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也就要成为一个笑柄了。
当真是厉害!
要说老狐狸,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老狐狸啊!
他们要是早就想到了,也不至于如今不仅没了地契,也没了手中的学士,更没了学子。
“高,实在是高啊!”
江枫感叹了一下。
李二陛下松了一口气,却又开始想对策。
如今这不好调查,而自己让人严查,到时候查到的方式和国师并不一样,岂不是不能让人信服。
可是如果用国师的方法,那又要如何制造征据呢?
当真是让人头疼。
自己怎么就答应了要找国师,而且还忘记了要和国师联通一气呢?
李二陛下心中有点不是滋味儿。
只不过,还没有等到他想好,怎么继续施展接下来的谋划,就听到国师江枫继续在那里发话了。
“虽然我们的确不好查,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查出来。”江枫话锋一转。
顿时所有人的心思,都顺着江枫来了。
“地下沟渠不好查,但是一切的犯罪其实都有迹可循,地下沟渠找不到征据,我们却能在其他地方找证据。”
李二陛下连忙问道:“国师,此言何意?”
江枫抱拳施礼,回道:“陛下,我们不能从地下沟渠入手,却能够从这些工匠入手,这些人,必然会有一个内应。”
这就直接排除了那些大臣的嫌疑了。
也就相当于是说,这一次的泄题都是工匠所为,何他们无关了。
“我相信各位都是大唐忠心耿耿的忠臣,必然不会泄题,如今最关键的就是找出这工匠中的细作了。”
江枫转身看向了蹲在地上差不多已经一个时辰的工匠们,他们的脸色这个时候已经苍白起来。
他们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工匠,到印刷局也是为了某一个生存的活计。
没有想到,却摊上了大事情。
正当江枫想着要怎么找到那个人,才能够帮助李二陛下找到“真凶。”
却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
有一个人突然站了起来,然后扑向身边的金吾卫,抽出他手中的刀,就想着自杀。
薛万钧自然不会让他如意,正在他好不容易抽出金吾卫腰身上的大刀时,薛万钧已经大步跨出去,然后一个飞踢。
“嘭!”
那个工匠直接被薛万钧体中,到飞出去。
然后就被赶上来的金吾卫给抓住了,一只胳膊直接废了。
一切发生的太快了。
只有一直盯着工匠的薛万钧发现了此人的动作,直接制服了他。
“此人应该就是内贼了。”
江枫也反应过来,然后对李二陛下说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来人,押下去严加审讯,朕想要知道,到底是谁,竟然做出如此欺君罔上之罪!”
“喏!”
薛万彻和大理寺卿躬身施礼,然后带着内贼下去了。
江枫又对李二陛下说道:“既然此事已经了了,臣就先回去了。”
李二陛下挥挥手。
一点儿也没有想要夸奖江枫的意思。
实在是刚刚心中跟着七上八下的,现在都还有一些惊魂未定。
要不是自己安排的人机警,怕是真还不知道这个局会如何发展下去。
“你们也先回去,明日科举如期举行。”
大臣们躬身施礼。
“喏!”
李二陛下回到了书房之后,这才大大地呼了一口气。
同时,也在想着,自己这个局,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或者是接下来,又该如何做。
世家的那些个人,已经不能让他们继续身在这朝堂之上呼风唤雨、指手画脚了。
大唐已经不需要他们。
江枫回到府上,见到自己的任务进度已经完成了百分至八十。
只等一个结局!
第104章告别
要说这大唐第一狠人,那估计也就只有李世民首当其冲了。
弑兄杀弟。
这已经是过去式了。
如今更是直接以科举考试布局,然后把世家拉下水了。
第二天的科举考试,那当真是万众瞩目。
大家都知道,科举考试的卷宗已经被人泄露出来了,这简直是和建造学宫一样,差不多大的那种爆炸新闻。
要知道,在我们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和仙人弟子的大唐国师江枫带领下,大唐朝着无比强盛以及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发展。
结果突然有一天,有人竟然在大唐最为重要的科举考试上犯了罪,还是要杀头的罪。
很多人都想要看一看,在这样的突发情况下,大唐朝廷会怎么办?
关键是那些个参加考试的学子,一个一个也都神色各异。
有的自诩君子之风,根本就没去打听卷宗题目,有的倒是打听了,也不知道自己得到的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
因为仅仅几天时间,科举考试的卷宗题目就有了好几个版本,每个传出来的消息,都说自己知道的绝对是真的。
这也就导致科举考试卷宗题目有很多版本。
学子们进入考场的时候,非常严格,每一年都会搜出来一些想要舞弊的学子。
毕竟如果能够顺利进入三甲,也就相当于是成为了大唐官员,一本万利的事情啊。
总有人想要赌一下。
一千位考生进入了考场之中,这一次舞弊的人很少。
等到卷宗发现的时候。
不少考生开始唉声叹息,有一些都直接要流泪了。
因为他们好不容易买来的消息,竟然是假的,要知道,他们可是花了钱的啊!
还有一些,自然高兴的忍不住想要手舞足蹈了。
没有想到,买来的消息,竟然是真的,思考了几天,对于答案早已经准备好了。
还有一些,自然和往常考试一样,沉着冷静应对,对于自己也有着信心,且坚持君子之风、行事真诚。
一天的考试,很快就结束了。
等到第二天,一件足以轰动整个大唐的大事随之而来。
首先,有学子举报他们购买消息的那些贩子,还有人举报,他们是从五姓之家的几位管事手中买到的消息,竟然是真的。
这还不算什么。
王家一学士,直接站出来举报,王家家主安排人泄题,给了自家的学士。
不仅是王家,还有元家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然后,印刷局的工匠也招了。
他并没有真的把答案传出去,而是作为内应,等到时候为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泄题的罪行背锅而已。
此人最后是忍受不住酷刑,也不能自杀,实在是忍不住,才招了。
这一下子。
科举考试泄题的罪行,也就直指王珪、崔敦礼两人。
作为当事人。
他们在早朝之后就被抓了。
当真是懵逼,然后百口莫辩了。
因为连他们培养的学士,都直接检举他们。
人证物证具在。
这还不算,王家、崔家等这些在朝为官的,或者是在地方为官的,又或者是学士,他们所犯的罪行,都被御史台检举了。
突然就好像是一张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