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3 章(1 / 1)

三国袁耀传 杰克乐福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一看就没洗漱过的模样,但那挺直的腰杆子,还是能叫人看出来人的风骨。

袁耀是人未至,声先至,才见得个人影,就是高呼起道:“来的可当真是田子泰?”

那人听得呼唤,见袁耀正是狂奔而来,却是遥遥一拜,亦高声而应道:“无终天子泰,闻说殿下欲要北伐乌桓,特地来此,以助一臂之力。”

“哪是一臂之力,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袁耀实在对幽州的情况不了解,尤其对乌桓人的老巢,那更是不了解了。

这下倒是好了,有了田畴这“老马”,那还怕不“识途”么?

又是好言说的两句,直把初次见面,颇有风骨的田畴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才算作罢。

随后又叫田畴歇的两日,旋即马不停蹄,带着田畴,发兵征讨乌桓。

袁耀出兵的大动作自然瞒不过北方的目光。

乌桓四部首领蹋顿听闻此消息,直就肆意嘲笑了一番,再与边上的难楼,苏仆延,乌延说道:“把那陈朝太子吹的如同战神一般,还说什么百战百胜,深谋远虑。今日看来,也不过如此罢了。”

“只晓得逞一时之强,竟欲要主动北征,可叫其知道吾部落勇士之威!”

边上那乌延听得,直是连声附和道:“大王说的不错!吾等地远难攻,那陈朝太子来此,粮草辎重必是不易运输。”

“等其经的半路,吾等可袭其粮草辎重,定可一战灭其兵势!”

乌延为右北平乌丸王,从名义上说,正被那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压制。

是以这话么也多少有些拍马溜须的意思。

对此,辽东乌桓单于苏仆延就稍微谨慎一些,听得二人都不把那袁耀当回事,还是耐心劝说道:“那袁耀先败曹操,后灭袁绍,必不是个泛泛之辈。诸位还当小心,切不可大意才是。”

“不若先往部内而撤,等其深入北面之地,再给其迎头痛击?”

不想那蹋顿听得还是满不在乎,直呼道:“那什么袁耀毕竟是个小娃娃,与汉人交手能耐是大,却不知吾乌桓一族的本事。”

“只以寻常方式,怕是根本就威胁不得吾等。”

“等其入的北地,就知是何等艰难!”

“届时叫其想退都不得退,灭其在这寒苦之地,岂不快哉!”

“还哪用退回部落?要叫外人见得,只以为吾蹋顿乃是无能之辈,日后还安得在部族中立足?”

蹋顿说这话是有自己思量的。

当年乌桓王丘力居死后,因为自己儿子楼班年岁太小,于是传位给了自己的侄子蹋顿。

蹋顿也不负众望,以其武勇,威吓部落,牢牢占据了乌桓王的位子。

只是如今随着楼班年龄渐涨,部落之中也出现了一些声音,要叫蹋顿把位子交回给旧王之子。

此回蹋顿总领四部帮助那袁谭,一来确实与袁绍一直有旧情,二来也未尝没有转移部落内部矛盾的心思。

一旦自己帮助袁谭拿下那袁耀,则部落声望也到达顶峰,王的位子自然是占据的稳稳当当,也不用再忧心那楼班了。

至于难楼与乌延,乃是这蹋顿的铁杆支持者,听得蹋顿所言,自是纷纷称是。

投票数三比一,辽东乌桓单于苏仆延完败。

虽是心中还有忧虑,也只得按照那蹋顿议定之事来做。

天仲二年,七月。

袁耀调来了张辽,张绣,加上账下的徐晃,太史慈,以及新降的大将张合,直发兵往北,先向田畴的家乡,无终县而去。

一路走的大半月,终于率领大军抵达无终县,兵临塞口。

准备出滨海道,过碣石,进攻乌桓大本营,辽西柳城!

然大军才到无终县,立足未稳之际,就受了乌桓人的进攻。

蹋顿亲自领兵,欲依靠骑兵之利,冲破袁耀的本阵。

然有大将张辽,张绣护卫左右,哪里能是被那蹋顿冲破的。

蹋顿冲杀不得,差点被张辽与张绣的并凉铁骑反攻回来。也叫是这无终县已经算是乌桓人的底盘,袁耀也不欲深追,免得不熟地形,反陷入险境。只打退了蹋顿,就算作罢。

蹋顿见了袁耀账下还有此等精良铁骑,也是心下暗惊。

见其未追来,也知此事必是打不破袁耀阵型,只暗自庆幸道:“还好吾做了两手准备,这袁耀一时攻不破倒是没关系,只要难楼他们能截住那袁耀的辎重粮草,就算成了!”

“只不过也当真未叫人想到,这陈朝太子手下还有这般强悍的骑兵。”

蹋顿心里对那袁耀倒是重新评估了一番,只不过却也没有多少重视。

至于难楼等人是否会失败,更是不在那蹋顿的考虑之中。

就其想来,袁耀身边带的骑兵难以冲破,然后头的辎重部队却缺乏骑兵护卫,被三部军马齐齐冲杀,哪能抵抗?

而那袁耀一旦失去粮草,还怎么去柳城?

怕是即刻就要军心涣散,不攻自破!

第560章 无能太子

有一点那蹋顿是没猜错的,袁耀是真没有骑兵留给自己的辎重部队了。

这也是极为无奈的事情,自己手上的骑兵实在不多,必须要用作攻伐乌桓的尖刀。

总不能把为数不多的骑兵用作护卫吧!

那也别想着打乌桓了,就老老实实待在邺城之中算了。

是以袁耀也晓得辎重部队的压力极大,虽然做了不少措施,却还觉不够。

直令张合作为辎重部队的大将,以保障辎重的安全。

通常来说,这年头长距离运送粮草,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首先粮食运输大致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游牧民族军粮运输方式和农耕民族军粮运输方式。

游牧民族的军粮运输其实大多是原地自筹。

当然了,这说的好听叫做原地自筹,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就地劫掠。

这幽州百姓如今就饱受着乌桓人此等筹粮方式的摧残。

而且他们的粮食大多是晒干的肉干,所以耐饥较为轻便,省吃俭用可以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对于袁耀而言,他当然不可能去学那乌桓人的方式去欺压自家的百姓。

所以就算知道很难,他也只能选的农耕民族军粮运输方式。陆运与漕运,以此二法把粮食运送到前线去。

可惜道袁耀面前,那是连漕运都没的选。

为何?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开凿!

此回其运送粮草,真可谓是畜拉人赶,光路上就要吃掉三四成,再加上面对那乌桓可能的袭扰,其实是极其危险的。

出征之前,袁耀也是反复与张合说的此间种种危险,有些应对之法,也交给了其。

比如说是稳步推进,就算慢上一些,也要时时刻刻注意那乌桓人的袭扰。

好在在右北平的平原之上,虽然乌桓人能发挥其骑兵的优势,对于陈军来说也不是没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