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0 章(1 / 1)

我的重返人生 偷名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见状,方正国也点了下头,掐灭烟蒂,说道:“你叔叔伯伯,还有俊华他们都在等你回家,想来我们家吃个饭。”

“你看今晚行不行,正好上午才杀了猪。”

方年笑了下:“这种事情,你们不用问我意见的。”

这算是棠梨范围内的一个习俗。

因为还未过去的农历2009年里,方年家里盖了新房,所以年边上有‘贺新屋’这一说法。

这个事情沿袭了很长时间。

一般的说,亲兄老弟会在年前来大吃一顿,正月初一当天则各人带爆竹贺喜。

年前这一顿,基本上也是碰时间。

今年方年又是茅坝最晚回家的那个,再加上今天上午老方家杀了猪,方正国就想着吃顿新鲜的,正好现在时间还早,各家各户都没准备晚饭。

这种事情必然是方正国为首的。

算是老方家的大事。

方正国得出面挨家挨户去邀请,尽管茅坝不大,但请谁不请谁,这里面也有讲究。

林凤懂,但不能是林凤去做。

方年不懂,但有的人会需要让方年去请。

…………

傍晚六点多,老方家新屋挤挤攘攘。

方正斌夫妇、方正良夫妇带着方芬芬和方海、另外方家四兄弟以及他们的后辈,比如方俊华,一应人等都来了。

至于方正斌的子女,今年还是说不回家过年。

刚好是在07年年底的那场雪灾回家过年之后,方年的堂哥堂姐就一直没回家过年了。

“……”

一屋子的人,方正国和林凤负责厨房,方年陪客。

散了一圈又一圈的烟。

方芬芬问了句:“年哥哥,在申城读大学感觉怎么样?”

这话题一起,大家便都望向了方年。

别说茅坝,十里八乡都没听过有去申城上大学的人。

方年算是头一遭。

而且上的还是名校复旦。

“对啊,年宝,你就跟我们说说看,复旦是什么样子。”

方正斌跟方正良跟着搭话。

“……”

方年笑呵呵的回应:“学校大,一两千亩地,人多,课少,靠自觉。”

“……”

除了问起方年的大学生活,也问起了别的事情。

比方说大学读书难不难。

方年又解释:“实际上不算难,分数高低的影响被降低了,评判学习好坏,不仅仅看考试成绩,还看社会活动之类的东西。”

“……”

“比方说,学校里面有社团,还有创业中心等等,给学生们选择的余地很大,有的高年级学生,大二大三就学有所成,搞出了一些社会成就。”

“……”

方年并不厌烦解释这些。

茅坝起码有十年没出过大学生了。

原因说简单也简单,学习环境不行之类的。

说复杂也复杂,十里八乡出过的大学生,都没有展现出特别良好的发展。

以至于让‘上大学浪费钱没什么用处’的念头更加根深蒂固。

实际上茅坝目前上学的孩子还不少。

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一两个。

方年也不是说要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观点,而是希望能稍微起到一点正面影响。

包括也解释了学费问题。

讲说一年的学费一般在五千多块,学校的消费不高等等。

聊着这些事情,时间一晃就到了7点多。

方正国跟林凤来客厅请大家一起去餐厅吃饭。

席间有酒有肉,推杯换盏,气氛热闹,聊的话题也宽泛。

饭后自然是摆起了牌桌。

第303章 我是叫你方年弟弟,还是方总?

喂鱼:“咚咚开门!方先生,在家干嘛呢?”

方年:“吹牛。”

喂鱼:“咦惹”

方年:“我可是大学生,茅坝十年没出过大学生了知道吧!”

喂鱼:“是是是,方先生真厉害”

“我买的东西,叔叔阿姨喜欢吗?”

方年:“谈不上有多喜欢,就也还可以吧。”

喂鱼:“哼!”

“”

大家在玩牌,方年则在撩拨陆薇语。

比起来,方年从陆薇语那里听到的陆薇语家人对他的评价就好多了。

陆薇语到家的那个晚上,就跟家里坦白自己找了男朋友,又把方年准备的礼物都拿了出来。

总之,在陆薇语的话语中,她的爸妈都还比较满意方年。

毕竟女儿也到了找对象的年纪。

只不过陆薇语特地略过了方年的年纪、成就、身份等等。

陆薇语寻思得一步一步来。

尤其是年纪问题。

现在看起来有点不妥当,过两年都长大了就显得妥当起来。

比方说,方年22岁,陆薇语还在23岁的尾巴上,这就显得是吧,没差多少啊。

哪像现在,方年18,陆薇语20。

再一问,嚯呦,方年刚大一,自家这女儿已经马上毕业了,这一想,陆母怕不是得疯了!

方年:“不跟你说了,我要看他们打牌了”

喂鱼:“你没被拉去打吗?”

方年:“赶路累,不想动。”

喂鱼:“啵啵害羞表情。”

方年:“。。。。。”

老方家的客厅宽敞,又暖和舒服,牌场从饭后一直打到了十二点。

方年游走在两场牌局之间,都看了看。

林凤运气实在太好,估计姓不了送。

方正国霉笔附身,想不送比登天都难。

喂胡子这东西,有时候看牌的乐趣更大一些。

方年也就是看到了十点钟,就上了二楼,去自己的房间洗漱休息。

把自家建设搞好,就这桩好处,居住得很舒服,不会降低太多的体验感。

一夜无话。

次日小年。

老方家按惯例放了挂鞭。

早餐过后不久,邻里三四便有人走了来。

这里面有个农村的有趣现象。

不管大家表面上是否承认,年边上哪户人家最热闹,那户人家必然是默认的村里中心点。

每个人心里的那杆秤,都会从声望、钱望等各方各面评估。

在方年的记忆中,前世也是老方家盖了新房以后,才逐渐有这种现象的。

这辈子,从2008年过年时就有了。

这,多多少少沾了方年的光。

也是方年高三这一年那么努力的原因:让家人风光,让时光美丽。

比起来,上大学后,方年真是成了条完全的咸鱼。

因为多数的遗憾,都在高三结束后,完美了。

跟往常一样,很快就有人吆喝着开了牌场,这次方年还是婉拒了参与邀请。

方年提溜着方歆出了门。

大冷的天,骑摩托载着方歆去邻村商店买各式各样的烟花。

一到家,方年把摩托车一扔,飞快的拉着方歆去了院墙边,比方歆积极多了。

“方歆,你试试这个,这个安全。”

“咦,今年又出新品种了,这个我来试试”

“”

那乐呵呵的劲头,完全压过了方歆。

每当方歆问:“哥哥再放一捆吧。”

方年便立马回答:“快去拿快去拿。”

林凤偶然出门撞见,没忍住说了几句:“方年,你都上大学了,怎么还带着你妹妹玩烟花,劲味!”

“难怪方歆天天想着你回家。”

“昨天下午回来,今天就是放不完的烟花。”

“你还觉得自己小诶!”

“”

方年就笑:“过年就是放烟花的,要不然商店进那么多货做什么,我不买,你不买,怎么消耗?”

“我这算是推动地方经济了!”

林凤:“歪理!”

“方歆,你不是不跟你哥哥玩吗,怎么又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