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叹一口气,没说话,不知道在感叹什么。
回到教室,稍微喘口气,到前门旁的饮水机上接了水,叮叮当当的上课铃声便响了。
约莫一分钟后。
“嗦”
“呼”
“哈”
嗦粉的声音有节奏的响起。
方年便是其中一员。
低着头将注意力放在了嗦粉上的方年没注意到整个教室忽然安静了下去。
“嗦”一大口,还没咬断,方年余光看到座位旁边的过道上出现了一道阴影。
下意识抬起头,便撞上一双平静的眼睛。
方年迅速而毫不犹豫的咬断粉条,像只仓鼠一样飞快的咀嚼。
飞快起身,手上端着一次性快餐盒,举起一半,问:“老朱,来一口吗,味道还阔以。”
朱建斌:“”
有那么一秒钟,朱建斌的脑子里面全部是同一个问题:我是谁?
带着不满的情绪瞪了眼方年,咳嗽了两声,面无表情道:“来我办公室。”
“吃完再来。”
似乎知道方年想说什么,压低声音补充了一句,扭头就走。
这时尚无外卖这词,学校明令禁止校外带入食物,只不过这种事情很难禁止。
除非食堂不做大锅饭。
因为大多数的人在学生时代无比厌恶食堂里千篇一律的饭菜。
等毕业后被社会毒打,又会无比怀念学校食堂两块钱吃到饱的时代。
曾经方年就不止一次怀念过高中食堂真是吃饭不要钱一样
三下五除二解决了炒粉,随便抹了下嘴,方年快步走去朱建斌的办公室。
就在隔壁,是数学组办公室。
办公室里除了朱建斌,没有别的老师。
一般晚自习的时候,不是班主任的老师很少会来教学楼。
“坐。”
朱建斌见方年走进来,看了眼就收回了目光。
“我站着就行。”方年连忙道。
朱建斌也不在意:“我仔细看过你的试卷,尤其是答题的解答方法,应用的都是高一高二阶段的基础知识。”
“都是复习的成果?”
方年点头:“刚复习到必修4。”
“原来学的呢?”
“emmm”方年没好意思说出那句不要脸的话。
但朱建斌怎能看不明白。
“能自己想明白,我很欣慰,你在数学上面有天分,这次考试就是明证,满打满算你也只复习完了高二必修课,就能考115分。”
朱建斌语重心长的说道。
“虽然这次的摸底考试数学试题可能没高考那么难,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不说远的,就说上个月的期末考试,你数学考了65分,怎么来的,你心里有数!”
“既然想好了,就不要浪费自己的天分。”
方年连忙点头,认真道:“是,老师说得对,我一定努力!”
朱建斌满意的点头:“这是我给你出的两道题目,给你十五分钟,解出来。”
说着,朱建斌递给方年一张草稿纸。
上面是用钢笔手写的两道解答题。
方年依言接过草稿纸,就这么站着埋头看题。
看得出是朱建斌手写的题目,针对性很强,几乎都是方年的薄弱项。
还限制了十五分钟,确实给了方年一点紧迫感。
毕竟是朱建斌的一片良苦用心,方年是认真对待的。
方年记了下时间,两道题目解答完成时,已经过去了21分钟。
将写满了算式的草稿纸交回给朱建斌时,方年自我点评道:“还需要努力复习。”
一抬头看到朱建斌一直摸鼻子翕气,方年忽然反应了过来,一本正经的道:“老朱,别憋着,抽一根又没事。”
朱建斌:“”
“以前我怎么就没发现你小子还是个会察言观色的?”
“私底下没少抽?”
像棠梨八中这种乡镇级中学,抽烟、打架、逃学的事情都会有,但情况还好。
后世经常被提及的素材,校园霸凌反倒是极少见。
一般不会出什么大事,要么就会是鞭长莫及的那种。
没办法,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暂时的网络监管盲区,这个时代乡镇中学的部分学生开放度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我不会抽烟。”方年道。
高中时期,偶尔躲在厕所抽烟的记忆忽然被翻了出来
“啪嗒”
朱建斌手上拿着草稿纸,走两步到办公室门口点了烟,吸两口,便伸手挥散烟雾。
抽的是五块钱的硬盒白沙。
有一说一,他烟瘾确实蛮大,学生们经常能看见他下课后在角落抽烟。
等烟雾散远一点,朱建斌才开口点评。
“比我想象中的好,是块学数学的料,解题思路清晰,答题完整正确。”
“这里有几套试卷,争取在复习完必修5再做,要翻书才懂的自觉留空,记下来,卷子做完后交给我,抓紧时间,其他人比你先拿到。”
第10章 放学后留一下
递过来的试卷,一眼就能看出来纸张、印刷质量较差。
方年第一次感觉到这个重返人生彻底不一样了。
这种开小灶的倾斜照顾,几乎从未在曾经的生命中出现过。
接过试卷,方年语气真诚道:“好的,谢谢老师。”
见方年忽然满脸认真,朱建斌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没多想,关掉了办公室的灯,跟在方年后面离开了教学楼。
回到教室坐下后,方年翻了下几套试卷。
没有标题,题目字号不统一。
大概是朱建斌从某些高考真题库上摘下来的题目。
尝试了第一道选择题的难度后,方年果断放弃了现在答题
次日上午,在无所事事的语课上,方年顺了一下我想有钱这本书的后续剧情。
跟编辑说有大纲,纯粹是张口就来。
我,方年,写小说,从来不用大纲。
一边想,一边在草稿纸上记录几个简略的关键词,比如冲突点,该挖的坑。
反正是单人座位,没有同桌,也谈不上影响谁学习。
第四节课下课后,方年迅速拿出预留备份的20元,溜出学校。
趁这个时间去邮局将签约件快递去申城,这次没跑空。
走的是EMS,快递费用是21元。
于是兜里还剩22元,回到学校后,方年略作犹豫,将20元又留作了备份。
“两块钱,在学校的生活,应该足够了吧?”
方年如是想着,好像是副穷酸样,但他心情却很是不错。
周三晚自习第二节课时,方年拿出了三张小灶试卷。
数学必修5已复习完。
课本看上去都厚了不少,精力充沛,记忆力也更好,方年都觉得不上个好大学对不住这份重返的青春。
毕竟大学生活紧。
对于方年来说,学习成为了重生后享受青春的其中一种方式。
重生这一周多以来,他很享受现在这种平静朴素的学生生活。
这几天,除了例行抽空码字,在数学世界乏累之后,方年也将目光转向过物理。
比起数学来说,物理对他难度较高,比较吃力。
不过毕竟有着原来经历过的十多年经历带来的思维方式,角度上会更加全面,还是有些收获
“若x1&t;2成立,判断xx3&t;0成立是否为必要不充分条件”
“”
方年翻开第一道题,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