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0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其中不可自拔。

到了第二天。

驿馆外面的学子,就剩下那些半山公以及靖山公的学生了。

这些人,还在继续声讨,并且说那些书籍都是出自于江枫此等小人之手,要让朝廷严惩不贷。

然而,等到一上午过去。

又走了不少学子。

因为半山公和靖山公的两家之人,被人给告了。

他们家的确是有着霸占别人良田的事情,同时,家中的管事更是仗着两家的威望做了不少欺男霸女、谋财害命的事情。

一时间,半山公和靖山公的名声,一下子就一落千丈。

不过几日。

朝廷的旨意也到了,直接抄家流放。

王陵山看完了西厢记,脸色红润,目光却露出了一丝恐惧。

对方什么都没有做。

却也做了更加低下的对策来平息了这件事情。

这让王陵山知道了江枫并不是一个易于之辈,也不是那种太过高尚的人。

连此等书籍都能写出来,直接污了半山公和靖山公的名声,最后还把其家中苟且的事情,一一数落出来。

一下子就堵住了那些半山公和靖山公的学子,当真是太高明了。

毕竟,谁要是还为半山公和靖山公叫冤,那他也就成为了一个小人,一个和半山公一样的人。

连一个老妇人都不放过的荒。淫。无道的人。

这才是王陵山感到恐惧的事情。

他自忖自己做事情已经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了,可是对方明显比他还要狠。

狄仁杰看着手中的西厢记。

只是看了一个章节,便不敢再看了。

外面对于半山公和靖山公的议论,直接把两个人所做的所有过错,全部数落出来了。

当然了,墙倒众人推。

有一些,半山公和靖山公并没有做。

但是因为这本西厢记的影响,不属于他们的过错,也成为了他们的过错。

“好一个读书人啊!”

狄仁杰知道这很有可能便是出自于江枫之手。

然而这种事情却又不好真的就去证实了,对方这样做,说不上反感,却也不太支持。

然而面对外面的那些学子对江枫的声讨,面对半山公和靖山公那么多的学子,面对他自己的名声。

最好的做法,却也的确是这样。

半山公和靖山公的家,已经被查了。

一个耕读之家,却拥有着千万贯家财,当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这也直接坐实了两人的骂名。

所以狄仁杰这才对于这样的手段并不太过排斥,如果对方当真两袖清风,乃是当世大儒。

狄仁杰肯定会让江枫收手。

几日后。

狄仁杰才下令,让府衙的人严查西厢记,把这本书籍列为了。

……

长安城。

皇宫的太极殿内。

武后只是看了两章西厢记,就不敢继续再看了。

“呼,大郎,怎的写出这样的书籍来了?”她的脸色红润无比,心跳也在加速。

眼神中也带着柔情,嗔怪地说了一句。

连忙看起了从江都来的奏折,里面是带着旨意去抄家的大臣呈上来的。

“嘭!”

武后看完之后就拍桌子了。

上官婉儿在另一旁,连忙上前,躬身道:“娘娘息怒。”

“看看这什么当时大儒所做的好事!”武后指着奏折说道。

上官婉儿早已经知道了里面的内容,却还是捡起来看了几眼,才说道:“还请娘娘息怒,这半山公和靖山公已经被查出来,算是挽回了损失。”

武后起伏不断,说道:“哼!什么半山公、靖山公,本宫看来,他们就是大唐的蛀虫,趴在这王朝上吸血,还是吸着大唐百姓的血。

这样欺世盗名的大儒,教导出来的学子,怕是也没几个好人!”

上官婉儿也对这两人没什么好感,但是却不能让天后娘娘一直气愤。

连忙说着好消息。

有着这些抄家得来的钱财,晋阳书院,可以很好的完工了。

不仅如此,北方的第二座重城,也能够早一些建立了。

连接着高丽的蓟州城,可是大唐通往高丽的要到,也是战略重地。

武后这才慢慢地平息了怒火。

……

江都城内。

大都督府上。

李敬业破位可惜地说道:“本以为这一次可以让江枫从此被那些学子纠缠,从而退出江都。

没有想到对方竟然来了这么一手,当真是……。”

他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西厢记,写的真好看!

骆宾王却呵斥了一句,“当真是读书人之耻!”

也不知道他说的是半山公和靖山公,还是西厢记的属作者。

李敬业则是对王陵山问道:“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大都督调查粮商的事情,做的如何了?”王陵山反问一句道。

李敬业思索了一下,还是有一些犹豫。

“李某调查了一些,发现这里面的牵扯,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让李某已经不敢去查了。

那狄仁杰和江枫,当真是要把李某往绝路上逼迫呀!”

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唐的粮仓

江南之地因为雨水充足。

再加上又是温带地区,所以粮食的产量很高。

处于江汉平原大地上的江南之地,完全就是大唐粮食的主要来源了。

而江南的粮商也差不多是大唐最有钱财的商贾。

虽说是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而属于朝廷的那些土地很大一部分都被赏赐分割出去。

在地方上,也大部分都是被本地的宗族所占领。

而这些宗族会形成一个村子,和后世一些村子差不多,整个村子都是一个姓氏。

这样的好处就是。

这个村子的土地都是他们的。

只要是能够有人劳作,整个村子都不会饿死,还会有人管理,不太会出现不安稳的因素。

这也是从古至今慢慢地传承下来的地方上特色,也是属于中原家族问话的特色。

而那些身在都城内的以及长安城内的,大部分都是贵勋或者是官宦之家。

少部分是商贾之家。

社会的分层是士农工商,然而有钱,的确可以为所欲为,根本不被所谓士农工商的分层所影响。

而江南之地也有着朝堂之上不少贵勋的封地,还有这不少宗族的族地,这些粮商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世家大族的影子。

不然,凭借一个小小的商贾,是不可能做到如此大的规模,一个赋税都可能让其无法进入这个生意的圈子内。

而朝堂对于粮商的掌控和盐商一样,也非常严格,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些年,再严格的管理制度,也让这些粮商开始变本加厉起来。

特别是高产农物带来的影响,让这些粮商日进万贯。

李敬业仅仅是差了江都的几个粮商,就收到了一些密信,其中不乏一切朝中的大臣,对他出手的不满。

关键是,他身在江都,一旦和这些江都的商贾产生了不可雕和的矛盾,到时候绝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