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考试也就要成为一个笑柄了。

当真是厉害!

要说老狐狸,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老狐狸啊!

他们要是早就想到了,也不至于如今不仅没了地契,也没了手中的学士,更没了学子。

“高,实在是高啊!”

江枫感叹了一下。

李二陛下松了一口气,却又开始想对策。

如今这不好调查,而自己让人严查,到时候查到的方式和国师并不一样,岂不是不能让人信服。

可是如果用国师的方法,那又要如何制造征据呢?

当真是让人头疼。

自己怎么就答应了要找国师,而且还忘记了要和国师联通一气呢?

李二陛下心中有点不是滋味儿。

只不过,还没有等到他想好,怎么继续施展接下来的谋划,就听到国师江枫继续在那里发话了。

“虽然我们的确不好查,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查出来。”江枫话锋一转。

顿时所有人的心思,都顺着江枫来了。

“地下沟渠不好查,但是一切的犯罪其实都有迹可循,地下沟渠找不到征据,我们却能在其他地方找证据。”

李二陛下连忙问道:“国师,此言何意?”

江枫抱拳施礼,回道:“陛下,我们不能从地下沟渠入手,却能够从这些工匠入手,这些人,必然会有一个内应。”

这就直接排除了那些大臣的嫌疑了。

也就相当于是说,这一次的泄题都是工匠所为,何他们无关了。

“我相信各位都是大唐忠心耿耿的忠臣,必然不会泄题,如今最关键的就是找出这工匠中的细作了。”

江枫转身看向了蹲在地上差不多已经一个时辰的工匠们,他们的脸色这个时候已经苍白起来。

他们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工匠,到印刷局也是为了某一个生存的活计。

没有想到,却摊上了大事情。

正当江枫想着要怎么找到那个人,才能够帮助李二陛下找到“真凶。”

却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

有一个人突然站了起来,然后扑向身边的金吾卫,抽出他手中的刀,就想着自杀。

薛万钧自然不会让他如意,正在他好不容易抽出金吾卫腰身上的大刀时,薛万钧已经大步跨出去,然后一个飞踢。

“嘭!”

那个工匠直接被薛万钧体中,到飞出去。

然后就被赶上来的金吾卫给抓住了,一只胳膊直接废了。

一切发生的太快了。

只有一直盯着工匠的薛万钧发现了此人的动作,直接制服了他。

“此人应该就是内贼了。”

江枫也反应过来,然后对李二陛下说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来人,押下去严加审讯,朕想要知道,到底是谁,竟然做出如此欺君罔上之罪!”

“喏!”

薛万彻和大理寺卿躬身施礼,然后带着内贼下去了。

江枫又对李二陛下说道:“既然此事已经了了,臣就先回去了。”

李二陛下挥挥手。

一点儿也没有想要夸奖江枫的意思。

实在是刚刚心中跟着七上八下的,现在都还有一些惊魂未定。

要不是自己安排的人机警,怕是真还不知道这个局会如何发展下去。

“你们也先回去,明日科举如期举行。”

大臣们躬身施礼。

“喏!”

李二陛下回到了书房之后,这才大大地呼了一口气。

同时,也在想着,自己这个局,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或者是接下来,又该如何做。

世家的那些个人,已经不能让他们继续身在这朝堂之上呼风唤雨、指手画脚了。

大唐已经不需要他们。

江枫回到府上,见到自己的任务进度已经完成了百分至八十。

只等一个结局!

第104章告别

要说这大唐第一狠人,那估计也就只有李世民首当其冲了。

弑兄杀弟。

这已经是过去式了。

如今更是直接以科举考试布局,然后把世家拉下水了。

第二天的科举考试,那当真是万众瞩目。

大家都知道,科举考试的卷宗已经被人泄露出来了,这简直是和建造学宫一样,差不多大的那种爆炸新闻。

要知道,在我们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和仙人弟子的大唐国师江枫带领下,大唐朝着无比强盛以及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发展。

结果突然有一天,有人竟然在大唐最为重要的科举考试上犯了罪,还是要杀头的罪。

很多人都想要看一看,在这样的突发情况下,大唐朝廷会怎么办?

关键是那些个参加考试的学子,一个一个也都神色各异。

有的自诩君子之风,根本就没去打听卷宗题目,有的倒是打听了,也不知道自己得到的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

因为仅仅几天时间,科举考试的卷宗题目就有了好几个版本,每个传出来的消息,都说自己知道的绝对是真的。

这也就导致科举考试卷宗题目有很多版本。

学子们进入考场的时候,非常严格,每一年都会搜出来一些想要舞弊的学子。

毕竟如果能够顺利进入三甲,也就相当于是成为了大唐官员,一本万利的事情啊。

总有人想要赌一下。

一千位考生进入了考场之中,这一次舞弊的人很少。

等到卷宗发现的时候。

不少考生开始唉声叹息,有一些都直接要流泪了。

因为他们好不容易买来的消息,竟然是假的,要知道,他们可是花了钱的啊!

还有一些,自然高兴的忍不住想要手舞足蹈了。

没有想到,买来的消息,竟然是真的,思考了几天,对于答案早已经准备好了。

还有一些,自然和往常考试一样,沉着冷静应对,对于自己也有着信心,且坚持君子之风、行事真诚。

一天的考试,很快就结束了。

等到第二天,一件足以轰动整个大唐的大事随之而来。

首先,有学子举报他们购买消息的那些贩子,还有人举报,他们是从五姓之家的几位管事手中买到的消息,竟然是真的。

这还不算什么。

王家一学士,直接站出来举报,王家家主安排人泄题,给了自家的学士。

不仅是王家,还有元家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然后,印刷局的工匠也招了。

他并没有真的把答案传出去,而是作为内应,等到时候为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泄题的罪行背锅而已。

此人最后是忍受不住酷刑,也不能自杀,实在是忍不住,才招了。

这一下子。

科举考试泄题的罪行,也就直指王珪、崔敦礼两人。

作为当事人。

他们在早朝之后就被抓了。

当真是懵逼,然后百口莫辩了。

因为连他们培养的学士,都直接检举他们。

人证物证具在。

这还不算,王家、崔家等这些在朝为官的,或者是在地方为官的,又或者是学士,他们所犯的罪行,都被御史台检举了。

突然就好像是一张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