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点儿好处,温水煮青蛙,不能让世家觉得这是在压迫和剥削。

所以大唐时代周刊上面,也会允许这些世家之人呈辞,每一次,通过一篇。

仅仅是三版大唐时代周刊,就让世家之人明白了这个新型事物的强大作用。

本来他们修建大桥的时候,都是闷声修建,以免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因为偷了神物而被国师和陛下惩罚了。

结果,大唐时代周刊报道了之后。

很多人都去观望世家修建的大桥,还要求,这些个世家,也要把路给修了。

然后也不知道在谁的带头之下,那些百姓就联名上报,各州便有了个万民请愿。

面对如此场景,世家也只好出资修路。

那些个闲暇,或者是没有田地的闲人,也就找到了活儿干,有了生存之本。

“好一个大唐时代周刊!”

聪明的人,自然明白这个大唐时代周刊的作用,它会让大唐百姓慢慢地接受这个王朝,或者是慢慢地认可。

就像是如今他们这些人,认可自己汉人之身份一样,最后也会认可自己唐人的身份。

关键是,这些人已经开始听到,在民间,关于大唐的政策,关于大唐的皇帝,关于大唐的国师的说辞。

谈及皇帝和国师,没有人不尊崇,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尊敬。

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唐时代周刊带来的。

大唐的百姓知道大唐朝廷在做什么,知道神物已经种植道了什么程度。

也知道大唐皇帝做了什么。

更加知道,明天将会越来越好。

为此有弘馆的学士,开始写诗赞美,最后还有几篇写得好的,登上了大唐时代周刊。

一下子,那些人志士,都以自己的赋能够登上大唐时代周刊而为荣。

至于主管大唐时代周刊的弘馆,如今已经是每天都可以见到不少的读书人,拿着稿子在排队。

因为弘馆登报他们的赋的时候,不仅仅可以让他们收获名声,还可以得到一笔钱财。

读书人虽然从来不谈钱,不喜欢这种庸俗。

但是用国师的话来说,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赋,便是自己的心血。

朝廷对读书人非常重视,钱财,只是陛下的奖赏罢了。

有了名,还有了钱。

何乐而不为?

李二陛下拿着大唐时代周刊,津津有味地看着。

除了第一版,是他亲自审核之外,后来都是交给了弘馆的长孙无忌、孔颖达、杜如晦等人。

“人才啊!”

李二陛下看到有一版写的乃是大唐大势的分析,说的也是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一看名字。

“马周?”

是一个新人。

“去,查一下这位马周乃何人,现在何地。”

“喏!”

李二陛下也发现,有时候,也可以在这个大唐时代周刊上面,发现一些人才。

看了马周的赋,李二陛下是心旷神怡,大为高兴,今天,又发现了一个大才。

拿着这份大唐时代周刊,就去了国师府。

他想要知道,这个人,将来会走到那一步,也好让他对此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安排他的职位。

“马周?”

江枫回忆了一下,便说道:“此人可为相。”

这位也是一个历史名人了。

以寒门的身份,最后做到了大唐宰相的位置,关键是终其一生,名声都非常不错,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朕也觉得,此人之言语颇为不凡,见识也非常高,竟然知道大唐在这五年,必然能够稳定北方。

还指出了一些弊政,朕都没有想到的,此人却看出来了。”

李二陛下根据这一片章,也觉得马周能够成为尚书,算是一个大才。

而国师说可以为相,那就说明此人的能力还不止这一点。

“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马周的能力和房相公还有杜相公不相上下,此人还是忠良之臣,可以大用。”

以前,李二陛下也想过,既然江枫熟知历史,那就直接举荐那些人才。

然而,江枫却担心,自己让这些人提前进入朝堂,会发生一些变化。

所以为了降低这些变化。

也是担心,这些人提前进入朝堂,少了一些经历,会不会少了一些阅历。

再加上,直接让他们进入朝堂,也就乱了科举之制度。

“秋科在即,不知道此人会有何表现了。”李二陛下听到江枫的话,对马周更加感兴趣了。

如今大唐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他已经感觉出来了,大唐实在是缺少人才。

特别是有能力,还能够办好事情,还能够忠良的人。

贞观元年十月,大唐再开科举。

这一次的要求就非常简单了,为了能够为国选才,所以不管年岁如何,不管出身如何。

只要是男的,都可以参加科考。

每一个州,都会设置考场,到时候会挑选前五十进入长安,参加贡试。

这一次,大唐还制定出来三甲排名。

第一名为状元。

第二名为榜眼。

第三名为探花。

然后又有一甲二甲三甲。

一共一百个名额。

规则也被大唐时代周刊报道出去,并且还会对科举跟踪报道。

一下子,科举考事,成为了大唐元年最为热门的话题。

第49章推动大唐商业的发展

系统要让大唐成为整个大陆最强大国。

这个终极目标。

实在是太难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欧洲之地,已经开始发展起来。

最起码。

古罗马还有拜占庭以及斯巴达等等,都已经强大起来。

再加上北方还有一个强大的蛮夷之族。

大唐虽然在贞观二年和三年,打败了颉利可汗,且抵御了北方的蛮夷。

后来还东征高丽,实现了大唐的贞观盛世。

但是,时期上看起来,大唐并没有强大多少。

不然,也不会有安史之乱。

也不会有五代十国。

更不会有宋辽、宋金、宋元、明清之战。

说白了。

大唐的确是打败了突厥。

还让高丽臣服。

但是并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隐患,从而导致后来蛮夷之族再一次入侵中原。

宋之后,还让蛮夷成就了王庭。

所以,江枫必须得扬长避短,将自己在农学上的知识发挥出来。

他不会带兵打仗,而大唐有的是人能够带兵打仗。

军神李靖。

战神薛仁贵。

无双武将王玄策。

这些人都是大唐时期的名将。

也就不缺江枫这一人。

他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出非常杰出的贡献,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带着大唐走向真正的强盛。

三样高产农物,已经被种植下去了。

主要负责的便是长孙无忌。

至于如何种植,江枫已经详细地写出来了。

系统出品的种子。

也就不需要江枫来育苗,还要去培养和调研。

亩产三千金。

已经足够大唐百姓生存。

如果还出现了饿肚子。

那就是耕地不足。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江汉平原。

三大平原能够养活几亿人。

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