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院,到时候对于大唐的百姓来说,便是一个天大的福利。

这个时代的人,其实还在纠结于传家接代,所以不知道多少父母,会把自己家的女孩子,给放弃在别人家的门口。

有的甚至是直接动手,制造了人间惨剧。

郑宛身边的小书童,就是从别人家买过来的,当初那个家庭知道自己的娃能卖钱。

欢喜地收下了钱财,然后一点儿不舍都没有,顺手就把孩子给推出去。

就像是推一个货物一样。

如若有了孤儿院,这些个被丢弃的娃,多少会有一个容身之所。

江枫继续问道:“建立孤儿院并不是很难,如今大唐有人力和物力在九大州建立孤儿院。

然则,建好了之后呢?怎么管理,怎么去支撑这些孤儿院的花销,怎么收容那些个孤儿。

因为有一些孤儿,连路都不会走,怎么去孤儿院。而就算是被人送去,难道就真的是孤儿。

到时候,大唐其他的那些父母,见有此孤儿院,直接把自己的孩子全送进去,养个五六年之后再强行领出来,你又如何?”

李承乾知道想要做成一件大事业,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当初,他就想着要做一件大事业,可是一直没有机会,父皇和国师也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如今机会来了。

但是,他的准备却并不足。

“你现在知道你父皇的难处了吧,大唐很大,所以每一天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比如南方出现了洪涝,需要救灾,北方出现了干旱,需要救灾。

边关出现了问题,需要整治,大唐还需要走向更加强大的一天。

你现在仅仅是想要建立孤儿院,却还没有到达,要让这个孤儿院能够长久存在下去的想法。

这叫做深谋远虑,不能只顾眼前,建造孤儿院,不是建造一座院子,收容孤儿,那么简单。”

李承乾拱手说道:“国师,受教了。”

郑宛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看着,她突然明白了,为何大唐皇帝陛下,要让太子跟着国师一起了。

如此言传身教,大唐的未来,必定会出现一个和现在的陛下一样的韬武略的明君。

“嗯,这件事情,会当作一个课程,高明、青雀,你们两个都要好好想一想,也可以互相交流。

下午,我要看看你们对于建造一座孤儿院的谋划结果。”江枫喝了一口茶,对李承乾和李泰说道。

“喏。”

“这,是你们两人写出来的?”

李二陛下看着手中的奏章,对李承乾和李泰问道。

这还是他第一次收到太子的奏章。

李承乾上前回道:“父皇,这些都是我和青雀想出来的,然后有几个地方,是国师指正和添加的内容,最后才完成这一个奏章。”

以前李承乾从不敢正面面对自己的父皇,总是低着头,又或者是唯唯诺诺。

因为李二陛下的气场,很强大。

他没有分清楚,自己是帝王,还是一个父皇,总是想着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也彰显自己英明神武的一面。

看起来,的确是想要教导自己的儿子,想要培养太子。

然则,看看最后的结果就知道。

在没有一个亲情的帝王之家,发生那些个不和的事情,也是理所当然了。

册封李承乾为太子。

却又十分宠爱李泰。

这样的结果就是,让李承乾和李泰成为了对方的假想敌。

一个皇子,对太子之位产生了幻想。

太子则是知道自己位置不保,想要尽力保住身下的位置,自然要消灭一切可能抢他位置的人。

而现在,李二陛下的表现并不强烈了。

李承乾的能力其实也不差,最关键是,他是太子。

至于李泰,他已经明白,自己的大哥是大唐将来的帝王,他是大唐未来的王爷。

江枫和李二陛下的谋划就是,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兄弟两个人如果能够强强联手。

最起码,还能保护大唐国祚一百年之久。

“既然已经有了想法,那就去做吧。”李世民把奏章还给了李承乾。

“想当年,父皇和你这般大的时候,已经能能武,成了一员偏将,带着将士们平叛。

你现在也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思考。大唐的确看起来歌舞升平,然则其实还有很多百姓在受苦,还有很多百姓在劳苦。

你能建造孤儿院,为大唐百姓做一件大好事,也是应该,父皇很欣慰。”

李二陛下夸奖了一番,也称赞了一番李泰,帮助他大哥的行为。

这一次,他没有把主次颠倒,已经定了太子,自然是要把天平,倾向于太子。

就算是其他皇子再怎么优秀,也不能给他错误的幻觉,以免生出危险的心思。

“朕的国师,犹如武王得姜尚!”

这就是李二陛下如今的想法。

第66章开始犯错的陛下

从贞观元年到现在,差不多四年半的时间。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完成了大唐崛起的大业,真的不容易。

强大起来的速度,也超乎了李二陛下的相像和预料。

有着百万大军的突厥,犹如一只猛虎,随时会咬一口大唐这块肥肉的北方蛮夷。

仅仅是一场大战,就完全消灭了。

那被载入史册的战争。

是他主持,且御驾亲征,功劳自然也要归功于他这位英明神武的帝王。

李二陛下所得的如今的荣耀,所得的如今的盛世大唐,所得的如今的疆土。

全都来自于仙人弟子。

是自己在登基之初,经受仙人指点,流落到了仙人,遇到了仙人弟子江枫。

从这之后,大唐才快速强大起来。

有着亩产千斤的粮食。

有着几十万免费的苦力,有着雄厚的实力。

一座座高楼大厦在平地被立起。

一座座水库和沟渠在平地出现。

一条条官道,通往九州大地。

每一年的朝会,万国来朝。

突厥的可汗、高丽的使者、吐蕃、岭南、梁师都、天竺、东瀛等等。

然而,人不能因为看到了一点儿曙光,就倒在了胜利的前夜。

李二陛下就是这种野心强大,控制力也强大,可是却也有得意忘形的时候。

百姓们过上好日子不假,国库充盈也不假,有着很多劳动力,更是不假,这些劳动力还是免费的。

所以,李二陛下就想到了修建行宫。

这种就是典刑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朝会才刚刚确定,要帮助太子建立孤儿院,不是建造一座,而是十八座。

不过几天,皇帝却又要建造行宫。

这皇帝的行宫自然不能是像孤儿院那样简单,最起码,一个行宫能够建造九个多的孤儿院了。

听到李世民要修建行宫了,魏征是第一个站出来反驳的。

“陛下,大唐之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前不久,大唐皇城还发生了贼人胁迫孤儿的事情,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