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1 / 1)

我的重返人生 偷名 2000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吗?”

方年点头:“能,五点四十下课后我马上赶回来。”

他可没忘,住了两个晚上连租房合同都没签,钱也没交。

房东点点头,自顾自去跑步。

不太大的小区院子里,方年和不知道名字的女房东各自跑着步。

一快一慢。

没有多余的交流。

偶尔,视线有所交集时,方年眼神清澈坦然,没有丝毫的尴尬。

下午五点四十下课后,方年匆匆赶回职工小区。

敲了敲3单元501的门。

没人应答。

方年只好打开502的门,等在客厅。

整个职工小区都没有电梯,5楼已经是最高的楼层了,又没有邻居,根本无从打听。

也不知道房东什么时候回来,又不好先去吃饭,毕竟早上说过下课后马上赶回来。

这一等,方年就到了六点一刻。

楼梯间传来皮鞋咯噔咯噔踩踏地面的声音,接着向外开的防盗门被敲响。

等在客厅的方年连忙应声出来。

第一眼看去的时候,方年眼皮飞速跳动数下。

很标准的职场OL装。

衬衣外面搭配了一件白色小西装,配黑色西裤,脚上是一双黑色的低跟皮鞋。

些许刻板很巧妙的掩盖了那点突出的小清新。

头发盘在脑后,用发网束拢。

嘴上涂抹深红色口红,脸上搽了些粉。

睫毛向上弯弯的翘起,让眼睛显得更大了些。

看上去比早上的运动装多了一份刻板的成熟与老气。

“不好意思,有点事情耽误了。”

女房东歉意的开口。

“你身份证在的吧?”

“在。”

“跟我来吧。”

方年点点头,跟在女房东的身后走进了501。

“这是502的房本,这是我的身份证,你看看,我叫关秋荷。”

女房东关秋荷道。

方年一手接过房本和身份证,一手递过去自己的身份证。

“我的身份证,我叫方年。”

方年从未在棠梨租过房,并不知道在小地方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流程。

不过,他的租房记忆都是这样的。

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关秋荷则是外地人,认知中流程就是这样。

方年看了两眼,道:“没问题。”

名字和房本以及人对得上。

看起来年纪起码二十五六的关秋荷是87年的。

令方年觉得很奇怪的是,关秋荷身份证上的住址很遥远,在浙江金华。

“房租和押金一共是700块,这是我拟的租房合同,你看看。”关秋荷道。

租房合同很简单,表明租房期限、租金、押金、租金支付时间以及简单的注意事项。

除了有特别说明不能留宿外人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方年都有留意到。

比如租金是每月一日交。

看完后签字,点出700块给关秋荷。

“好的,关女士你看看。”

关秋荷很明显的愣住,反应过来后说:“叫我关姐就行。”

“因为我的原因耽误你的晚饭时间,在我家吃点吧。”

这个时候小姐这个称呼已经带有了其它的意思。

但很少有人这么注意。

方年完全是习惯使然。

在见到关秋荷愣怔后,才反应过来。

听关秋荷这么一说,稍加思考,最终道:“谢谢荷姐。”

关秋荷眨了下眼睛,然后才反应过来谐音问题。

等待开饭的时候,方年坐在客厅的单人沙发上,501他是第一次进来。

里面的装修布局从细节展示出了精致。

液晶电视、电视柜、红酒架等等都是不大属于棠梨这种小地方会出现的东西。

更别说有特色的墙纸,各式家具了。

总而言之,就俩字:精致。

一二十分钟后,关秋荷从厨房出来喊方年吃饭。

趁着这个时间,关秋荷也换上了家居服。

“没做准备,粗茶淡饭,招待不周,见谅。”

方年笑着道:“您这么客气,让我有点不好意思了。”

闻言,关秋荷噗嗤一声笑了:“你这个小男生怎么回事,先是叫我女士,然后称您,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七老八十了!”

“这么讲究做什么,好好说话!”

方年连忙点头:“好的荷姐。”

他这才发现,这个叫关秋荷的外地年轻女人,其实笑起来很好看。

“”

这顿饭后,这个叫关秋荷的外地人给方年留下了一些特别的印象。

明明年轻,却故作老气刻板。

明明笑起来很好看,却几乎不苟言笑。

明明自己是个讲究人,却还嫌弃方年讲究。

明明面冷,却心热。

怪的很。

破碗。

PS:关于关秋荷这个人物刻画上觉得不妥的请各位读者及时提出来,破碗给大家伙磕个头

第36章 皆大欢喜

“小破碗,这个QQ号你添加一下,下午他会主动联系你,还是那句话,不要轻易下决定。”

次日上午,用手机写完一章后,方年切换QQ,看到了这条消息。

时间是十几分钟之前。

冬瓜已经习惯了方年在回复消息速度上的不及时,一般不催。

方年很快回复了消息过去。

“好的,你给的QQ我已经发送了好友申请,备注了我的信息。”

冬瓜的回复相当及时:“那就行。”

早在1号时,冬瓜就提前说过这件事情,今天是3号,不早不晚。

发送好友申请没回复,方年也不在意,忙自己的事情。

午休快下课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一条好友申请通过消息,时间是下午2点01分。

在方年看完提示消息后,手机又震动了一下。

按5键进入后,显示:与起点尖峰聊天中

“你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起点编辑,叫我尖峰就行,怎么称呼你?”

方年:“你好,叫我小破碗就行。”

尖峰:“我想有钱这本书成绩非常好,各方面的数据都很优质,经过综合考虑,决定邀请你成为起点白金作家。”

毫不拖泥带水。

方年前世认识尖峰,也知道白金作家制度就是他在06年推出来的。

现在起点作家等级划分远不如后来那么清晰,有LV1LV5、长约、大神约、白金约。

在06年之前,甚至连白金作家制度都没有,只有职业作家一说。

接着尖峰又发了消息:

“我简单跟你介绍一下起点白金作家制度,这是我主导推出来的一套制度”

“全新的合约,全新的合作方式,不一样的资源倾斜”

“”

方年不慌不忙的发消息问:“然后呢?”

尖峰:“起点的资源很多,去年盛大向起点增资1亿元人民币”

“”

看到尖峰发过来的消息,方年通过分析,结合当下的因素,以及对这个时代的认知,得出结论:

不是我想有钱这本各方面都打破了常规的书潜力就这样,而是起点的流量只有这么大。

起点邀请他成为白金作家,是为了稳定更多的流量流入。

“明白了,从个人意愿上来说,我是愿意加入的。”

方年说得很巧妙。

“我偶然听说您正在主导网络学全版权运营计划,不知道这跟合约有什么关系?”

早在意识到可能谈的合约问题之时,方年就有计划。

他的目的不是那些看上去优渥的分成,不是资源倾斜,只有一个:版权。

这一项才是未来很多作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