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2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入侵中原之地,以扩大吐蕃的领土。

到如今,吐蕃占据了多少大唐领土?

两国之间的较量,并不是一个和亲就能够解决,而是谁的拳头大,谁才能占据上风。”

武后眉开眼笑,旁边的太平公主更是笑语嫣然,因为她听明白了。

大郎是非常不支持和亲的。

而母后也被大郎说动了,不会支持这一次的和亲。

所以,她不用远嫁吐蕃了。

“好一个谁的拳头大,谁才难占据上风。当真是把两国之间的关系说的十分透彻了。”

武后觉得话粗理不粗,大唐如今的疆土和实力,早已经超过了太宗时期。

她有这个信心,压住异族之人。

……

翌日。

宣政殿上。

二圣还未到来。

朝堂之上的百官,却一个一个交头接耳。

都在争论着,该不该和亲,又以宗室哪一位郡主去和亲。

当然,还是有一些人,接受了吐蕃论弥萨的好处,想要稍微努力一波。

反正出嫁的又不是他们的女儿。

这就叫做,崽卖爷田、心不痛。

不到一会儿,二圣缓缓而来,众位大臣齐齐施礼。

武后扶着李治坐下之后,自己也坐在了旁边。

内侍高呼之后。

由大臣们一一奏事。

而每当决断之时,李治都会和武后商量一番。

其实到了最后,还是听了武后的。

而到了最后,也是现在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来了。

和亲之事。

李治看了看武后,便问道:“天后以为如何?”

武后缓缓地回道:“陛下,本宫不同意和亲!”

下面的百官直接愣住了。

就算是李治稍微也是楞了一下,然后露出了疑惑的神情来。

这不是,早就差不多定下来,让宗室之女出一个,然后远嫁吐蕃。

也好缓和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关系。

怎么你就突然不同意和亲了呢?

户部尚书崔知悌是第一个站出来,对武后询问道:“娘娘的意思是,直接不同意和吐蕃和亲,还是……?”

武后眼中带着一些无可睥睨的光芒,看着百官,缓缓地问道:“尔等乃是这大唐之大才者,应是饱读经书、熟读史书经要。可怎见到过,和亲就能够让蛮族之人从此不再入侵中原的前车之鉴?”

一位大臣便直接站出来,把太宗李世民以文成公主和亲的祖制搬出来了。

然而,武后却又以江枫的话,反驳回去了。

先是称赞了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并且讲述了太宗之所以和亲的目的。

而现在,大唐如此强盛,更是连番在河源之地,击退了吐蕃,为何要和亲?

坐在那里的李治,听到武后的话之后。

也明白过来。

对啊,大唐如此强大,为何要和亲?

而在百官一时之间无言以对的时候,武后则是一一列举,从大秦到大隋再到大唐。

“诸公可明白乎?”

一位身穿黑袍、站在最前列的六十多岁老者,器宇轩昂地站出来。

微微施礼道:“娘娘之言,当真可为大唐之金石之言。臣佩服,边关的将士们,如若听到娘娘之言,这些年来,受苦受累、饥餐露宿、血染沙场也值了!”

此人,乃是大唐名将,更是从太宗之时便名扬天下。

到如今,已经是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名为:裴行俭

此人站出来支持不和亲,朝堂之上的大部分官员瞬间就改了口风。

第三百七十一章 启用薛仁贵

眼看着裴行俭那张老脸上面,出现了一些诚意。

武后心中也非常高兴。

这一次算是收获非常大,也幸亏去问了大郎,不然,她可想不到,以此理由拒绝和亲。

顶多可能就是让太平公主再一次出家成为女道士,来拒绝吐蕃的和亲请求。

只是如此一来,就太小家子气了。

不仅仅会让吐蕃心生怨气,当真要是引起了战火,那她就可能被指责了。

关键是,还可能让武将们对她有一些间隙。

而现在这一手,不仅仅肯定了武将们镇守边关的功劳,还助长了大唐之威严。

如果吐蕃真的再一次入侵大唐,那就证明他们的确是狼子野心,以和亲为借口,为的就是想要入侵大唐之边关。

不仅如此。

武后还想到了一个拉拢更多大唐武将的机会,那就是启用薛仁贵。

“吐蕃之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如若大唐这一次拒绝了和亲,这安西之地必然不会太过安稳。

诸公可有何建言?”

武后在有了裴行俭站出来支持她之后,更是信心百倍。

而朝堂之上的官员都知道,和亲的事情算是就此打住,不仅不会和亲,大唐可能还要和吐蕃开战。

户部尚书崔知悌再一次站出来,躬身说道:“娘娘,如今大唐才结束边关之纷争,如若再一次和吐蕃开战,对大唐之安定必有影响。

还请娘娘三思。”

裴行俭本想要举荐几人,但是心下再一想。

天后娘娘今日之手段,必然还有这后手。

只是……不知会是谁人前往安西之地镇压吐蕃,以护卫大唐边关之安宁了。

如若是一个庸才。

又如何能够守护大唐之边关?

自己届时,怕是又要站出来反对天后娘娘呢!

裴行俭历经两朝,不仅纵横沙场,更是与朝堂之上起起伏伏,早已经也是一只老狐狸了。

“崔卿的意思是,大唐还是要和亲?还是要以一个女子来换取不过短暂的和睦,等到吐蕃真正壮大起来,等到大唐无力西顾的时候,任由吐蕃入侵安西,肆意烧杀抢掠、杀害逼迫大唐之子民乎?”

武后沉声问道,言语之间的犀利,让百官都倒吸一口凉气。

崔知悌更是颤颤巍巍起来,真要是背上了这个锅,一辈子都洗不清了。

“臣,不是此意!”

武后质问道:“那又是何意?”

“陛下、娘娘,这户部每年都会分出钱财和粮食等,支援边关之将士们。

再加上两年前,大唐和吐蕃之战,消耗不小,而去年齐州等地大旱,无什么收成,户部又是赈灾又是支援边关。

如今,已经是有一些力不从心呀。”崔知悌苦诉道。

其他几位官员,也都是连忙站出来,为崔知悌辩解了一下。

不是他们不愿意支持大唐开战,而是战争一旦开启,那就不可能停下来。

而战争需要物资、需要粮食、需要将士们、需要武器等等,这些,都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以大唐现在的国库,的确是有一些吃撑不起来。

然而武后岂能没有支持者,不一会儿,就有了几个大臣站出来,罗列了今年大唐国库之收成。

最起码,是能够支撑起大唐抵御吐蕃。

武后微眯着眼睛,看了看户部尚书崔知悌,然后扭头对李治问道:“陛下,可还记得永徽五年的万年宫?”

李治听了武后的话,就想起来当年的那一场洪水,如果不是薛仁贵拼死相救,他已经登天了。

“天后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