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2 章(1 / 1)

古玩之先声夺人 吃仙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定要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他现在肯定不可能凭瓷器修补吃饭,到时肯定只能作为副业,老人肯定会发脾气,老人本来身体就不好,别因为他把身体气垮了,少活了几年,那就是他的罪过了。

反正自己已经会一些基础了,再托关系找一位老师,学习一段时间,接下来就是熟能生巧的事情了吧。

对了,修复瓷器的步骤是什么?不要记不起来吧。

赵琦努力回忆着前世的记忆,过了片刻,他眼睛一亮。

修复瓷器前,首先要清洗,会用到一些特制的药水,对皮肤有腐蚀,需要格外小心,然后是打样,根据器物的形状用硅胶做出缺失部位的样子,自己的釉里红大碗完算完整,这步比较简单。

其次就是判断器物的年代和用料,用器物相同或者最相近的原料来拉坯,重新制作缺失部分。接下来烧制,需要对其进行鉴定,看是何种性质的窑烧制出来的,再用同种工艺相同的温度烧制。

之后是最重要的打磨工序,打磨时非常考验人,粉尘飞溅,影响视线和呼吸,而且精度要求很高,如果多磨了01毫米也要重补,所谓“七分打磨,三分上釉和画画”,这是前世老人经常说起的话。

打磨后需要调色,上釉,然后是画画,将缺失的画面补全,最后是上外釉……

别看只有短短这么几段话,真正修复一件瓷器,那是一件相当繁琐,也是相当耗费精力的工作,不过只要能够修复的完美,收益也非常高。

赵琦记得前世看到过一个新闻,只能卖三十万的破损瓷器,经过修复后,可能能卖出三千万的价格,那么,修复师便可以拿走一半,这还是熟人的缘故。

当然,这是商业修复,个中猫腻并不少,比如三十万破损瓷器怎么卖到三千万,明白的人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以假乱真”等等。

言归正传,既然还能记得修复瓷器的过程,赵琦就有信心花少量的时间,把这门手艺学精,不过这件事情还是需要等他从彭城回来之后再说。

翌日上午,赵琦把昨天得自白乐宝那边的两件瓷器送去盛宇,他准备把这两件瓷器拍卖掉,顺带希望公司先付给他八十万。

最近只花钱,不入账,他手头也有些捉襟见肘了。如果遇到好东西,钱不够只能干瞪眼,由此错过了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一辈子都会后悔。

赵琦提前跟彭大胡子讲好了,彭大胡子对此也非常欢迎,通知财务给赵琦转账。

办好了这件事情,赵琦便开着汽车出发前往彭城。他如果没有记错,那边很可能有漏可捡,所以自己开车比较方便。

车子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行驶,终于快到目的地了,期间,赵琦在高速服务区吃了午饭,休息了片刻,不然要不了这么长时间。

下了高速,车辆又行驶了一段时间,驶上了一条柏油路,路面比较狭窄,比较典型的乡村公路。路边排水渠旁边长满了柳树,傍晚轻风徐徐,纤细的柳枝轻轻摆动,别有一番风景。

在这样的小路上,赵琦不敢刚太快,生怕旁边突然窜出一辆车或者一个人来,好在驶入这条路,离凌宏才家就不远了。

估计最多还有几分钟的路程,凌宏才先打了个电话给赵琦,问他现在在哪里了,得知他马上就要到了,便表示在路口迎接他。

汽车又行驶了一会,赵琦便看到凌宏才的身影。

虽说当初在宿舍里,两人平时没多少交流,但几年不见,同学情谊又涌上心头,两人都非常高兴。

凌宏才家的房子是靠马路的第二排,一栋一院的三层小楼,除了看起来新一些,跟左邻右舍到没有什么区别,像是统一规划过似的。

当然,现在整座小楼都透着喜气,院子内外一些人在准备着食材,为明天的婚礼做准备。

下了车,赵琦便上前跟凌宏才拥抱了一下,笑着说:“老凌,几年不见,体格壮了不少啊!”

凌宏才以前在学校,经常外出打工,又要学习,吃的还不好,看起来又黑又瘦,现在和以前相比,人胖了,皮肤也白了一些,判若两人。

“我这算是心宽体胖吧。”凌宏才笑呵呵地说:“你和以前到没什么变化,还是同样的帅气。”

“帅又不能当饭吃。”赵琦呵呵一笑:“对了,明天新娘要去哪里接?”

凌宏才说:“不远,离我家不到十里地,正好你开了车过来,到时帮我带几位亲戚吧。”

“一句话的事情。”赵琦笑道,和以前相比,凌宏才开朗了许多,要是以前,他可能都拉不下脸来说这样的话,不过,有道是本性难以,他这么说,就表示没把赵琦当外人。

正在这时,一位大妈从屋里走了出来,笑呵呵地说:“宏才,这就是你的同学吧,先进屋吧。”

“对对对,咱们进屋再说。”

“等我拿下东西。”

赵琦从车上拿下来一只锦盒,跟着凌宏才他们进了屋。

把锦盒放在桌上,赵琦说:“这是我送给你的新婚礼物。”

凌宏才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是一对玉器,连忙说:“这也太贵重了吧。”

赵琦说:“朋友那买的,用的是比较常见的玉料,没花多少钱,雕的是鸳鸯、羊和灵芝,寓意为百年好合,吉祥安康。”

“谢谢……”

第一百五十二章 琐事

凌宏才从小到大的经历,让他对朋友之间的金钱来往多少有些忌讳,当初也跟赵琦说过,他结婚的时候,送些小礼物就行。赵琦送的新婚礼物,即有寓意,摆出来又有格调,他觉得非常满意。

凌宏才让母亲把礼物送到他的房间,之后跟赵琦闲聊。

两个人各自讲了一些最近这几年的遭遇,由于和学校里相比,他俩都能说会道了一些,交流起来,比起学校那会,反而还更开心一些。

聊了一会之后,赵琦提起了一个问题,说是想要找一位名叫彭景同的后人,此人是清末民初时期,来彭城落户的,那个村子姓彭的比较多。

凌宏才低头想了一会,又把父亲叫过来,向他打听。

凌父想了想,说道:“如果是彭姓比较多的,离这里十多里地,有个叫彭家坳的村子,那里的人差不多都姓彭,还有个村子叫”

凌父说了好几个地名,赵琦一一记了下来,准备等参加完凌宏才的婚礼,去打听一下。

凌宏才说:“我有个同学是彭家坳的,我打电话问一下,有没有这个人。”

“太感谢了。”赵琦笑着说。

赵琦之所以要找这个人,是从当初在京城得到的那本野史中找到的线索,不过,那段字语义不详,只说是彭景同落户于彭城周边地区,需要花不少经历去找。

只可惜,前世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