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7 章(1 / 1)

成为了道医之后 忽悠啊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过张天师。

  这次,也有拜访拜访,这一代的孔家家主。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孔子世家也依然维持着“公爵体面”,

  毕竟孔子为公爵之由来已久,汉时称“褒成宣尼公”。北魏改称孔子为“文圣尼公”。北周号“邹国公”。

  可见成就圣贤,福泽绵延后世不断,而其位格也不断抬高,几乎是另类封神。

  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

  这些封号,可不野封自谓的,皇帝不清楚倒底有没有旨意,然后顺着往下封的那种。。

  都是历朝历代皇帝下旨勅命的。

  是传承有序的。

  像是野封的,最典型的,其实是李郸道前些日子收伏做伏魔坛主帅的关羽。

  其后世封做三界伏魔大帝,甚至传说,他做了天帝,这都是野封的。

  只是清军入关,不明白所以,又为了打压武圣岳飞,因此加封了八次,反而转正了。

  甚至佛门也封其为伽蓝菩萨。

  其中正统封号,只能说有一个汉寿亭侯,壮缪侯。乃至于宋徽宗安了一个忠惠公,崇宁真君,这是因为人家斩了盐池蚩尤脑袋在先的功绩。

  二是林灵素为了神霄派大兴,唆使其广封神灵。

  到后面直接封到了昭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

  按道理,皇帝勅命神灵,不可能封帝的,可是后面层层加封,做了帝君。

  要知道孔子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而关羽为人臣,竟然比他他的主子汉昭烈帝位置还高。

  以至于聊斋之中,有一个非常讽刺的小故事,说的就是关羽了。

  说是当时的阎罗王是包拯,铁面无私,有个人激斗恶匪而死,因此包拯打算让他借尸还阳。

  这时候关帝来了,包拯让他躲起来,等着聊天的时候,说到了他。

  关羽说这个人很是勇敢,想要见一见。

  因此包拯就将他引出来了。

  谁知道他不会说话,开口便问:“寿亭侯,玄德公还好吗?”

  于是关羽脸色一变直接走了。

  包拯便道:“你惨了,你得罪了关帝,只怕活不了了。”

  果然没一会,一道雷劈下,那个人就魂飞魄散了。

  都说刘关张三结义,乃是兄弟,可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却没有提现出来。

  不过此时关羽已经被李郸道收作坛神了,日后自然有其机缘。

  李郸道拉着丫丫,此时虽然没有到泰山,却也到了曲阜所在。

  若是说果然有一股文气,浩然正气,李郸道也不能说大话。

  百姓也穷,百姓也苦。

  能读书的依然是世家子弟,因此高门大院里,可以看见读书的公子,田边也可见玩泥巴捉蚂蚱的小虫。

  而且,等级似乎更加森严。

  田间的农民见到士人要低头,若有官身,还要跪拜。

  农人和农人之间交谈,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要“循礼”

  而且大街上少见女子,要知道隋唐风气并不是很封建保守,女子的自由度很高,没有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更没有什么不能抛头露面的说法。

  想来当初喷武则天上台最凶的一伙人,应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吧。

  李郸道带着丫丫,倒是有不少人看着。

  不知道是不是觉得丫丫应该“女大避兄”,怎么能牵着手一起在大街上走。

  反正李郸道好不容易,到了孔庙。

  孔庙原始建于鲁哀公时期,历朝历代加封之后扩建,到今日已经演变成了建筑群。

  整体其实已经逾越了“公”的建制,达到了“王宫”级别了。

  其中香火鼎盛,门口不少卖笔墨纸砚的摊贩。

  丫丫对这些一点都提不起兴趣,只想去泰山,没想听这些之乎者也。

  李郸道却是想要丫丫感受一些儒家熏陶,变淑女一些,不能老是这样疯疯癫癫的,到时候不仅仅是衡山童姥,还可能是赤焰狂魔。

  文庙东边是孔府,高门大院的,有朗朗读书声,文庙北边是孔林,也就是孔家祖坟。

  此时孔林植树不过六百颗,还没有到后世两百顷那么大。

  不过李郸道也感受到了一股目光,自自己进城的时候,就排斥自己。

  这股力量便是“礼”的力量,也就是如今孔府所推行的力量。

  李郸道不知礼,不懂礼,不行礼,自然就被排斥。

  这种礼包括,君臣尊卑之礼,男女有别之礼。

  不过李郸道并不怎么在意,道家意在逍遥,自己虽然红尘得道,却也没有方方正正。

  明天四更

  今天我姐做手术回来,我做饭,然后还有一些事情要做,明天补上吧。

第672章 法变道不变

  李郸道拉着丫丫,只见外面院墙上面有孔家大儒写下的字。

  “忠”,“孝”,“仁”,“义”,“礼”,“智”,“信”,“勇”,“谦”,“学”。

  只见丫丫像是认字一样开口念道。

  随后问道:“哥哥,你不是说儒家第一品质为仁吗?他为什么把忠写得那么前面?”

  李郸道笑道:“忠者,尽也,尽心曰忠。”随后又道:“比如后汉蜀国的诸葛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忠。”

  不过想想又对着丫丫道:“不过我认为,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之上?”

  丫丫懵懵懂懂。李郸道却觉得她是在认真思考才会懵懂,若是不思考估计就是当没有听过一样,又疯疯癫癫去了。

  因此又道:“视民如子。见不仁诛之,毕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孟子说过,贼仁谓之贼,贼义为之残。若是君王如此,便是残贼,是为老匹夫,算不得君,可以杀。”

  可怜丫丫前面都没听懂,就听到了后面三个字“可以杀”。

  可能是李郸道的话语太过于惊世骇俗,杀机毕露。

  毕竟李郸道前些日子以万民怨气铸就了一把屠龙之兵,天刑之器,刀兵劫难诛杀恶业。

  因此惊动了孔庙之中的祭酒。

  只听那祭酒听闻李郸道这样开口,不禁皱眉:“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那稳稳重重的浩然正气好似泰山,跟李郸道领悟的好似大河一般的浩然气十分不同。

  “见过夫子!”却是不少人对着老祭酒行礼。

  可见这位的德行深重。

  丫丫好奇:“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我皱眉没听懂啊。”

  李郸道笑道:“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要自重,要重于泰山,即修持定力,将心定于忠信上,即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就是要以忠信为主,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不要跟不讲忠信的人共事交友,因为当你自己定力不够时,就容易被这些损友影响而泯灭良知。”

  “知道了自己的不对或不足时,就要积极勇敢地承认并改正它。”

  丫丫这下听懂了:“哥,他好像在骂你。”

  “不是好像,自信点,就是。”李郸道笑眯眯道:“看来夫子认为我是个不自重,没有忠信的人。”

  “少年满腹经纶,似乎颇通我儒家经典。”祭酒道:“若是参拜圣贤,为何做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