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出现在大家面前,却未必认识。
就拿赵琦捡漏的这件元青花来说,在圈子里找个人问一句,你认识元青花吗?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不就是元青花嘛,每个特点都背得滚瓜乱熟。
但到了现实之中,就未必是真的认识了,眼前这件元青花,放在店里少说也有好几个月了,前世更是足足放了五年,东西就在店里大大方方地摆着,可是人们都不认为那是一件真货,没有人愿意仔细研究一下,结果错失了良机。
苏良才又说:“说句难听的话,这又何尝不是对见过这件元青花的人的一次打脸呢!”
接下来,大家又聊了一会元青花,交流的过程,又让苏良才对赵琦高看了几分,小小年纪能够如此博学,见解又深,非常难得。
苏良才起身准备收起桌上的书法作品,随口问道:“小赵,你对书法怎么看?”
赵琦放下手中的茶杯:“我很认同郭先生说过的,书法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须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这样久而久之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
另外,书法作为华夏文明精粹之一,不单单是技艺方面的修炼,更重要的是品德修炼。是在衡量一个人品德时的参考因素之一。
当然,如果一个人的品德如果不行,那么他在书法方面的技艺就算是再高明,那也是得不到世人的认可的。因此,书法是修身养性的一剂良药,绝不是博取功名利禄捷径。”
苏良才见赵琦有如此见解,有一些遇到了知己的感觉:“看来你对书法也很喜爱。”
赵琦说:“学过也练过。”
苏良才笑道:“那能不能点评一下我的这幅作品?”
赵琦捡好的话说,当然,他的夸赞也都在点上。
苏良才哪能听不出来,指着赵琦哈哈一笑:“你也是个小滑头,罚你现在写一幅。”
赵琦颇有些不好意思:“这个,我的字难登大雅之堂啊!”
苏良才笑道:“年轻人不要婆婆妈妈,你连字都没写出来,我们怎么评判?”
“那好吧,一会您老可别嫌弃我。”
赵琦犹豫了一下,还是起身来到书桌前,准备好书写的工具,酝酿了一番,之后也用行书,也下了一首伟人的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站在旁边的师徒俩人,看着赵琦下笔,表情就显得精彩起来。
随着最后一笔落下,苏良才不禁鼓掌叫好,问庆成文道:“你怎么看小赵的这幅作品?”
庆成文赞叹道:“这幅作品整体气势上运笔之气贯通,显示出放逸之势,然而在结字错落、笔势展蹙之间又具有灵动自然之美,可谓是盘旋跳荡,风骨摇醉,富有力感。整幅字,无论用笔还是结字皆别出心裁,呈现多变的面貌,非常之精彩!”
第两百七十九章 碰面
庆成文赞叹了赵琦这幅书法作品的优点之后,又说了缺点,总体来说,就是风格还稍显幼稚,不太老辣,表现上也比刚才苏良才的作品要稍差一筹。
但这是正常的,一位书法家的风格自然要经历“从生到熟”的过程,况且赵琦还这么年轻,这样的表现已经非常惊人了,哪怕去参加国家级别的青年书法大赛,也可以取得冠军。
苏良才看着书法,抚掌轻叹:“小赵,你还说你的字难登大雅之堂,这是想打我们的脸啊!”
赵琦连忙表示没有的事,自己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云云。
年轻人谦虚一些也是好事,苏良才说笑了几句,又跟赵琦聊起了书法的话题,得知赵琦只是小时候在培训班系统的学过,现在只是靠自己摸索练习,苏良才不禁感慨赵琦天赋之高,幸亏赵琦没有荒废,否则又要失去一位书法天才。
苏良才和庆成文都热爱书法,对这方面的研究颇深,而赵琦虽然没有花多少时间在书法上面,但谁叫他过目不忘,对书法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典故娓娓道来。
于是,三个人一聊就是一下午,之后留赵琦在这里吃晚饭,又聊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尽兴,要不是老人年纪大,精力有些吃不消,他都想秉烛夜谈。
经过一下午的交流,三人对对方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赵琦给了苏良才很大的惊喜,成了忘年交,赵琦告辞的时候,苏良才特意送到门口,一个劲地说,让赵琦有时间常来。
赵琦满口答应,对他来说?不提他跟苏良才很说得来?和苏良才的交流,也让他收获了许多不在书本上的知识?受益匪浅。
……
第二天傍晚五点半刚过一些?庆成文带着赵琦来到交流会在一家私人会所。
就如庆成文所言,来宾们有相当一部分是有钱的商人和企业家?这一点,从他们的华丽的着装打扮?以及气质表情就能看得出来。
当然?既然标榜是古玩交流会,古玩从业者,以及收藏家占了大部分。
交流会的组织者显然能量匪浅,还邀请到两位沪市收藏界的重量级老前辈?唐老和宋老?本来,他还拜托庆成文邀请了苏良才,但苏良才对这类活动很不感冒,便让庆成文回绝了。
得知唐老和宋老两位老前辈也会到场,受到邀请的藏家们欣然前往?有些人也趁着这个机会,带一些自认为珍贵的藏品过来?通过这个机会展示,如果能够得到老前辈的点评?估价也会因此上升一些。
至于想要交易,必须私下进行?这里是禁止的?免得将来发生什么纠纷影响到组织者。
在沪上古玩圈?庆成文还算是个新人,不过靠着他的师傅,来宾中认识的人也不算少,至于赵琦这个陌生面孔,有些人当成是庆成文的秘书。于是,庆成文就充当起了介绍人的工作,每每遇到相熟之人,便也要介绍一下赵琦。
现场大部分古玩从业者,《收藏周刊》这本杂志每期必读,于是,没一会,来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收藏周刊》那篇文章上写的赵琦,长得什么模样。其中就包括卖给赵琦那件元青花的店主。
当店主注意到赵琦的时候,就觉得不对了,得知他就是赵琦的时候,心里也只能默默祈祷,赵琦一定要像杂志上说的那样无能。
刘质就是交流会的组织者,他把庆成文拉到一边,哭笑不得地说:“我说文哥,你怎么把这位给带来了?”
庆成文以为刘质看不起赵琦,顿时不高兴了:“怎么着,不欢迎我的朋友啊?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