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8 章(1 / 1)

古玩之先声夺人 吃仙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时你可就成了亿万富家翁了,多好!”

摊主听了这番话,脸色黑的像黑炭一样,围观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很尴尬,连器型都认错,不骗你骗谁?

“好吧,按规矩,我既然出了价,你卖不卖,不卖我走了。”赵琦准备起身,他这么打脸,摊主想必不会搭理他了。

没想到这摊主脸皮还挺厚,“卖了”两字脱口而出。

“切!”刚刚还围的水泄不通的人群,立刻散了个干干净净,刚才指责赵琦的那位,更是没了影了,跑得比兔子还快。

赵琦暗自摇了摇头,拿起瓶子就走了。

离得远了一些,他才对着领夹式收音麦说道。

“大家要注意,平时去古玩市场,像我刚才那么当众说东西是假货的方式是错误的。古玩行业不说东西真假,只说东西对不对。这个行业鱼龙混杂,充斥着很多假货,因此才需要有一定眼力和知识才能入行。但是不论你是否看出东西真假,都不能当面说出,否则轻则得罪人,重则会因此大打出手。”

事实上,赵琦一开始也只是想买下来,然后再找个僻静的地方分析,没想到摊主咄咄逼人,又有个疑似是托的人在旁边拱火,他也就直言不讳了。

不过,摄像却表示,刚才的场景很有戏剧性,让赵琦有可能多“制造”一些出来。

赵琦笑了笑,心里则嘀咕,真要经常怼人,他在行业里怎么立足?所以说,拍这样的节目也不全是好事,电视台往往会因为想要制造噱头,故意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最后尴尬的还是他。

接下来,赵琦又在市场上找了几件典型的赝品,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讲了一些辨别技巧。

转眼间,一行三人在市场上转了一两个小时,赵琦也许是现在眼光高了,一件满意的物件都没有找到。

两个摄影有些急了,其中一人小声说道:“赵顾问,咱们转了半天,连一件真的都没买到,是不是不太好啊?”

“现在的古玩市场就是这样。”赵琦对些司空见惯。

“可是这样没什么节目效果啊!”摄影嘀咕道。

“不是还有许多摊位没收摊嘛,总能找到机会的。”赵琦笑了笑,心里觉得自己有些失算了。

他作为寻宝人,是想按着自己的想法,在市场上寻宝,拥有自己的独立性。但现在,节目组显然想让他为了节目效果,搞一些事情,这肯定违背他的本意。他可不想误导广大收藏新人,以为古玩市场遍地都是宝贝,然后花大价钱买假货,他就是助纣为虐了。

就这样走走停停,赵琦心里琢磨着,怎么把拍摄任务完成的好一点,正在这时,他看到不远处有两个人在争论着什么。

赵琦走近了一听,原来两个人是藏友,正在讨论一件瓷器的真伪。

这是一件粉彩橄榄瓶,此瓶撇口,细颈,长鼓腹下敛,圈足,因形似橄榄而得名。器身绘蝠桃纹,桃枝遒劲盘亘,枝头硕桃累累,结果八枚,枝梢点缀或粉或白的桃花。

枝叶间饰两只瑞蝠,展翅翻飞,在绿叶的衬托下,极富生趣,一幅丰收喜庆的场景跃入眼帘。“蝠”是“福”之谐音,而桃则是象征“寿”之图案,合之寓意“福寿双全”。

总体来看,其绘画风格符合雍正时期的特征,但它却没有款识,于是这对藏友为此争论起来。

其中一位说,此瓶绘画技巧精湛,看似是真品,但胎质和雍正时期不符,没有那么细腻,这明显是张冠李戴了,更何况,这件瓷器还没有落款。

另一位认为,这很可能是官窑之中的次品,因为没有达标,所以没有落款。这里插一句,这件瓷器是他看上的,也是他要购买。

两人就这么争来争去,最后在摊主的催促下,他们觉得用民窑的价钱购买比较合适,哪怕走眼,也亏不到哪去。

不过,他们跟摊主商量价钱并不顺利,摊主一口咬定要五千,而他们只想付两千,三千的差价,怎么都谈不拢。

在这个过程中,赵琦就在旁边默默地看着,这是古玩这行的规矩。

最终,看上这件瓷器的淘宝人,还是一脸遗憾地离开了。

于是,赵琦上前询价。

摊主早就注意到了赵琦,他笑着说:“赵顾问,我认得您,您要的话,给我八千就行了。”

旁边的两摄像听到这话,不禁面面相觑,临时涨价可还行!

看着摊主狡黠的目光,赵琦好气又无奈,这种行为肯定是不道德的,但对一些小摊贩来说,天大地大,赚钱最大。

而且,摊主加价也有分寸,加的太多,赵琦可能不买不说,还把赵琦给得罪狠了,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加三千刚刚好。

这种情况,赵琦也懒得跟他讨价还价,给了钱,让摊主把瓶子包起来。

“您收好。”摊主把橄榄瓶放到赵琦跟前:“能不能向您请教一下,这到底是不是雍正官窑?”

“如果有一丁点官窑的可能,你会只要八千块就卖给我吗?”赵琦反问了一句,随后说道:“是不是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没问题,不过得交学费。”

摊主问:“多少?”

“五千,还能让你赚三千呢。”赵琦笑眯眯地伸出五根手指。

被将了一军的摊主,咂了一下嘴:“无知是福,我还是继续无知下去吧。”

赵琦呵呵一笑,拿起东西就走人了。

走了没一会,其中一个摄像就迫不及待地问道:“赵顾问,你这是捡了漏吗?”

“捡了什么漏了?”一个声音从旁边传了过来。

赵琦扭头一看,原来是王和言,笑道:“王大哥,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王和言说:“来了有一会,不过今天来晚了,没淘到什么好货,你呢,又捡漏了?”

“算是捡了个小漏吧。”赵琦又问:“你吃早饭没?”

“来得急,只吃了几块饼干。”

“那边不是新开了一家茶餐厅吗?一起过去吃个早点,具体的咱们到了那里再聊。”

“行。”

路上,赵琦简单讲了讲早市的见闻,感慨道:“早市上的东西越来越差劲了,可惜我没有赶上前几年的好时代啊!”

王和言说:“只要仔细一点,运气再好一点,小漏还是有可能的,至于想遇到大漏,咱们这个市场上不说百分之百吧,至少99.99不可能!”

赵琦点点头,08年这会,古玩市场上几百几千的漏,运气好还能找得到,什么几十上百万的漏,想都别想,毕竟这年月资讯发达,许多摊贩比较小心,宁愿不卖也不愿卖错。

一行四人边走边说,很快就到了茶餐厅,由于赵琦手里的东西多,大厅里生怕磕着碰着,就要了一个小包间。

点好小吃早点,赵琦就把刚才那件粉彩橄榄瓶拿了出来,摄像连忙拿出拍摄机器,拍摄之前,也征得了王和言的同意。

王和言看到橄榄瓶,轻咦了一声,拿到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