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从北到南。
各地都发生着监察部、刑部、大理寺捉拿犯人的身影。
这才让那些个以为官家回到了汴京城,就可以继续贪图享乐的官员,吃了一惊。
却也没那个机会逃跑了。
至于直接反抗,那是不可能的。
地方上的那些个守军,或者是说那些个聚集起来的乡绅鼓动的村勇。
在大宋的铁骑之下,根本就不值一提。
就像是当年他们在面对大金的铁骑是一样的,根本就打不过。
而且,反抗之后的结果,便是人头落地,全家流放。
不反抗,倒是能够依法治罪、该抄家的抄家,该流放的流放,最起码还能够活着。
而监察部这般风风火火的动作。
着实让整个行在都惊讶了,纷纷上表询问官家,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构也不太明白。
反正是听从了上仙江枫的建议,对整个大宋进行清肃,从而以正监察之名。
说到底,他这个大宋的官家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要这般做。
直到第一份监察部的奏章,出现在了行在的时候。
赵构才明白。
原来,他的这个大宋还是和以前一样千疮百孔。
北地那新任命的官员,所做的事情,竟然比那些个大金还要惨无人道。
这就是他的大宋学士,这就是他亲自任命的官员。
“岂有此理!”
赵构直接把奏折摔在了宰执的面前。
赵鼎躬身上前,捡起来奏章,打开一看,顿时脸色苍白。
“请官家息怒!”
先是把奏折给了吕颐浩,然后便连忙安抚气愤的官家。
他也没有想到,地方上的官员竟然是这个样子的,还说什么自己就是王法,自己就是这个一县之地的官家。
这明显就是欺君罔上、罪无可恕!
随着这个奏折传开,不少人也都沉默了,不在说话了。
因为他们在这汴京城的行在中天天累死累活地处理公事,为的就是能够让大宋恢复到以前的丰享豫大之中。
也是想要让自己的才能有一个展示的机会,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累死累活,有人却能够在地方上肆意欺压百姓,然后自己倒贪图享乐起来了。
对于这些道不同的人,行在的官员是没什么话说了。
如果是按照以往,其实他们肯定是要出面维护一下,怎么说,这也算是官家和臣子之间的一种争斗。
官家要打压或者是按罪处置一个臣子,他们这些人必然要求情,不然等到自己犯了错,那就没人愿意站出来了。
可是现在这种事情。
他们站出来,反倒是会让官家对整个行在的大臣都会产生疏远和猜疑。
这是他们不想见到的情况。
而随着监察部的人呈上来更多的奏折之后,整个行在做事情都开始小心翼翼了。
十分担心这监察部的人,看到了他们偷懒不作为。
一些一心只读圣贤书,考取了功名的人,却因为死读书,并不太适合这种高强度下的工作。
最后只能是辞官。
对于这些人,赵构也直接挥挥手,放了他们。
用上仙的话来说,这就是万里挑一,总会有大才趁着这个机会慢慢地被提拔上来。
如果大臣的职位一直不变动,有一些人就失去了晋升的机会。
到时候德不配位,可能会出现很多。
从而让大宋的行在变得慵懒起来,对于他的无上功德会有一些影响。
十分在意自己的无上功德的赵构,自然连忙遵从。
于绍兴四年的春天,开启了更大规模的科举。
现在的大宋收复了失地,却因为人口问题,一直没能够快速发展起来。
大宋和大金还有西夏以及大辽,终究还有一战。
但是不会是现在。
因为北方的草原上,一个雄主正在崛起。
大金、西夏、大辽到时候就会成为大宋和北方那雄主之间的炮灰。
怎么也要让他们先挡上一会儿。
第五百五十三章 江上仙再言未来
在皇权存在的时代中,就不可能会有一个完全公正或者是长治久安的制度。
因为任何一种制度最后都有可能被皇权给推翻了,从而变成了皇权至上。
就好比是每个王朝都有着自己的制度一样。
从什么九品中正制到三生六部制,又或者是宰相、丞相,又或者是内阁首辅,还有什么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等。
说白了。
这都是皇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制度罢了。
但是从隋唐形成的三省六部制度,却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晚上的官员制度。
而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更是不必说。
这是比什么举孝廉,又或者是世家大族掌控朝堂要好多了。
只不过到了大宋现在。
如果没有一个靖康之变,如果没有江枫这位时空旅行者。
或许,还是会走上原来的老路。
江枫于大唐贞观,建立了还算是完善的朝堂官员制度,在武唐之时,却并没有这样做。
只是一味地促成武唐的发展,好让自己继续旅行。
而现在,他倒是想要试一试,自己以仙人的身份,能不能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这就像是一个站在很高很高位置的人,俯瞰众生的感觉。
好想这大宋,也不过是江枫的一次实验罢了。
经历了三个王朝之后,江枫的这种想法,也不算是太离谱。
只不过,赵构不知道。
整个大宋的行在也不知道,他们都只是在努力适应。
适应如今行在存在了一个强大的监察部,可以监视着他们的一切行为。
而作为监察部,却也不能因此而成为了行在的猛虎。
所以作为刑部,也可以翻过来监察监察部的官员,但凡是有人违法乱纪,那也是能够被弹劾,然后直接被清查。
所以这就让行在的言官从以往的专属,变成了现在谁都可以成为这个言官了。
也就是说,大家互相监督。
监察部的一场清肃天下的行动,算得上是绍兴四年之初的一场可以记载在史册的整风运动。
整个大江南北,不少官员还有乡绅以及名士,都因为监察部而翻了船。
以前自诩为大宋名士,却不想,也是一个伪君子。
却也获得了大江南北很多真正名士的赞许,获得了天下万民的支持。
当万民相送监察部的时候。
那些个监察部的官员、大理寺的官员、刑部的官员才明白,什么叫做民心。
更是明白了开封有个包青天的真正使命。
在这之后,大宋的官员也不敢肆意妄为或者是徇私舞弊,更不敢怠慢了关于自身职责的事情。
而百姓们也少了一些被压迫、被剥削的事情。
北方的将士们也更加愿意来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