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1 / 1)

古玩之先声夺人 吃仙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赵琦说:“和前几年当然不能比,但我认为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正是古玩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生意还是可以做一做的。况且,只要像卫总您这样的藏家一直存在,总有用得到我们的时候,只是到时资源可能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

卫一健笑道:“分析的有道理。不知道你涉足的是哪一类啊?”

赵琦说道:“主要是明清以前的古陶瓷,另外玩和家具,是我的兴趣。”

“明清瓷器现在正是热门吧?”卫一健有些意外。

赵琦摊了摊手:“没办法,囊中羞涩,热门买不起。而且正因为热门,作伪也多,对我们这样的新人不太友好。所以只能选择差异化竞争了。”

“好一个差异化竞争。”卫一健笑着鼓掌,正当赵琦以为他要还要继续这个话题时,他指着不远处道:“你觉得那处景致怎么样?”

“你这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到底要闹哪样?”赵琦有些犯糊涂。

第二十一章 表现

赵琦顺势看过去,那是一处小型景观,中间耸立着一座造型别致的景观石,四周种着数根翠竹,配合周围氛围,到也有别有一番趣味。

他体会着其中的意境,半响,说道:“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卫一健赞赏道:“好!小赵你还是个雅人。”

赵琦呵呵笑道:“哪里,只是正好想到白居易首诗,觉得应景而已。”

卫一健看着那处景致,说:“是啊,你看那石,虽然并不明贵,但配合此地景致,却恰如其分。如果不能应景,哪怕是价值上百万的太湖石,看着也膈应人。”

“这是话中有话吗?”

赵琦暗道,脸上微微一笑:“这石玩,也是见仁见智,玩石者各有自己的观点,就说古代,人词客喜欢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禅家则谓袖里乾坤,掌中世界,更多的人则爱石玩的奇形、奇纹、奇趣。”

卫一健又叫了声好:“好个三奇,只是这么一来,怎么辨别石玩的好坏呢?难不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赵琦侃侃而谈:“那到不是,品评石玩,主要由八字概括,瘦、透、皱、漏;色,纹,体,质”

他简单讲述了这八点含义,又说道:“这八项,占其一二就可称之为石玩,多则可占三四,世间没有十全十美之石。当然,石玩确实比较唯心,你要是看到一颗石头,哪怕没有上述八点之一,只要自己喜欢也不无不可,只是石头本身没有多少经济价值而已。”

卫一健听了赵琦的讲解,赞叹不已:“没想到,小赵你对石玩有如此研究,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赵琦笑道:“您可别这么说,我只是卖弄一下书本知识,如果您照着我说的去买,买错了,我可不负责。”

卫一健喝着茶,笑眯眯地说:“买错了是我的眼力问题,我可没有算后账的习惯。”

赵琦笑了笑,暗道:“又是意有所指吗?”

这个时候,服务员开始上菜,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端上了桌,看得赵琦都垂涎三尺了。

之后,两人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聊着玩上的趣事,赵琦现在过目不忘,无论什么知识囫囵吞枣地记下来,之后慢慢理解就行了,这种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一席餐下来,本来对赵琦颇有眼缘的卫一健,更是对赵琦刮目相看,如果不是赵琦太年轻,他肯定会认为,赵琦是一位强闻博记的专家学者,在这一行已经有着数十年的研究了。

“这回心血来潮,还真有可能请对人了。”卫一健如是想道。

让服务员收掉餐具,又让泡了壶好茶过来,卫一健拿出一只锦盒,打开之后推到赵琦面前。

“正事来了。”

赵琦神色一正,向盒中看去,里面的东西不出他的意料,正是上午在牛大爷那里购买的钧窑天蓝釉盌。

“卫总,不知您这是?”

“今天买它的时候,我见你神态有异,这件东西是否不对?”

赵琦心里有些为难,做这种鉴定往往是得罪人的事情,如果东西对的那还好,如果东西有问题,就跟原来的鉴定师傅结下仇了。虽说他也不在意那个姓强的,但他又不是莽夫,又何必无缘无故的得罪人呢?

卫一健又说道:“放心,我刚才就说了,没有算后账的习惯,既然我请了强师傅,他怎么选我当然相信他。但如果东西不对,我也有知情权,你说是吗?”

有道是吃人嘴软,这个时候,赵琦不说也说不过去,不过他也没有明着指出瓷器的真伪,而是问道:“卫总,不知道你以前有没有读过清人徐珂写的清稗类钞选?”

“没有。”卫一健摇了摇头。

赵琦说:“这本书是鉴赏类书籍,书中有段字京师有伪元瓷,其釉及棕眼砂底铁足逼真,虽有识者亦莫辨其伪赝也。盖九.江关某监督其仆习其技,既归,以北方土烧之,不能工而殊,类元瓷。乃伪造之,遂大获利。赏鉴家所得,半是此物也。

这段字向我们提供了四条信息:1、在清代的京城有伪元瓷;2、伪元瓷有棕眼、是砂底、“铁足”;3、一些有水平的鉴赏家也看不出其伪,购藏的元瓷有一半是这种伪品;4、这种伪元瓷是九.江一个姓关的老板的仆人回到北方后,用北方土烧制的。”

听到这里,卫一健不能再明白了,他说:“也就是说,这是一件老物件?”

赵琦点了点头:“是老物件,做工也算精良。”

“是老物件就行,看来没有全瞎。”

卫一健轻轻一笑,接着他又拿出一只盒子,放到赵琦面前:“赵老师,你应该听说过柴窑吧?”

出于对赵琦的尊重,他觉得再叫小赵就有些不太合适了。赵琦虽然谦虚婉拒,但最终也只得应了下来。

赵琦心头一颤,暗道,不会这么夸张,让我鉴定柴窑吧?

也难怪赵琦会紧张,卫一健那可是亿万富翁,想想看,如果他手上戴了一只假黄金戒指,别人见了会觉得是假的吗?

同样的道理,卫一健应该也知道柴窑的珍贵,如果没有真品特征,他会拿出来让赵琦鉴定?

但话又说回来了,前世在他的记忆中,并没有听说卫一健有收藏柴窑瓷器,还是说他秘而不宣?

卫一健看到赵琦有些激动诧异的神色,笑着说道:“你没有猜错,这确实是我之前以六百多万收购到的一只天青釉茶盏,卖家认为这是汝窑,但我认为更可能是柴窑。购买之后,我就请专家给我鉴定,其中多位权威专家,认为这确实是柴窑。”

说到这,他又拿出一些本子:“这是几位专家给我开具的证书。”

赵琦翻看了几本,开具证书的几位专家,到是有一定的名气,但有两位前世他看到有争议的新闻。另外,他还看到有一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