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狼烟四起,辽东乱局不断。
没有人关注到这个大明强盛起来的最后一点儿机会。
如果徐光启能够把番薯以及土豆给种出来,并且推广出去,到时候饿死之人也就少了。
农民有了吃的,自然不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各地抢粮食,攻打官府。
只不过,时不我待。
徐光启在崇祯六年左右便死了。
当真是英年早逝。
“国师,这几何原理原来如此复杂,臣当真是开了眼界。”徐光启从图纸上面抬起头。
有一些不敢相信,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江枫拿过图纸,直接说道:“其实算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以你现在一个人的能力,也完全学得会。
我这里有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如果你能够做到,大明天下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
徐光启有一些为难,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个能力,能够对现在的大明实现力挽狂澜。
“国师,臣,臣的能力有限,担不起大任吧,要不,臣还是继续钻研算术?”
徐光启直愣愣地说道。
换了其他人,早就已经行大礼,然后聊表忠心了。
要知道。
这国师府的后厨,每天都会用不少的稿纸来生火做饭,上面不乏一些名士所做出来的诗歌文赋。
还有一些官员的拜帖,又或者是上表文赋以证明自己的忠心。
结果都被江枫让厨子给烧了。
迄今为止,也就召见了徐光启一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徐光启一下子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都想要知道。
大明国师,突然出现的仙人,接见了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到底是有什么事情。
崇祯皇帝吃完了比较美味的一餐,看着徐光启的履历,才突然发现,原来大明还有如此大才之人,原来自己的身边就有着这样一位能臣。
连忙让人找到了以前徐光启的一些奏折,开始重新查看起来。
这一查看。
心中后悔不已,也对江枫这位国师更加感恩戴德了。
徐光启的《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各种条令和法典当真是利国利民之策。
“朕有大明国师,实乃三生之幸!”
崇祯皇帝由衷地感叹着,对于江枫的信任差不多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
江枫说什么,崇祯皇帝都会相信那是真的。
“我交给你的任务,其实并不是很重,也算得上是你这些年钻研的其中之一。”
徐光启疑惑不解,自己钻研的那些,哪一个能够真正力挽狂澜,建造前所未有的盛世?
突然,脑袋里面灵光一闪。
“国师所言,是农学?”徐光启连忙问道。
江枫点头,悠悠地地说道:“陕西之地之所以出现了大动荡,以至于民不聊生,便是因为粮食。
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援陕西,而三年大旱,也让陕西之地颗粒无收。
就算是江南水乡,也不能达到一种养活大明天下人的粮食产量。
你所研究的甘薯等农物,其实也算是高产之物,不过,我这里还有更加高产的。”
江枫让人拿出三木箱的物品。
红薯、土豆、玉米。
不管什么时候,都离不开这三样。
因为它们算得上是非常高产的农物,土豆适合陕西、陕西之地,玉米是个很多山地,红薯不必说。
只要是有一口吃的,就能够稳定大明内政。
徐光启上前,拿起玉米观看了一下,并且扣了一粒,放在口中咀嚼了一下。
发现味道很不错,有一些甜味儿。
至于红薯和土豆,他已经见过,并且找了庄子种下来。
因为种子有限,收获不是很多。
“这里是这三样高产农物的耕种方法,你要做的就是现在京师之地耕种,最后把种子下发出去。
让大明所有的农民都能种上这高产的农物,也就能够拥有更多粮食。”
徐光启轻轻地放下玉米,走到江枫面前,行了一个大礼。
“臣定当不负国师之重托!”
“在此,臣也为大明天下万民,感谢国师之救命之恩!”
第六百零八章 多尔衮、见到白衣之人就逃吧
想要马儿跑,就必须给马儿草。
江枫之所以找到徐光启,让他去完整种植高产农物的任务,就是此人是这方面的专家。
大明时期唯一有机会振兴大明的大才者。
只是可惜了。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不然以徐光启真的种出来番薯,然后开始推广出去,大明的起义大军或许会慢上很多。
而现在,江枫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大明境内的起义大军很难起来。
陕西之地有洪承畴镇守,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给了他那么大的权力,也已经表达了要肃查贪墨之事的决心,他必然不敢胡作非为。
至于山西的晋商和张家口通敌卖国的问题,有了孙传庭之后,也能够解决。
而辽东之地,就算是袁崇焕再不行,现在多少也能够守得住。
所以大明有了机会来休养生息,改变制度,建立一个公正、效率比较高的大明王朝。
当崇祯皇帝听完徐光启的奏报之后,看着三个木箱,颤抖着身体。
他站起来,伸出手,拿起一个红薯,又拿起一个玉米。
眼中的光芒,比看到了曹化淳呈上来的钱财还要强烈,那种灼热以及希望之光,让徐光启也明白了万岁爷的难处,心中更是坚定了要推广这些高产农物的种子的想法。
“徐卿,大明之地种上这个高产农物,需要几年的时间?”崇祯皇帝迫不及待地问道。
徐光启回答道:“启禀万岁爷,红薯需要一年便可,玉米需要两年,土豆需要三年。”
有介绍了一些红薯的种植之法,还有红薯的产量。
崇祯皇帝直接放下玉米,看着一箱子的红薯,就像是看着无价之宝一样。
“国师啊国师,你让朕又该如何感谢你?”
崇祯皇帝回到了位置上,心中不禁又有了一些感慨和唏嘘。
自己有了国师的辅佐,能够中兴大明。
对于国师的这种恩重如山的情义,他当真是无以为报。
现在就算是真的让出这半壁江山,和江枫一起分享大明的江山社稷,他都是愿意的。
在崇祯皇帝的心中,没有江枫这位突然降临的上仙,也就没有了现在的大明。
在当初见到奇女子柳如是的时候,他就有了一些猜测。
柳如是散尽家财为了抗击鞑子,肯定是鞑子做了什么让大明子民非常愤怒,并且不得不抵抗的事情。
联想到了年关的时候,鞑子破关而入。
崇祯皇帝猜想,没有江枫这位仙人降世,可能京师真的会被鞑子给攻破了。
他这位登基刚刚两年的大明皇帝,也会因为这一场战火而死去。
徐光启低着头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