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1 / 1)

择夫教子 知其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来说了解新任果州郡守的背景与秉性以及结识崔郡守本人都是必做的功课。

崔颖,清源县望族崔氏之第八代嫡系子孙,排行十一,天宝七年进士,未婚配,上月携其寡母入果州任职。

此人文采出众,性格端直,且胸有抱负,在果州上任伊始,便整顿吏治,裁撤了一大批领空响,贪污受贿的官员。

在如此风声鹤唳的时刻竟然在凉棚中遇到这位郡守大人,身边还跟着一位着嫁衣的美貌小娘子,李进觉得诡异。同时不论是讨好这位不太上道的崔郡守,还是以此为把柄为将来行事留下伏笔,李进都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此二人态度暧昧,如果是外室,那小娘子却又一身贫寒,身上连一件首饰都没有,以崔颖的为人,他不可能如此亏待她的女人。

所以他才会用两张金叶子去试探杜萱娘,结果杜萱娘毫不客气地收下,崔颖还特地追进小灶间去。

李进大惑不解,实在是猜不透二人的关系,直到方才杜萱娘自报家门。

原来这叫萱娘的有夫家的,且今日正好成亲,只是不知为何又与崔郡守聚到了一处。

最让人感兴趣的是这崔颖看那个叫萱娘的眼神很特别,分明就是一个男人情不自禁地欣赏一个女人的眼神。

这个叫萱娘的到底有何出众之处或者是做了什么事引起了这位年轻有为的崔郡守的兴趣?李进很想知道。

凉棚里正热闹着,张正冒雨赶着马车又回来了,进来看到这许多陌生客人,有些畏惧。

“张大哥,快过来帮忙煮姜茶!各位客官这便是我家张?,以后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只管开口!”

杜萱娘热情地为大家引见,虽说这些都是路过的客商,基本上是不会与他们有什么交集的,但场面上的话还是要说一说的,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世事无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着了。

张正似乎也没见过什么大场面,拘谨得很,客套几句就要进小灶间去。杜萱娘忙将张正拉到崔颖面前,说道:“张大哥,这位是我们果州的郡守大人!崔郡守,这位是便我的夫君!”

张正一听,膝下一软,就要?下去,他张家上溯祖宗三代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官,今日竟叫他碰见了。

杜萱娘忙扯住张正的袖子,皱眉说道:“张大哥,这里不是官衙,也不是公堂,无须多礼!”杜萱娘对古人动不动就跪实在反感。

崔颖也忙站起来,抬手道:“张老板不必多礼,今日是你们夫妇的大喜之日,我身为这一方的父母官,却从没见识过当过的风俗人情,不知今晚可否方便前来道贺?”

张正诚惶诚恐地说道:“郡守大人不嫌弃小民家中简陋,小民全家与左邻右舍求之不得!”

杜萱娘却暗暗叫苦,本来只是单纯想将张正介绍给崔颖认识,没料到崔颖竟提出要去张家喝喜酒,这与她原来的计划有冲突,看来与张正摊牌的时间又得推后了。

“崔郡守果然爱民如子,果州百姓有幸了,这位张兄弟可否介意李某也来凑个热闹?”李进突然扔过一句话来。

崔颖眉头一皱,似乎相当不悦,张正则有些不知所措,求助地看向杜萱娘,今天这些贵人们都怎么了?竟会对他们贫家小户的婚礼感起兴趣来。

杜萱娘则记着那两张金叶子,“想不到李大当家的生意繁忙,也有这种雅兴!当然,如果李大当家不怕来我们家吃些简陋的饭食,觉得可惜了礼金,我们是欢迎之极!”

李进的冰块脸似乎抽搐了一下,这是提醒他要来可以,可是得准备礼金。

崔颖侧过头去假咳,当然是为了掩饰眼中的笑意,张正仍旧是佩服地看着杜萱娘。

李进身后一个大胡子亲随“哈哈”笑道:“这位小娘子也忒小心了吧,你还怕我们大当家的出不起礼金?”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大当家的出手阔绰,岂会拿不出区区礼金?我是担心家中准备不足……。”

“你放心,李某不会叫我所有兄弟来吃你的!”李进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正常,这小娘子的精明加贪财让人忍不住怀疑她是否那些生意场上的老对手乔装改扮的。。

杜萱娘等的就是这一句话,便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客串凉棚老板。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样奇怪,有些人一见面便如两碗白水倒在一处,很快就会被互相同化掉,相处融洽,就像崔颖与杜萱娘。而另一些人则一见面便心生厌憎,互相看不顺眼,李进与崔颖及杜萱娘就是例子。

总的来说,杜萱娘已经直接将李进拉入了黑名单,此人傲慢无礼,还冷得像冰,唯一的好处便是出手阔绰,但若算上他的别有用心,他这唯一的好处也打了折扣了。

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人,这钱多烧坏了脑子的家伙看到崔颖要上张家去喝喜酒,他居然也想去,难道以为这样就能拍着崔颖的马屁了?

既然李进去张家另有目的,那杜萱娘宰他一刀也不为过,这便是杜萱娘向李进索要礼金的由来,李进虽然恼火,但也无可奈何,谁叫这大唐朝是权比钱强势的社会呢?

暴雨终于停歇,李进的手下赶紧出去修整马车,检查货物。

“我们也上路吧,增加了客人,须得回家重新准备一下。”杜萱娘对张正和崔颖三人说道。

张正连连点头,完全没有意见,崔颖与李进二人则像是看戏一样看着他们两个,让杜萱娘有些心虚,难道他们表现得不像新婚夫妻?

车队很快就被整理完毕,李进带着他的小婢女和亲随站在泥泞里,目送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大马车缓缓开过

------------

十八缉私

杜萱娘仔细观察那马车轮子,全部用铁皮包就,车粱也用的是镔铁条,竟是专门打造的,应该造价不菲,须知古时冶炼技术落后,金银铜铁等金属产量都很低,尤其是铜铁类,大多用在生活必需品上或行军打仗中,且被官府严格控制,像如此大量用在商队马车上的极少,就算是军车也没有这样用的,看来这李进的来历也不简单。

“李大当家的,敢问你这车队拉的是何种货物,竟不怕雨淋?”崔颖问道。

“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不过是江南织造局卖给我的几十台新式纺车,我们蜀中虽盛产丝绸,但平民百姓还是得服棉麻。”

“佩服李大当家的生意经,这一辆马车得拉几台纺车?一辆纺车重几何?”

“怎么崔郡守也对这种纺车感兴趣?要不李某送你两架玩玩?”李进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