牛分农具,小孩免费入学。
而未加入汉籍的朝鲜族人,税收依旧沿用高句丽国的十税一,其它杂税也一律沿用高句丽时期定下的杂税不变。
此外,对于境内的胡人,当前还不适合宽松政策,当设法减少之。
胡人的汉化,只有在我们足够强大之后,才可进行。” 一个是大量移民的策略 另一个是汉化优惠政策, 再搭上一个是减少胡人政策, 又是三策合一。
三策合一,逐步瓦解强大的高句丽国…… …… 一晃又是两年过去,时间进入光和五年(公元188年)。
辽东、辽西和玄菟郡在田峻及其麾下的治理下,地方安泰,民众归心,势力迅速增长。
具体成果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在人口方面。
辽东郡人口总数已经到达了180多万人,辽西郡也有了60万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名为高句丽控制,实则已被田峻掌握的玄菟郡,玄菟郡在大量移民和汉化朝鲜族后,人口总数也达到了80多万人。
也就是说,田峻在东北地区,已经掌握了320万人口。
而同一时期,冀州的官方在籍人口是580万,实际人口在650万左右;青州的在籍人口是277万,实际人口在330万左右。
而幽州呢,除掉辽西和辽东两郡,其实际人口总数才200万出头! 也就是说,田峻手下能掌控的三郡之地的人口总数,接近了青州一个州的人口数,占了幽州人口的五分之三。
二,钱粮方面。
东北三郡这几年持续垦荒扩大生产,又连续几年获得丰收,到光和四年,所种的东北水稻足可养活450万人口以上。
而粮仓屯集的粮食足可供东北三郡300多万人口生活两年以上。
辽东的酿酒业依然在往外高价倾销烈酒,不过通常是以酒换物为主——从草原及高句丽换取牛、羊、马。
而销往中原的酒,依旧要求至少50以粮食或布匹支付。
辽东的粮食储备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要从中原换取粮食? 田丰和沮授等人都曾经质疑过田峻。
田峻给的解释是:天下将乱,粮价会疯涨,现在以酒换钱和以粮换钱都是得不偿失的亏本买卖。
在黄巾之乱前,雒阳粮价是两百钱一石,现在已经涨到了四百多钱一石。
而且,做为穿越者的田峻知道,历史上记载的在董卓迁都长安之后,“尽收铜人飞镰之物”,废五铢钱而私铸小钱,导致灾难性的通货膨胀,粮价疯涨到十万钱一斛。
一斛就是三石,十万钱一斛,就是三万三千多钱一石。
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时长安大旱,谷五十万钱一斛!虽然这可能是那些古代著史者夸张的说法,但恶性通货膨胀却是不争的事实。
此后的三国时代,商品交换基本上改成了以物易物为主…… 有鉴于此,所以,田峻一直坚持粮食只进不出,百姓手中多余的粮食,也全由官府统一按市价收购。
只有从人贩子手中换取人口,才允许使用粮食交换。
因为……乱世之中,只有粮食才是硬通货! 三,冶炼钢铁方面。
在马均改进了热风箱之后,已经成功生产出钢材,现在已经开始试制各种特种钢材。
军卒的盔甲已经开始换装,重骑兵的钢式具装甲也开始在打制了。
四,造船方面。
一共造出了两百多艘尖底大海船,一百多艘平底江河船。
周泰和蒋钦的水师,也发展到了六千多人。
五,军队方面。
辽东的兵力已经扩充到五万人,玄菟的兵力扩充到三万人,辽西三万人,东莱郡的兵力两万人。
也就是说,田峻实际能控制的兵力达到了十三万人,如果遇上战争,除掉守卫各郡县的兵力,可供田峻灵活调动的兵力在六万左右。
辽东的发展,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欣欣向荣来形容! 不过,光景虽好,危机也是无处不在。
此时,田峻需要面对的另一场危机也到来了。
…… 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刘焉听待中董扶说益州分野有天子气,便以天下兵寇不息,上书灵帝,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
并以益州治政混乱为由,自请为益州牧。
刺史本为一州之监察官。
灵帝为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遂从刘焉之议,改刺史为州牧,并选派列卿、尚书出任州牧。
于是,州牧成于居于郡太守之上和行政长官,握有一州军政大权,职位甚重。
从此州牧各据一方,形同割据政权。
这件事对田峻的影响是:田峻和夏育多了一位直属上司——幽州牧刘虞! 刘虞上任之后,利用公孙瓒等人迅速讨灭了张纯的叛乱,张纯为公孙瓒手下大将关羽所斩。
在讨灭了张纯的叛乱后,刘虞就开始讨论如何“收权”的问题了。
刘虞手下的幕僚程绪对刘虞道:“辽东太守田峻,治理辽东已经九年,辽西太守夏育,又是田峻的岳父。
这翁婿两人远居燕山以北,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刘虞道:“田峻父子,对朝廷倒是多有功勋,每年赋税从不拖欠,收拢流民也是多有善政,不知能否为我所用?” 程绪道:“不论是否能为使君所用,都应该先将其调离辽西,使其不致于坐大。
人性皆是如此,很多人原本没有野心,势力大了,野心也就有了。” 刘虞点了点头道:“子端(程绪字子端)言之有理,那么,将其调任到……代郡如何?” 程绪道:“使君英明,不过……不能直接下令,恐有变故。” 刘虞问道:“要如何才能妥当?” 程绪想了一下道:“当先将其召来蓟县开会,然后,在蓟县宣布将其调任代郡,令其即刻前去上任。
而辽东,则派其它人去,乘田峻不在,立即接手辽东军政。
若田峻没有异议,则表示其尚无异心,犹可用之。
若有异议,则当场扣留,甚至……冠以谋反之罪,立斩之!” 刘虞有些犹豫不决,沉思良久,才道:“田峻立功甚多,若其没有异心,我将其留在蓟县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