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够进入六部之中的兵部。

要是在经过这一次的东瀛之战,说不定就能够年纪轻轻,成为兵部的侍郎之一。

“王玄策愿听国师教诲。”王玄策把身段放的很低。

江枫直言道:“这一次,你出使西域的任务完成的很好,却没有想到会遇上那等大事。

不过,这也让你的能力进入了陛下眼中,所为上达天听,你已经做到了。

剩下的就是能力问题,好好做吧,这一次的东瀛之战,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而且,以后大唐对外的战争,可能会有很多。

因为这个脚下之地,真的非常大,我们不能只是把眼界放在中原。”

王玄策躬身施礼道:“王玄策知道该怎么做了。”

等到王玄策走了之后,江枫喝了一口青茶,想了一想,自己有没有事情遗忘了。

历史已经走向了另外一条洪流,他也不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

当然,那些历史上存在的名人,现在应该还是存在,至于以后的,那就不知道了。

不过几天,薛仁贵带着一些薄礼登门拜访。

这位乃是今年武举考试的状元,真正的过五关斩六将的状元,那一场比试,也算是万众瞩目,有一种一鸣惊人的声誉。

大唐要对东瀛开战的消息,已经算是不胫而走了。

作为武状元,还是左武卫的将军,薛仁贵觉得自己是有必要拜访一下江枫。

其实每一天送上拜帖的人,也是特别多。

只不过没有几个能够进入江枫的眼,也就是江枫所熟悉的名字出现。

比如,狄仁杰。

这一位,好想现在还没出生。

至于其他,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想要人才,也只有通过玉山书院自己培养,又或者是通过这样的环境下,自己成长起来。

荥阳郑家,郑仁基之子郑敝对于郑仁基出钱支持造船厂,还要散家财支持大唐对东瀛的战争有一些不解。

郑仁基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多少还是失望的。

如果自己的那位才学聪慧的女儿,能是男儿身就好了。

不过如今这样的情况也不错。

郑家能够在这些年的风浪之中站稳,也全靠了那位女儿。

所以有时候,也不见得生一个儿子有多好。

“你啊你,如果你能够有婉儿那般的聪明才智,现在也不至于还是一个四品。

我们郑家现在很需要钱财吗?不需要,这些钱财放在那里让它遭别人的惦记,还是你觉得我们郑家已经可以完全不顾及陛下的感受?

如果我们真要是做了什么难以恕罪的事情,你信不信,我们郑家也会被抄家。

婉儿当初就说过,我们郑家不能成为第二个王家和崔家。

你看看当初的崔家和王家是多么的显赫,朝中那些大臣,还有那些地方的官吏,大部分都是王家还有崔家等几家掌控。

如此庞大的百年大家,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阴族被连根拔起,王圭一夜之间白头,崔家更是让出了百亩良田,散了家财,保住了最后的一点儿根基。

不要小瞧了这世人,一个孔家天才,不出世则以,一出世,那些大家又如何?

直接摆了一道,他们还不能对孔家、对陛下、对国师如何,只能把这苦给忍在心中。”

郑仁基说着说着,也是不慎须臾,当年的中原五家,那是何等兴盛。

五姓之女不愁嫁,皇帝之女无婆家。

到现在,那些王公贵族都不敢和五姓之家有什么过多的接触,生怕自己给贴上五姓之家的人的身份。

他们郑家如果不是因为郑丽婉,不是因为国师这条大船,怕是早就被王家等人给拉下水,直接翻了船。

现在之所以还能够称之为荥阳郑家,那可是被郑丽婉指点,做了很多改变啊。

良田百亩,大部分都分出去一些,剩下的也都直接卖出去。

钱财有用来修路修桥,做一些善事,获取了不小的好名声,更是大力支持李二陛下。

这才稳住了地位。

郑敝也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姊妹,不然,还真的不好在这官场上混下去。

“那父亲大人,我们这一次,具体要如何做?”

第一百八十章 借刀

大唐的商船再一次出发,这一次的目标还是东瀛。

而这一次带队的人,却是魏王李泰。

按照江枫所给的一些指导手册,李泰用了几个月时间练习游泳,如今在水中也算是一条稳健的鱼儿。

虽然不如船商中上等的水手,却也和中等水手差不多。

再加上还有了指南针,不会在大海上迷路,可以知道自己的方向。

还有如此庞大的船队,自然不会有什么意外。

那些围绕在东瀛外的海贼,见到如此大的商船,也不会轻易攻伐。

这一点,也是东瀛之王的意思。

他想要更多的得到大唐的支持,从而发展东瀛的产业。

就像是大唐一样,可以建造高阁,还能够建造坚固的城墙,以及大唐那三艘强大的商船。

对,东瀛之王看上了大唐的造船技术。

他们现在最大的船,还不及那三艘强大的商船的一半,两相比较,东瀛几百年的海贼技术,算是已经落后了。

在没有稳定基础的情况之下,东瀛的王是不会让自己的那些海贼挑起事端。

李泰站在大船之上,看着远处的大海。

这也是他第一次出海。

以前不知道馋了多久,现如今总算是实现了。

不仅想到了当年在长安的时候,乘坐热气球飞上了长安城的高空,那一刻,就像是现在一样。

心胸得到了无比的舒展,好想整个大海都将会是自己的。

当然,也是属于大唐的。

“殿下,风大。”

李泰的亲卫拿着一件披风上前,为李泰披上。

“守业,看到了吗?我们所见的大海的尽头,其实是圆的。就像是当初我乘坐神器飞上高空,俯视着整座长安城一样,目之所见的尽头,也是圆的。”

章守业点点头,回答道:“末将明白,这就是国师当初所说的日心说。”

李泰感慨道:“国师不愧是仙人弟子,真正能上知天,下知地理的人。当初本王第一次听说的时候,也是十分惊叹,想着如果真的是这样,人又该如何呢?”

章守业接话道:“国师又说了一个大地引力,感觉当真有一些匪夷所思。但是如今航行海上的时候,又觉得国师当真是上知天,好想站在那仙庭之上,纵观了整个太宇一样。”

李泰不说话了。

其实越是想要了解这位大唐国师,他就越觉得这位国师深不可测。

这也是后来直接打消了想要坐上那个位子的原因,有着国师在,大哥的太子之位肯定不可动摇。

而且,他慢慢地也看开了。

亲兄弟,他做不出父皇那般的心胸出来,更不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