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又省力。
田峻也是长戟或劈或刺,无人能挡……
汉军将士都知道形势的严峻,全都奋力向前,在四大猛将的带领下,硬生生地将鲜卑人的军阵直接凿穿,然后扬长而去。
素利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竟然又被田狐狸玩了一把声东击西!然后凿穿自己的后军给跑掉了!!!
“衔尾追杀!不要跑了田狐狸!”
素利气急败坏,率军紧坠汉军之后,一路掩杀,汉军死伤非常惨重……
直到汉军逃到一个较窄的山谷口,田峻率领典韦等猛将亲自断后,死守谷口,才为主力的撤退争取了两个时辰的撤退时间。
之后田峻以火油阻断谷口,再率领断后的军队追上自己的前军,才终于与鲜卑军拉开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仅仅五里而已,对全速的骑兵来说,不到一刻钟的时间!
四面皆敌,危机四伏!
只要被草原部落稍加袭扰或阻滞,就会身陷重围、万劫不复……
第46章 遇虎太子河
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寒风刺骨! 辽东大梁河(也称太子河)冰封的河面上,一前一后走来了三个人。 走在前面的,就是最近闲得蛋疼的田峻,田峻的身后跟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文士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那四十多岁的文士,就是最近也闲得蛋疼的蔡邕。 那七八岁的小女孩,便是没蛋可疼的蔡琰。 胡人们这个时候都在猫冬,郡中的事有田晏、沮授和田丰管着,军队的事有黄忠、王越、鞠义、华雄等四人管着。 田峻终于可以清闲一段时间了。 “流徙犯人”蔡邕,没有正式的官职,只是在太守府事务很忙时,去客串一下书记,平时也是“白天没什么鸟事,晚上鸟没什么事”。 “心怀歹意”的田峻,便经常以请教诗文为名,去蔡邕家看那颗正在成长的小白菜。 一来二去,田峻与蔡邕便混得厮熟,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诗文。田峻也偶尔“妙手偶得”几首“名作”,让蔡邕惊讶一下。 小姑娘蔡琰,冰雪聪明,虽然只有八岁,却极善诗词音律,也因此常与田峻和蔡邕学习诗赋。对经常可以“妙手偶得”的田峻非常崇拜。 再加上,当初蔡邕获罪入狱时,曾将蔡琰托付给田峻照顾,蔡琰对田峻也就更加的亲近和依赖。 冬天在家闷久了,田峻便对蔡邕扬言自己能在冬天弄到鱼。 于是,深表怀疑的蔡邕便带了小蔡琰,屁颠屁颠地跟着田峻来到大梁河,想截穿田峻的“谎言”。 大梁河就是后世的辽阳太子河。是辽宁省较大河流之一。 太子河古称衍水,汉称大梁河,辽称东梁河,金时称无鲁呼必喇沙,满语意为芦苇河,明称太子河,清称太资河,民国之后一直称为太子河。 但这些名称其实都是官府的叫法,而当地的百姓,自燕国灭亡之后,就一直称这条河为太子河。其原因是来源于关于太子丹的一段传说。 太子丹为挽救燕国危难,派荆轲去刺秦王没有成功。于是秦派军队大举攻燕,代王嘉和燕国联合抗秦,结果在“易水”西面战败,燕国都城蓟被攻占。 燕王喜和太子丹率军退保辽东,秦派大军追击。这时太子丹藏在衍水,今“地理位置”(太子河)积聚力量准备反攻。 代王嘉为燕王喜出谋划策:\'\'秦大举攻燕,就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如献上太子丹的人头,秦国就一定退兵。” 于是燕王喜派人杀了太子丹,但秦国并不就此罢休,仍然进兵追击灭掉了燕国。后人为了表示对太子丹的怀念,就称:“衍水”为太子河了。 入乡随俗,田峻等人到了辽东之后,也就不再叫大梁河,而是跟当地百姓一样,叫这条河为太子河了。 …… 此刻的太子河河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如一条白色绢布一般绕在山谷之间。 田峻腰悬宝剑,左手提着个大火炉,右手拿着那种“挖墙脚”利器——铁锹,背上还插着一片铁锯,正大踏步地在前面走着。 蔡邕身披大氅,缩着脖子,在后面亦步亦趋的跟着。蔡邕的衣服穿得有些破旧,但身上这件大氅却极其名贵! 整件大氅全由油光水滑的紫貂毛皮做成,没有一根杂色! 这便是以前檀石槐穿的那件大氅,是田峻看在小白菜的份上,出于某种不纯洁的念头,特意讨好送给蔡邕的。 小蔡琰也穿得像个毛绒绒的小动物一样,一蹦一跳地跟在田峻后面。 三人来到一个河湾上。 通常河湾这种地方水流较缓,利于鱼类在冬季栖息。 田峻将火炉放在冰面上,让蔡邕父女在火炉旁烤着火。再抽出剑来,用剑尖在冰面上划了一个长约2米,宽约15米的四方框。 然后,挥动“挖墙脚”利器——铁锹,在框线的中央一下一下地砸着。连砸了二十多下,终于在冰面上砸下了一个拳头大的冰洞。 大概估算了一下,冰层的厚度是有20厘来厚! 接着,田峻抽出背上的锯片,开始锯冰。 约莫锯了一刻钟的功夫,一个长约2米,宽约15米的冰窟窿终于出现在了河面上。 很快,冰窟窿里便传来了哗哗的水声,好几条鱼在冰窟窿里冒出头来…… “啊,真有鱼,快抓啊!” 蔡邕一见果然有鱼,兴奋得忘了斯文装逼,高声大叫起来。 小蔡琰更是兴奋得跳起来,要不是田峻拉着,差点掉进冰窟窿里去了。 “别急,别急,愿意给我们吃的鱼会自己跳上来的。” 田峻一边拉着兴奋的小蔡琰,一边煞有介事地装逼道:“人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今天俺蔡琰妹妹想吃鱼,愿给吃的鱼就会自己跳上来的!” “胡扯!”蔡邕笑骂道。 话音未落,“啪嗒”一声,跳出来一条一尺多长的大鱼。 这还没完,接下来,窟窿里好像沸腾了一般,一大群鱼在冰窟窿里争先恐后地冒出头来,大鱼小鱼一条一条地争着往冰面上蹦,不过片刻间,冰面上就铺了大大小小十几条鱼! “贤侄,这……这是何道理?”蔡邕瞪口呆。 “呃,蔡伯父,这鱼也是需要氧气的,河面结冰之后,水下缺氧。所以……鱼都想通过这窟窿来呼吸。大家挤挤挨挨的,难免有挤的着急蹦出来的……”田峻解释道,估计蔡邕也听不懂。 果然…… “氧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结冰了水下就缺氧?”蔡邕吃惊地问道。 呃,该怎么解释呢?难道要给这老头介绍下化学元素周期表? 田峻无奈,只好两手一摊道:“俺也不知道,只是听一个名叫化学的怪老头说的。那些别管了,反正有鱼吃就行。” 说罢,田峻捡起一条约两斤重的鱼,用剑剖开,剜掉内脏,刮掉鳞片,再洒上早就准备好的一些盐巴,用树枝叉了放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