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章(1 / 1)

我的重返人生 偷名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论起各自小时候的纠结。

方年也不例外,刚上小学的时候,他纠结选清华还是北大。

等小学期间去过申城,纠结的更多了,到底是清华呢,还是北大呢,还是复旦。

事实上在中国,许多人小时候都在清北之间犹豫过。

因为宣传口径的因素,大家默认清北全面的最优秀。

没人关心专业、学科的排名。

甚至出于清北两家必须最强的概念,清北也被迫组建过一些专业去争排名之类的。

而就舆论本身而言,没人会关心每年几百上千万考生的未来。

而国内大学的学科排名从2002年开始就有首轮评估,如今刚好是第二轮评估。

且是由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学位中心来进行认证。

不说乌七八糟的,至少这单位是接受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的正儿八经的官方单位。

其时,这个官方单位给出的学科排名中,就已经有不少学科排名第一与清北无关。

比如09年的学科排名中,医学类8个学科只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北大排第一,且这八个医学学科排名里均没有清华。

再比如,农学类8个学科中均无清北。

也不知道舆论是哪来的自信认为不管谁家孩子,成绩好就必须得选清北

棠梨八中的机房在学校五楼最左侧的教室里。

常年不使用。

电脑统一使用的是显像管显示器,比较落后。

大概两三年前,棠梨街上的网吧里面就已经找不到显像管显示器了。

这还算落伍的,城市里面大约是在02、03年开始的大面积普及。

信息课的老师站在讲台上,道:“电脑有问题就换另外的。”

“”

大家呜呜喳喳了一会,李东红说道:“只有半节课的时间,大家抓紧。”

“方年,你跟大家说说。”

方年简单说了两句:“通过百度搜索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

“根据喜欢的专业名去搜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再根据专业排名、往年分数线选择合适自己的目标大学。”

“”

这个时候,教育部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是沿用的1998年颁发的。

不过影响不大,重点主流专业都在。

方年说完后,班上的同学又开始了交头接耳,言语间都带着新鲜感。

中午被挤兑过的李安南,终于回过味来了。

花心思找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大学。

他目标更明确一些,将大学的范围划定在申城。

“那个,方年,我想请教一下。”

朱鹏飞是第一个找方年的人。

过去的一个小时里,他接受了太多之前闻所未闻的东西,思维都有点混乱。

原本朱鹏飞的目标就是确保重本。

北大清华这种大学,他有自知之明,没戏。

但现在才发现,除了北大清华以外,也一样有很多选择需要做,而他对这些选择一窍不通。

原本朱鹏飞以为自己只要更努力,就有希望赶上去,所以他更沉默,他更咬牙努力

所以,去年最后一次联考,方年退步,他却在进步。

现在朱鹏飞才发现,自己除去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外,什么都不懂。

朱鹏飞认真请教道:“理科应该选什么专业比较好。”

方年简单说了两句,剩下的就交给了朱鹏飞自己。

不仅仅是朱鹏飞,其他同学也有很多不懂的。

这半节课,方年忙得很,倒是没什么其它复杂的心思。

下课铃声响起之后,174班的同学离开机房,大多都长松一口气,叽叽喳喳跟相熟的朋友说着自己的目标什么的。

李安南也不例外。

“老方,你说选光电信息还是电子信息工程好?”

在这个电脑逐渐被普及,且计算机相关的广告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村娃都非常向往去读相关的专业。

尤其是影视作品里的那种无敌黑客的样子,给了少年人更多的憧憬。

方年并不意外174班有一多半男生都想选计算机相关专业。

不过在这之前,大家都以为专业名叫编程。

听李安南这么说,方年倒是不意外,只是打趣了一句。

“都不错,是好打游戏的专业。”

李安南一脸激动,八个不服,九个不忿:“胡说,我根本就不是”

“”

等李安南说完后,方年问了句:“你想去哪个大学?”

“申城理工吧。”

李安南认真道。

“平行志愿填东华,看看能不能有点狗屎运。”

这两个学校方年都没什么印象,掏出手机搜了下才知道东华是一所211大学。

再看了看在湘楚的招生分数,方年略有意外,不过还是鼓励道:“加油,相信自己!”

两所大学的招生分数足足比省控一本线高20多分。

要确保被录取的话,李安南至少是要考到570。

比上次考试要多考80分

下午放学后,方年碰到了朱建斌。

“呦,老朱,过年好,您这一身大红色真喜庆呐。”

正走在校园里的朱建斌见是方年,笑呵呵的道:“过年好。”

“目标定在哪个大学呐?”

方年无所谓的道:“复旦呗。”

“谢了,老朱。”

朱建斌挑了下眉,狐疑道:“你怎么知道是我。”

方年撇嘴道:“整个八中,还能有谁?”

“我是替大家谢谢你,没有你的推荐,我说再多也没用,这一届至少会有一小半同学能不走弯路。”

朱建斌咂咂嘴:“你小子,真是贼眼。”

“学习这么好,懂得也多,你怕是要被哄抢喔!”

方年耸耸肩:“说得好像真的,谁抢啊,我还真想体验一下。”

闻言,朱建斌一脸嫌弃的挥挥手:“赶紧去吃你的饭。”

“”

初十,高一、高二提前补课,邹萱在方年跟前冒了个泡。

除此之外,这两天大家都在上交各自立下的目标。

而李安南则每天都在叹着气讲说他妈妈的进度。

比如,已经租好了房子,元宵节之后的正月十六正式开学将开始不到半年的陪读生涯。

如李安南这样的,棠梨八中高三今年多了得有七八个。

农村家庭,也一样望子成龙

正月十四第六课后,高一高二放元宵假,高三不放假。

正月十五晚,学校食堂晚餐额外煮了一锅元宵,给学生们尝尝味。

春节那几天还大晴天,这几天一天比一天冷,方年也懒得折腾,就在食堂吃的饭。

听着大家吐槽。

“难怪去年就说让我们提前带学费,原来是元宵都不放假。”

“这有什么办法,离高考时间太近了。”

“可是这元宵一点都不香”

“对,就是不香,没味道!”

“”

李安南更愁,明天正月十六他就要离开宿舍,去跟他妈妈一起住。

李安南是叹着气说的这个消息:“我原来还以为是租在隔壁的地下室,没想到我妈这么舍得下本钱,居然租了个两居室,我要是考不上一本,怕不是要被打死。”

陪读不是特例,比如174班其他几个家长陪读的同学就住在学校教职工楼的地下室里。

其实也建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