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都是平原,而且驿路发达,最主要的是这条路还算平静,没有出现流民与乱兵作乱的现象。”
“夫人说的不错,我们应该在这一路埋伏下来!尤其是白虎驿,姣龙滩,马崽坡这几个必经之处!”呼儿韩说道,毕竟是行伍出身,一下子便抓到了历史的脉落与动向。
“我有种预感,马崽坡这个名字很特别,将是你们的幸运之地,重点在哪里布置一番吧!”杜萱娘下了最后的定语,但没有一个人有异议,对于一个无数次预言成真的人所说的话,没有一个人敢不认真对待。
于是,李进选拔了二万精兵,打了果州府兵的旗号,带了顾尚,顾青橙及颜放父子沿驿路向那群从长安的逃出来的贵人们迎去,史册留名的马崽坡之乱中到底有多少他们的身影至少目前无法预知。
临行前,杜萱娘又特意交给了李进与顾尚一人一只锦囊,让他们在灭了杨贼之后再打开来看。
六月二十一日,唐玄宗一行行至一处叫马崽坡的驿站,当晚禁军竟然哗变,混乱中杨国忠不知被谁杀死,自知闯了大祸的禁军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逼迫唐玄宗让其赐死杨贵妃及一起出逃的几位杨氏姐妹。
最后,唐玄宗为了保得自己的性命,竟然真的下令缢死杨贵妃,直接令一段让世人津津乐道的爱情神话幻灭。
杨国忠一死,出逃的大臣们的意见也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大臣拥戴太子李亨北上,唐玄宗继续逃向蜀地。
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居然不与唐玄宗打招呼便宣布继承帝位登基,直接让唐玄宗靠了边站。
而此时顾尚带了李进的两万人马也在灵武,不是投靠的当时的新帝唐肃宗,而是保的当时肃宗长子李豫。顾青橙则携了杨国忠的人头在颜放父子及三十名李进亲随和死士的保护下回了老家杭州首次于父母墓前告祭。
李进却是为了锦囊之中杜萱娘要顾尚保李豫之事,急匆匆地赶回来与杜萱娘掰扯,“为何一定要保那个笨头笨脑的,除了一个长子身份外,一无所有的李豫?况且他那个老子的皇帝身份也来得不清不楚,唐玄宗根本就没发诏书退位,万一将来唐玄宗回京,就是一个天下,两个皇帝,你觉得那个唐肃宗一定会赢?”
“是的,唐肃宗一定会赢,其一,唐玄宗失德败政,引发安禄山的叛乱,早已不得臣民之心,其二,唐肃宗得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的拥戴,相当于拥有了大唐的一半兵力,谁动得了他的皇位?他就算自己愿意再把皇位还给他老子,他的那些保他的大臣和将士们也不会允许他如此做。其三,看人不能只看表面,一无所有的人反而更容易让人放心依附,再加上李豫的皇长子身份,将来的太子非他莫属,而他的登基之路越艰难,尚儿他们这些最先匡扶他的人功劳也就越大,才能也才更有机会得以发挥。以尚儿的智计,我相信他会有封候拜相的一天,再不济也能洗清他父亲的冤屈回到益州去继承他父亲的遗志。”
李进听了纠结了半天,最后只得作罢,谁叫杜萱娘每次做的重大决定都是正确的呢,别的男人觉得听自己女人的话是件没面子的事,可人家李进是什么人?其豪言便是,如果连自己女人的正确的话都不敢听,还算什么真英雄好汉?直接扫倒一片大男子主义的老顽固们。rs
------------
二三三粥棚(一)
因为潼关的失守,大唐大部分地方的百姓的安稳日子都一去不返了,战地遍地狼烟,尸横遍野就不说了,没有被战火祸及的地方的百姓也不好过,光征兵,重税,物价飞涨这三样便造就了大量的难民和流匪。
这个时候唐朝的府兵制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得了授田的百姓明知叛军凶残,仓促上阵的儿子们铁定是个死,当然不肯让儿子去应征,可是若不愿意入伍,那便是高得离谱的役赋,相当于自己拿钱去请人顶这个名额,有钱人家还好,贫苦百姓除了卷起被盖跑路,别无他法。
更要命的是那些大发战乱之财的奸商们,囤积居奇,导致大唐上下物价狂涨,太平之时,不到二十个钱便可以买上好的白米一斗,如今已经涨到白米一斗五十钱了。
唯一没有受到物价太多影响的便是果州郡的百姓了,前几年杜萱娘大力推广蕃薯,如今蕃薯的产量已经达到每亩二千斤,而栗米之类的每亩产量也不过二三百斤。
再加上杜萱娘自己有大量的存粮,从有流民开始她便让人在镇东头的土地庙前与镇西头设了粥棚,于是流民们奔走相告,来此避乱的人越来越多,有钱或有手艺的人就在镇上落了脚,许多贫苦人家的青壮却被杜萱娘征家丁护院的告示吸引。
告示的内容很简单却相当有诱惑力,凡入选杜氏护院家丁者,月钱三百,接受训练后表现优异者不但有奖赏,还可帮助安置家小,于是,杜萱娘的人马在迅速膨胀着,直至到了两万人马,两个庄子及养猪场前面的演武场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呼儿韩才万分不舍地将资质稍差一些的兵源往果州郡的亲兵营送去。
七月中,长安正式被安禄山攻陷,于是大量的贵族官宦逃难而来,这些都是没被唐玄宗带走,坚守皇城到最后一刻,最后不愿意降服叛军的忠义之士。
杜萱娘与李进趁机给予这些人援手,借以积累人脉,倒让蜀中李氏的匪气洗去不少,还有几位朝中大佬竟然想写荐书请李进去助唐廷一臂之力,将来好建功请封,但都被李进婉拒,做别人的臣下,那有做个地下的逍遥自在王舒坦?
这一日赵韵儿带了两个妹妹及小妩替杜萱娘去巡视设在驿镇两头的粥棚,因天气渐热,杜萱娘担心疫病流行,便在施粥的同时,又煮了清热解毒的药汤随时供应给那些住在草棚里的流民及来往行人。
“大姐姐,听说东边的粥棚常常断汤药,定是那些帮工们偷懒,或者将那些药草昩下了,这次我们先去东边吧。”李冰冰说道。
“我早说这些人都是黑心的,哼,我们每日给他们二十斗白米,二十斗杂粮面做粥,他们做的粥倒是和清水一般,张管事每天也不知在忙些什么,也不去管管!”孙金铃愤愤不平地说道。
“别抱怨张管事,他和母亲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