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1 / 1)

三国袁耀传 杰克乐福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论起。

却听蔡和又是说道:“军师,吾兄也非是此意,只是如今那霍峻风头正盛,威名远扬,甚至于军中都有说那霍峻就是我荆州的骠骑将军。恐怕待此役一了,其当真又要再进一步了!”

这蔡和口中的骠骑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冠军侯霍去病。

当然了,这霍峻与霍去病相比那就是萤火比皓月,压根就没的比。只不过是沾着个姓氏,才有人这么说来。

不过虽是差的远,但都有人这么说了,自然也是因霍峻的确年轻有为。至少在军营内,很得人心呐!

说到这个,就连蔡瑁也有些郁闷。

那霍峻当真是走了狗屎运一般!

有几回自己上的城墙,亲自督战,反而差点被袁军给冲垮了。

还是霍峻来协助,才退了敌军,稳住了局势。

邪门了!

蔡和见得族兄不言语,只是暗自思量,不由着急的接着说道:“军师,如此下去,只怕这霍峻就要起势,不可抵挡啊!”

“如今那袁军已是退避三舍,江陵无忧,何不调这霍峻往别处而去?”

别说,这蔡和虽是平日里脑子不那么好使,但这话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事实上,直是今日,蔡瑁也不觉得这霍峻有多少能耐,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当下就是应道:“此事吾自当有所思量,不劳你二人操心。”

蔡中蔡和听得忙是接连应道:“军师所虑甚远,自是不需吾二人相忧。”

蔡瑁听得点了点头,又不再是言语。

蔡中蔡和见得似乎并不再有交待之处,也是准备告退而去。

这和自己这族兄待在一起,压力实在太大了。

两人也是浑身不得劲啊!

正要离去,却听蔡瑁忽的用着刻意压低的声音唤道:“等等,吾还有事未交待。”

蔡中蔡和听得这步子哪里还敢迈开,当即就是老老实实问道:“不知军师还有何事吩咐。”

却听蔡瑁说道:“你二人回襄阳一趟,与我二姐送一封信去,此事务必小心,不可让他人知晓。”

蔡中蔡和两人那是瞬间就感觉到一股阴冷的气息在蔓延,心里为那霍峻默哀了半秒,立刻就是拱手相应道:“军师放心,此事吾二人定是能办妥当!”

言罢,见蔡瑁听得挥了挥手,才是长舒一口气,告退出去。

虽不知这信中写的什么,但二人心中都不由同时冒出一个念头来。

“咱们这族兄狠厉起来,那可是相当狠啊!”

“再说那二姐,可就更厉害了。”

“只怕又是要有人倒霉咯!”

袁耀辛辛苦苦给霍峻送人头,攒武勋,一是为了霍峻。

二来嘛,也是最重要的,自是为了那庞统啊!

只要蔡瑁嫉贤妒能,有的歹念,依庞统之才,必能有所觉。

届时还能为这蔡瑁出谋?

像是庞统这般大才,一般都有个特点,那就是为人相当敏锐。

对部分细微的变化也能看的一清二楚。

庞统如今就是把这江陵城中的变化看在眼里,心里更是明白的很。

“这蔡瑁非是明主啊!”

有的这念头,庞统哪里还能没所动作,当下就寻着了机会,找上了年纪相仿的霍峻去了。

实际上,这霍峻只是比庞统年长了一岁罢了,两个年轻人交流起来,自然是顺畅的很。

只是霍峻一见面就发现庞统是一脸的愁容,心下顿时紧张了起来。

也是连忙问起道:“士元为何如此神情,莫不是担忧那袁耀又要使得什么诡计来?”

却见庞统摇了摇头,看了看霍峻身边的军士,只说道:“霍将军,庞某今日来此却是有一事相求,只是只是有些颇让人为难,才羞出于口。”

霍峻听得直笑道:“当是何事,士元勿忧,只要能是吾帮的上忙,定不会推辞!”

说着也是感受到了庞统的眼神,只以为有外人在,让其不好说话,才是直拉着庞统的手进了账内。

又是回头对着后面跟着的军士说道:“汝等皆等于账外,无我命令不可入账。”

如今霍峻在阵中威名赫赫,说的话自然是顶用的很。

身后军士纷纷一应,转身顿时看守住了大账。

然霍峻这一入了帐,就听那庞统赞叹道:“霍将军如今当真是颇有声望啊!”

霍峻却没听出庞统话中深意,只是心头念着庞统的求助,连忙说道:“不过是些虚名,倒是士元到底有何事要帮,快是说来。”

却见庞统仍是一脸严肃,更是语出惊人,拱手拜道:“别无他求,只请将军送我出城!”

霍峻听得心中顿时大惊!

忙说道:“士元何出此言,到底出的何事?这江陵之战还要依靠士元出谋啊!”

庞统却是直言不讳的应道:“蔡瑁非是良主,吾不欲在此蹉跎岁月,只想归的山中,再多修造几年。”

“至于江陵之地,只要能好好据守城池,便无忧矣,倒是不用太过忧虑。”

霍峻听得庞统去意已决,心知不好再劝,只言道:“士元既是要走,吾也不好强留。江陵之地,只依士元之计,拒守不出,以抗袁军。”

庞统听得点了点头,有心再多说一句,却知霍峻与袁军账下的甘宁有的血仇未报,终究没再开口。

“只是仲邈啊,怕这江陵城,你也待不长久了!”

第208章 霹雳车

江陵城成了王八壳,就算是袁耀也很难从中得到消息。

所以这庞统到底受没受的影响,走了没走,袁耀也是难以确定。

虽然很着急,此刻却也不得不有些耐心,慢慢等待。

当然等待的时候也不能是干闲着。

早是让刘晔来到账下的袁耀也终于要使上这汉室宗亲来了。

刘晔成名其实很早。

七岁时,其母病困。

临终,戒涣(刘晔之兄)、晔以“普(刘晔之父)之侍人,有谄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

而等到刘晔十三岁时,就按母亲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侍者。

牛皮不?

从七岁长到十三岁,整整六个年头,时刻记着母亲的遗命,杀了侍人。

这事被在扬州避难的许劭(即“月旦评”许子将)知晓,即称刘晔有佐世之才。

当然了,这种事情以今日的眼光来看,那也是挺离谱的。

就因为母亲的遗言,就把跟着父亲的老仆人给杀了,还得了个佐世之才的美誉,怎么看好像都有些奇怪的地方。

但在讲究孝治的汉代来说,还真是普遍的世界观。

就拿那臧霸来说,其父臧戒为县狱掾,因拒守律法,不听从太守凭欲私杀狱犯,被收押戒诣府备罪。

结果时年十八岁的臧霸获悉,召集食客十数人杀死太守,救出父亲,还得了个孝烈称号。

离谱不?

太离谱了!

老爹当的县狱官,凭自己喜好私杀狱犯,被太守下罪。

结果儿子杀了公正的太守,救了犯事的老爹,还被人人夸赞孝烈。

所以曹操当年为父报仇进伐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