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虞。黄经脉络,素问灵枢。高明始健,以作悬壶。学士朝来而集造,指南文字与舟车。功参雨露,德共滋濡。昭彰善恶,注秩征诛。补造阴阳安社稷,消灾劫厄度凡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高穹玉阙,文化学院,轩辕黄帝,开元治世天尊。
伏羲宝诰
志心皈命礼。昊天洞位,太古王夫。圆融道果,造化玄枢。成伦执礼,击易为巫。法继千秋清净色,新传万世润沾雏。五行四象两仪证,八卦九宫太极图。阴阳凶吉,日月星惧。毋人毋炁,必地必吾。开山启教,立圣宣儒。消苦海殃灾劫数,运凡尘锡福祥术。博达神通明惠泽,为今众庶布霞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开天至圣,太古皇帝,无量圣王,伏羲帝君,圆羲治世天尊。
神农宝诰
志心皈命礼。掌政九农,业开百谷。力扶根本,职守田畴。承平水土,勤力佐天。司执稼苗,功参元造。恩全民命,德赞天灵。农主垂恩,救济万民。世资根本,旺灵田畴。仰望苗谷而清秀,稼穑希谋好结成。总赖田功施惠泽,全干大造攀丰盈。得农饱乐无疾苦,田禾大熟救苍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百谷祖主神农大帝,开崡演奥天尊。
志心称念开明祖劫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城隍体系
阴阳司:辅助城隍爷监督阴阳两界的总管。
(2)速报司:掌理兵部,礼部与发文之职。
(3)功曹司:负责记录阴阳两界善行义举,并呈报城隍,为今生来世增添福禄。
(4)功过司:负责记录阴阳两界人鬼行善作恶之操守功过,呈报城隍存查,做为善恶报应之依据,使守法行善者后代得之昌盛,为恶者子孙殃及苦难。
(5)诸福司:负责执行赐福添寿之职,凡阴阳两界正直无私,不行邪恶,行善孝悌之忠良,报经城隍审定后,由该司执行赐富于德者,今生来世得福报。
(6)瘟疫司:掌管降施瘟疫。
(7)感应司:掌理阴阳人鬼祈祷之事。
(8)罪恶司:掌管行刑惩恶之职。
(9)功考司:监督阴阳两界考试之职及负责考核人鬼功过之操守与地府各部门工作之职效,并呈报备案,做为奖罚依椐。
(10)记功司:负责阴阳两界人鬼及地府各部门褒奖之职。
(11)事到司:负责管理阴阳界亡魂至地府报到事项。
(12)监狱司:负责管理监狱。
(13)赏法司:掌管法律文薄之职。
(14)巡察司:负界阴阳界白夜巡查。
(15)刑法司:掌管刑法并予执行。
(16)察过司:负责视察阴阳两界人鬼善恶与功过。
(17)见录司:掌管人鬼善恶并记录在案。
(18)来录司:掌管阴阳两界人鬼至地府报到名册并予登录之职。
(19)警报司:负责警告,纠正阴阳两界人鬼不法行为。
(20)赏善司:负责褒奖阴阳人鬼行善有德者。
(21)库官司:掌地府金库之职。
(22)改原司:负责记录阴阳人鬼籍贯之职。
(23)保健司:掌管阴阳人鬼保健之职。
(24)人丁司:负责阴阳两界人口增减。
牛头马面:冥间狱卒,负责捉拿,带领阳寿终了亡魂到地府审判。
黑白无常:是有名的一对鬼差,二神手执脚镣手铐,专门缉拿鬼魂。协助赏善惩恶。
皂隸:鬼卒,主要干勾魂行刑之事。
土地神:土地神虽不直接属城隍冥府的下属,主要保护当地百姓,若有事”情无法解决或遇困难,则可向城隍禀报,请求解决。
隋朝六高僧
一、阇那崛多
阇那崛多,属于印度佛教传播至中国,特定的佛教发展过程之一,译经阶段的外籍僧人。他本是印度犍陀罗国人,在北周时期跟随师傅一起到中国弘扬佛法,在那个时期将佛教经典翻译成汉文,是传播佛学最基本的途径。阇那崛多也不例外,到了长安以后,他们一众僧人在草堂寺一边传播佛学,一边翻译经文。但是,北周武帝为了扩充军备,打压当时富有的僧众集团,便下令所有僧人还俗耕种,大肆破坏寺庙,阇那崛多不得已便离开了长安。
后来,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代周立国以后,不但废止了北周时期的禁佛政策,更是大力弘扬佛法。于是,又派人将阇那崛多请回了中国,住在隋朝的皇家寺院,长安大兴善寺。当时的大兴善寺,本来就是帝都最大的佛经翻译场地,精通佛法的阇那崛多的到来,更是为译经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他再次来到长安一直到他去世的近20年间,共组织翻译经书192卷之多,成为了隋朝佛教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铭记的一位大德高僧。
?
二、达摩笈多
达摩笈多,同样是隋朝著名的译经师之一,同时他还是隋朝名头响当当的“开皇三大士”之一,作为到中国传播佛学的南印度罗啰国人,他同样是跋山涉水、历经艰难险阻,才于公元590年形单影只地到达长安。
笈多大师,达到长安之后,同样是住在皇家寺院,大兴善寺当中。开始的时候,他只是辅助阇那崛多进行经文翻译工作,同时根据自己所学向中国的僧人讲解佛学义理。后来,隋炀帝杨广单独为他,在洛阳的上林苑建造了一座经书翻译馆,直到他去世,经书翻译工作和佛学传播工作,始终在坚持,不但学佛的僧人对他推崇有加,周围的百姓更是对其尊重异常。几十年间,笔耕不辍、日以继夜,在他的带领下,共翻译经书达到9部46卷。
?
三、彦琮
彦琮,是我国本土人士,作为中国佛教历史上的,佛经翻译主事中国第一人,他一生著述颇丰。彦琮自幼出家,聪敏好学,精通梵文,最开始跟随达摩笈多进行佛经翻译。在此过程中,他将笈多从印度东来中国,一路的所见所闻、坎坷经历记录成册,写成了《大隋西国传》一书。
后来,彦琮自己任佛经翻译主事之后,为了更好的弘扬佛学,将自己多年经文翻译过程中得出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制定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十条八备”经书翻译理论。自此以后,佛经翻译有了较为统一的翻译制式,终其一生,彦琮共主持翻译经文达万卷,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赞誉为“翻经大德”。
?
四、慧远
慧远,作为隋代中国本土高僧,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佛门的“僧中之龙”。他不但精通佛典,更是胆色过人,在北周武帝下令僧中还俗、大肆破坏佛法的过程中,不惜性命,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虽然最后还是没有能够挽回废佛的趋势,但他不畏死亡护法的表现,赢得当世和后世无数人的尊重。
当然,作为齐隋泰斗,慧远大师在佛经翻译上的贡献及佛门学说上的贡献,也是极其重大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