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4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也会有追求,同样,也会有他们的晋升机会。

而已经年迈的一百零八天将之中的一些将领,早已经解甲归田,成为了地方上的一个虚职的武将官职。

拥有着官家的丰厚赏赐,以及自己这些年奋战得到的爵位,和封地。

这些个武将也成为了当地的豪族。

不过豪族多了,其实也就变得平常了,有人是靠着军功争取来的。

也有是靠着经商,成为了当地的富商,然后积累起来的人脉和声望。

至于贫富差距。

在每年的大迁徙之下,青州、徽州、荆州、陕州、益州、蜀州等地,都不是很大。

真要是穷苦的人,早就迁徙走了。

毕竟到时候可以获得一笔钱财,还能够获得宅院和土地,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人。

在新的地方,或许还能够有机会发展成为一个豪族。

就像是有人说的,这就是一个风口,就算是一头猪,站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

再贫穷的人,在迁徙之后,也会有机会获得财富成为当地的豪族。

而一百零八天将的职位,却是固定不变的。

老将解甲归田,新的将领就会通过层层选拔,补上去。

但是却不会获得上仙的金丹。

毕竟真正的一百零八天将,可是神明的转世。

而第一位一百零八天将死去的时候,可是显露了真身。

天空中出现了一道门。

正是上仙所言的南天门。

这是很多人都看到了的景象。

赵构看到了奏报之后,也是更加想要做好一个帝王了。

一点懈怠的心思都没有了。

等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等到了第一个白日飞升的天将。

不容易啊!

而那些个士大夫们,却都十分羡慕。

心中那点自命清高的性子,已经不敢在武将面前显露了。

真要是得罪了神明。

他们以后要是被报复了,真的是哭的地方都没了。

要是子孙后辈也被牵连了。

那是后悔都来不及。

至于大宋延续了百年的士大夫制度,其实在江枫出现之后,就已经被推翻了。

到现在,第一个天将死后白日飞升。

算得上是正式宣告没落。

文官和武将对于大宋而言,也是同样的重要。

地方上的治理,不能没有文官,也不能没有武将,一个是政令和政策上的,一个是绝对的武力镇压上的。

而在这之后。

大宋的行在又从大理寺分离出来两个部门。

原身大理寺专门负责抓捕、调查、审理那些一般的罪犯,至于定罪。

则是要有法院来根据大宋律法定罪。

在这法院内,除了法官之外,还会有各自的状师。

状师的作用,便是要为自己的责任人减轻罪犯,又或者是为责任人状告的对方加重罪罚。

至于刑部,则是成为了处理官员以及大型犯罪的部门。

当然,也会协同大理寺一起办案,毕竟人口多了,犯罪率自然也会随着提升。

只不过,在这个没有高科技的时代,很多案子,是没有办法完全调查清楚的。

毕竟在荒郊野外犯下了错,没有监控,也没有证人,更没有指纹鉴定又或者是血液坚定等等,想要查处真凶,那是非常困难。

但是大部分的犯罪,大理寺还是能够调查清楚的。

在这之后,地方上的官职又进行了细分,那就是州牧不能掌握地方上的财政。

一切赋税以及财务,都会由户部掌控。

当地官员的俸禄,自然是户部来拨款下发,而赋税也是当地的户部官员负责收取,不会经过州牧之手。

也算是再一次削弱了州牧的权柄。

没有了兵权,州牧自然不可能拥兵自重,当然也可能暗中招兵买马。

但是没有了财政,州牧也就很难自己筹备钱财。

因为监察部可是能够监督州牧的,一旦州牧敛财,是可以直接上报。

到时候朝中的监察部的尚书、刑部尚书、大理寺少卿会亲自形成三司会审。

对州牧进行调查。

要是发现了州牧犯错,自然会对州牧的所有罪行进行上报。

官家会给出一定的惩罚。

在多重严格的监督之下,真想要拥兵自重,是不太可能的。

有了这样一个保障。

大宋的发展自然也是越发的有序,有了秩序,速度自然也就快了起来。

发展的速度快了。

按照中原百姓们的想法,必然是要把自己的小家发展成为一个豪族。

所以这人口的增长其实也在加快。

江枫的声望值也就能够一直提升,进度条也在加快。

建造盛世。

在皇权至上的时候,还有这一个强大的系统,其实也并不是很难。

第五百八十一章 江上仙白日飞升

可以说,江枫是把后世的一些制度,能够搬过来用,那就搬过来用。

在大环境之下。

一些看到了如此大力改革之后的好处的官员,还有那些年轻的刚刚进入仕途的学士们,也都在大力推行。

因为这样做,他们可以获得很多很多的好处,也能够有机会趁此机会更上一层楼。

以前都是浑浑噩噩,似乎不知道什么叫做入仕为官。

都觉得身在行在,便是这入仕为官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高的荣誉。

但是当行在的职位慢慢地变多了,并且形成了一个议会制度之后。

大家的这种心思也就没有了。

什么皇帝身边的红人?

又或者是宰相门前三品官?

都不存在了。

大宋现在的宰相已经不是一位,更不是左右宰相,而是十几位。

这些都是涉及各个部门的大臣,拥有着知悉权以及议会中的投票权等等。

当一个制度越发的精细,并且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时候。

社会自然会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而面对大宋的步步紧逼,并且长线作战,精兵强将之下。

蒙古自然是节节败退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经过了这些年的练兵备战,大宋的将士们并不像是靖康之前的禁军。

所为八十万禁军,那就是一个笑话。

而现在的大宋八十万大军,绝对不是一个笑话。

他们所向披靡。

蒙古的骑术再高,也挡不住大宋的各个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

攻城略地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演习了差不多几百遍了。

短短三年的时间,蒙古大军接连败退,最后直接撤到了北海之上。

大宋拥有了一个广袤的草原之地,开始养牛养羊养马,用草原来补给中原之地。

面对西域之地的沙漠化。

自然还是要防风固沙,治理河源之地,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

也是为了给退下来的士兵一个能够生存的基本,这些士兵,大宋不能不管。

可是却也不能直接撤回到地方,进入本来就开始拥堵的都城和关内。

在城建部的建议之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