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有一件上圆下方葫芦瓶,说明此瓶是宫廷中名贵的陈设用器。
赵琦对这只葫芦瓶有些兴趣,但老人在打量,他也不好入手,只得先看看其它器物。
这摊位上的其它瓷器,看起来就没有葫芦瓶那么精美了,从表现出的特征来看,一半都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民窑作品,扫了一眼,基本没有令他满意的。剩下的则都是各色各样的仿制品,不过做工到是不错。
看来看去,只有那只葫芦瓶有些意思,但赵琦又发现,这葫芦瓶太新了一些,看起来就跟刚烧出来不久的一样,只是表面没有刺目的贼光。
老人打量了足足半个小时,这才抬起头来问道:“老板,这东西多少钱?”
摊主给了一个吉祥的数字,两万八,这让老人沉默下来。
赵琦到觉得,哪怕是新的,这个价钱到也合理,因为这是一件琢器。
所谓的琢器,指的是瓶尊类的瓷器,琢器产品成型难度大,产量小,保存条件要求较高,传世数量就相对稀少,故价值较高。而葫芦瓶又是琢器中成型难度较大的一种。
我们知道,一般的琢器只需要将器物坯体的两端拉好后,一次接合后,即可入窑烧成。而葫芦瓶则需要三次。
第一步,将葫芦瓶上下两部分分别接合成型,这一步骤就需要接合两次。第二步,就是将接合好的上下两部分用釉水进行第三次接合。第三步,等坯体牢固后才能入窑烧成。
如此,还不能保证产品的成品率。因为窑炉内的烧成环境是难以控制的,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有次品产生。
特别是这种天圆地方的葫芦瓶,想要烧制的规整,更加难做。因此,哪怕是现代制作的高仿,也是很有价值的,摊主给的价格很合理,接近市场价,由此也说明,这个摊主的经验很可能挺丰富的。
说起来也是,现在这年月好东西都被收的差不多了,这个葫芦瓶至少价值百万以上,哪有这么大的漏可捡。
第一百一十五章 木俑
曲良听到摊主开价两万八,这不是个小数目,他心里犹豫了,一是感到贵,另外是怕买错了。
思来想去,曲良还是决定放弃,把葫芦瓶放了回去。紧接着,他就看到赵琦把瓶子拿了起来,他也不走了,想看个究竟。
赵琦经常在古玩市场转悠,他也遇到过几次,只是具体水平怎么样,他就不太清楚了。但见赵琦迫不及待地拿起葫芦瓶,他心里又隐隐觉得自己放弃了一件宝贝。
与此同时,赵琦仔细观察着这只葫芦瓶,还是一样,从胎釉、做工、青花、绘画等方面进行鉴定。
这只葫芦瓶胎体细润,属于乾隆早期的风格,这就有个问题。
乾隆瓷器,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青花呈色虽有多种体现,但以安稳的纯粹兰色居多。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彩均沉着,纹饰明晰。
而在这只葫芦瓶上的没有很好的体现,看起来反而有些接近中后期的水平,这明显和胎质表现的情况不同。
另外还有一点,乾隆青花六字款有显着的针眼感,青料有些仿拂针刺一般,但这件葫芦瓶的表现却要差上一些。
之后,赵琦又找到了零星几处小问题,判断此物确实是一件做工非常精湛,足以以假乱真的高仿。
这让他不但感慨现在一些高仿制作者的水平之高,同时也感慨自己的视力确实增加了不少,连一些别人可能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到的细节,他居然都能看得出来。
把那些制作难度很大的真器仿像了,也是一门高超的技术,尽管是仿品,但也有着自己的艺术性,不能否认它的价值。
就像这只葫芦瓶,和真品相比也只是欠缺了一些而已,买下来收藏也是可以的。
赵琦和摊主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一万九千五成交。
曲良在一旁看着这件葫芦瓶成交的过程,心里又开始后悔起来,之前不敢买,现在见别人把东西买了去,又好像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去了一般,心里十分矛盾。
赵琦手上没有那么多现金,只得去银行转账,好在银行还没下班,办得也比较顺利。
“钱老板,今后如果还有这样的货,还请通知一声。”从银行出来,赵琦拿出了自己的名片,递给了摊主。这是他新做的名片,上面只有他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他其实很想知道瓷器的来源,或者说,作者是谁,但这种事情,就算问了,大家都不熟,也不可能跟他说,于是,他准备先跟摊主搞好关系,自然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摊主笑着表示一定会联系。
和摊主一起返回古玩城,赵琦准备去买花盆,却见曲良凑了上来。
“曲老师你好。”赵琦先打了声招呼。
“你认识我啊?”曲良有些讶然。
“之前听周大炮提起过你。”赵琦笑着说。
“哦。”
曲良点了点头,随即说道:“还不知道小兄弟贵姓啊。”
赵琦自我介绍了一下。
“赵兄弟,冒昧地问一个问题,刚才那件葫芦瓶,是对还是错啊?”
曲良又自嘲一笑:“我这人就是这么瞻前顾后,事后又后悔,不搞清楚,晚上还睡不着觉。”
赵琦告诉他,确实是一件高仿,又指出瓶子上的几个小问题。
“赵兄弟真是好眼力!”曲良竖起了大拇指,他是真心佩服有本事的人,接着他又有些奇怪:“既然东西不对,你怎么还买下它?”
赵琦笑着说:“高仿也是有价值的啊。”
曲良反应过来,讪讪一笑:“我想多了,只分真伪,没有考虑物品本身的价值,哎!”
赵琦说道:“或许,这就是灯下黑吧。”
曲良也应声附和:“或许吧,时间不早了,我就不打扰你了,今后有时间一起喝茶。”
“好的。”
跟曲良辞别后,赵琦买了花盆,也回家了。
第二天是周六,赵琦起了个大早去古玩城。
现在随着天色亮的早,古玩城早市的时间改成了早上五点,这个时候,天还是蒙蒙亮,古玩城又有顶棚罩着,光线昏暗,看不太清货物,因此买到好东西,会有一种撞大运的畅快感。
赵琦到的时候,古玩城的门还没有打开,贩子和买家都焦急地等在栅栏门外,没人说话,各想心事。
有人或许会问,有没有人在外面成交的。到不是说没有,只要别给管理的工作人员发现就行,否则铁定倒霉。
不一会,大门打开,贩子们提着装满了货的箱子往里冲,买家们也是一拥而入,赵琦一边往里面挤,一边打量着贩子们手里的东西。
古玩城还不不小的,不一会功夫,拥挤的人群就四散开来,贩子们迅速地在各自的摊位摆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