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3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家的忠心耿耿,可是一旦她不在了,谁来彰显马家和秦家的这一份忠心?

秦家的几位,能力出众的没几个,马家更不用说。

这也是为何,秦良玉冒着被弹劾的风险,也冒着被崇祯皇帝怀疑的风险,要和刘家结为儿女亲家。

如今,身体恢复过来的秦良玉,又成为了一个能够上马安邦定国的女将军了。

江枫带着顾炎武还有翩翩来到了都江堰,这里算得上是古代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

还是很早很早之前建立起来的。

“顾兄以为这都江堰如何?大运河又如何?”江枫看着波涛,对顾炎武问道。

已经对江枫的身份有了一些猜测的顾炎武,在听到江枫的话之后,下意识地放低了身态。

“都江堰乃是利国利民之大工程,当年可能因为修建这一座都江堰而死了很多很多百姓。

但是却也是值得的,如今有了这都江堰,这汉中也就不会出现洪水的侵袭,还能够灌溉。

一个工程便可以惠及汉中的万世之百姓,的确是值得后人去敬佩。

而大运河同样如此,有了这一条河流,南北之地的距离才会变得更短了。

从紫禁城到江都,只需要大舟顺势而下,便能够缩短很多时间。

关键是,南北的货物也可以通过这一条大运河往来。

都说当年的杨广乃是暴君,但是在顾某看来,他还是做了很多很多事情。

开科举、凿运河、平吐蕃等等,只是此人却又好大喜功,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想要修建一座高大的城墙,还想要凿开一条长长的运河。

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一个一个都开始哀声哉道,就连那些个大臣都看不下去了。

两相对比,功过相抵吧。”

顾炎武明白对方是再试探自己的想法,他也没有丝毫隐瞒,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江枫点点头,说道:“其实那时候的大隋朝就像是彼时的大明,都处在一个内忧外患之中。

只不过,大隋的内忧大于外患,一个突厥和高丽并不能掀起大浪,不足以强大到让中原之地的诸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而现在的大明不一样,外患大于内忧,大明用了几十年的布局,才有了辽东现在的局面。

你说,一旦大明内乱不断,最后国运败坏了。

到时候,谁还能去阻止北方鞑奴的铁骑?

靠着那些个农民出身的叛军,还是那些没多少装备,也没有太大忠心的商贾或者是世家豪族?

或许,在见到鞑奴的铁骑之后,他们是第一个放下了身段和底线,直接跪在了鞑奴的面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可是谁又真的看透了?”

顾炎武蹙着眉头不说话了。

这是江枫第一次在他的面前谈起现在的大明现状,他也根据江枫的话,试着推演了一番。

发现一旦大明的内乱更盛,到时候中原大地自己人互相残杀,鞑奴趁机发展壮大。

除了那几个手握重兵的将军,还有谁能够拦住鞑奴的铁骑?

而这些将军要是因为内乱而战死,又或者是因为其他而被杀,还会有谁来阻挡鞑奴的铁骑?

当年的大隋之后,会有千古一帝唐太宗。

现在的大明靠谁呢?

这么一想,顾炎武总算是明白了。

大明国师为何要致力于改变,致力于肃正朝纲,致力于凝聚民心。

就是为了能够让大明内部稳定下来,让百姓足以休养生息。

也为了让大明的边军可以继续抵御鞑奴,从而不让他们再有机会南下入侵中原。

除了大明,已经没有谁还能够抢救这个王朝了。

“顾某明白了。”

他是真的明白了,心中突然升起了一股和以前不同的意愿。

他本还想着继续踏遍整个大明大好河山,再去看一看各地风土人情,同时,还要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但是现在,他觉得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六百四十五章 锦囊计、大明的皇家银行

崇祯皇帝在江枫走后不久,按照当初的约定,打开了第一个红色的锦囊。

上面写着的是关于大明皇家银行的建设。

这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改革,并且可能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问题。

毕竟现在的大明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钱庄,一旦皇家银行建立,这些人的钱庄,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可是皇家银行的建立,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壮举,关键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帮助他这位大明天子更好地治理天下。

这种诱惑让他不得不下定了决心。

当内阁首辅韩癀、六部尚书到了御书房,听到崇祯皇帝对民间钱庄的生意感兴趣的时候,几个大臣都警惕了起来。

实在是从仙人降临,成为国师之后,大明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他们这些大臣感觉都有一些惊心动魄。

要不是有一个仙人在,要不是那一番业火,要不是皇太极被杀了,辽东稳定了,一番改革也的确有着一些成效。

他们这些人是绝对不会支持这些个改革,也不愿意进行这样的改革。

废除锦衣卫的时候。

他们就承担了非常大的风险,被一些大儒或者是迂腐之人给骂的狗血喷头。

后来科举考试的改革,更是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他们这些内阁大臣还有六部之人,直接就被读书人说成是大明七贼。

什么卖国贼不是山西之地的晋商,也不是张家口的范家,而是这朝堂之上的内阁首辅韩癀,是六部的那些个大臣。

他们为了谄媚崇祯皇帝,为了迎合大明国师,才会做出这些事情来。

完全就是不顾祖宗礼法,也不顾祖制,便胡乱作为。

不仅仅废除了监督他们的锦衣卫,以后就可以随便行贪墨之事,现在还要改革科举,好方便他们自己人直接进入官府为官。

反抗的声音很大,一些大学士还直接点名道姓,辱骂朝堂的官员。

最后就算是被官府的人抓起来打了板子,那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甚至是出现了不少的读书人,直接跪在了皇城的外面。

反对大明对科举进行改革。

要不是大明国师出现,以预知未来的手段,让一些读书人无地自容,让几个卖国求荣之贼子现了原型。

可能他们真的要被这些个读书人给逼迫的直接退了位。

废除锦衣卫的事情,也不是他们所为啊!

完全就是仙人提出来之后,崇祯皇帝一声令下,就直接被废除了。

然后孙承宗就带着人开始清查锦衣卫。

朝堂之上自然出现了几个反对的声音,可是在崇祯皇帝置之不理,在一些大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