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釜底抽薪(1 / 1)

大汉从吹牛开始 末日游侠 3809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45章 釜底抽薪

楚国之所以难以被征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这一套政治体系。

与秦,与其他六国都不同。

有些人只知道六国排斥楚国,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排斥楚国。

也有人知道楚国被称之为蛮夷,却不知为什么要这么称呼他们。

追根到底的话,这个历史问题就要追溯到楚国立国的时候了。

打那时候开始,楚国便跟其他的诸侯国不同。

因为楚王并非是周天子封赐的。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当时北方诸侯国林立,大鱼吃小鱼,小鱼碰大鱼的现象不断发生。

这给了楚国潜心发展崛起的机会。

楚国的最开始,只不过是一些部落为了抵抗强大的诸侯国,联合起来自称为王罢了。

而楚这个国号,源自于楚国先君鬻yu熊的妻子妣厉生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死亡,熊丽得以存活,并且日后成长为楚国的首领。

而妣厉死亡后,巫师用楚包裹其腹下葬,楚就是荆条,而为了纪念她,所以后人就自称为楚。

而周成王为了感念鬻熊在灭商之时的功劳,便封了他的孙子孙熊绎为子爵,然后这才自立了楚国。

诸侯国排斥楚国,是因为他是一个子爵建立的,而且不是周天子分封的。

凭什么我们拼死拼活,一步步的提升爵位,历经数代的努力才得以封国,而你一个小小的子爵就自封楚国了呢?

虽然后来楚国曾一度自去王位,但后来又自封了。

用大家的话来说,就是你楚国血统不正。

于是,周朝还搭上了一个周昭王。

你一个自封的楚国敢杀周天子?

本就看你不顺眼的诸侯国,瞬间炸裂了。

除了这些以外,楚国在各方面也与各国显的格格不入。

因为楚国建立伊始就是多个部落组成的,所以这些部落是拥有足够高的自治权的。

楚王只是大家推举出来的话事人罢了。

而列国除了对郭嘉有巨大贡献的,或者是王的儿子比较有才能,但却无缘继承王位的才会被封为君。

但是楚国,上上下下一共七十多个封君,列国加起来也没他楚国的封君多。

而这些大小封君的地盘加起来就是楚国的国土。

所以盘你没话说的。

而到了现在,如何去处理楚国这种政治模式的后遗症,即便是王不饿也要小心应付。

武义等人之所以敢去跟韩信讨要好处,究其原因就在这里。

他们手下的兵,是自家的私兵,都是由他们手下的农民庄户组成的。

命根子就在他们手中,所以对于武义等人的命令也不敢不听。

而若是按照汉军的规矩去走,一天两天的或许没什么问题,但时日一久,问题就来了。

现在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将来以后,那些泥腿子会狠狠的冲撞他们的地位。

秦朝虽然在楚国旧地推行了郡县制,但是当王不饿的汉军在中原挡住章邯的秦军以后。

旧楚各地纷纷出手,短时间内恢复了楚国的国土,甚至还将其扩大了一些。

而各郡县的官员,也是各地的一些旧贵族来担任的。

虽然秦始皇迁走了大量的贵族,但这些人他是迁不完的,每一家都有大量的分支留了下来。

而现在,这些人就是楚国的当权人。

原先的贵族,按照实力瓜分了郡县两级的官职。

虽然表面上还是郡县,但内在却跟分封时期是一样的。

武义似乎觉得韩信太过于年轻,还没有理解透自己话音里的意思。

于是接着说道:“将军可能误解了吾等的意思,吾等虽然只是楚国一个小小的贵族,权势和土地都不如那些大贵族,但我们却能代表着更多的楚国贵族。将军若能妥善安置吾等,这对于劝降其他楚国贵族是有益处的,今日吾等可以遵从将军的命令,但是其他的楚国贵族看到了今日吾等的遭遇,他们可能会放弃投靠的想法的”

“楚国的失败,已经证明了分封这些贵族是没有用的,而楚国的现在,又证明了王权难以治理这里,汝等可是觉得,汉国会为自己留下这么大一个隐患吗?”韩信轻飘飘的看着众人。

心思他能理解,无非就是不想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权力。

哪怕是投降了,也想继续争取一下,让自己能够保持现在的生活。

优待没问题,但他们的要求,却是与汉国的基本政策相背行的。

这是原则性问题,不是他韩信一个人能够左右的。

况且

“本将军也是楚国人,祖上皆为楚国人,只不过没有汝等那般富贵罢了,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楚国人,本将军可以告诉汝等,汝等自以为是的把自己当做楚人的救星,殊不知真正的楚人早已恨透了汝等”

众人愣了下。

韩信的话还是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身为楚国底层走上来的人,韩信当然知道楚国底层百姓的想法。

贵族分封制的确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但是同样的,剥削将会比其他地方更加恐怖。

就拿一个县来说,每年这个县有将近一半的产出,都被收到了这些贵族的手中。

从你手中抢来的,然后在你活不下去的时候给你一口吃的,接着你就得感激我,因为我在为你兜底,而不像其他列国那般,没有吃的,没有价值就等着饿死吧。

韩信能够脱颖而出,除了天赐汉王这个外挂以外,其本身无论是武力还是智力都是排列上等的那一批人。

特别是现在经历了汉国的两年,再跟之前的生活对比,韩信对于这一次的征战,几乎可以肯定会百分百的胜利。

韩信继续看着众人,叹了口气,还是没能忍住道:“不要再抱有幻想了,以前的楚国百姓,那是没得选,现在他们有的选了,汉国的政策虽然对汝等不利,但却有利于普通百姓的。”

“若是汉国来了,他们便不用再为汝等卖力卖命,能够靠着自身的劳作而养活一家人,汉军势如破竹,一路广施仁政,毫不留情的打压各地贵族,既能获得军需,亦能让百姓看到汉军对贵族的对立。”

“你说,若是汉军来了,底层百姓凭什么还为你们卖命?”

“不妨直言告诉汝等,汝等所依赖的不过是手底下的百姓奴隶罢了,便如同汝等乃锅中沸腾之水,百姓奴隶如同锅底燃烧之柴,直接抽走了燃烧的柴火,汝等又拿什么沸腾?汉王称此为釜底抽薪”

第246 天下大势

韩信的一番话瞬间将武义等人吓的不轻。

有一句话他说的很对。

楚国的百姓之所以对他们言听计从,是因为选择权在贵族手中,百姓没的选。

而现在不同了,汉军来了,汉国的政策很让人羡慕,向往。

以前那些百姓没的选,现在他们有的选。

当然,最让他们绝望的并非只是有没有的选。

作为贵族,哪怕只是一个小贵族,被上层抛弃的贵族。

那他们也是贵族。

贵族该有的底蕴,或许他们不如其他贵族,但也是有的。

化底蕴代表的不仅仅只是家里面有多少人识字,更不是家里有多少藏书,也不是你懂多少礼仪规矩就算是有化了。

那些仅仅只是基础。

什么是底蕴?

我能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远的地方,站在你站不到的高度,去看你看不到的问题。

我更能合理的去增加自己的优势,去为自己谋取利益,并且能够成功。

这就是底蕴。

虽然有点势力,但这一套模式套在国家层面也是可行的,将个人换成国家就可以了。

而现在的汉国,虽然成立时间短,看似也没有什么底蕴。

但却偏偏用最普通的方式,去挖着他们的根基。

武义能够看到,能够想到。

汉国一路东进,并不仅仅只是军事方面的行动。

每攻占一座城池,立即封锁粮仓,清点今年以纳赋税的数额,并且原数退还,同时宣布接下来两年免去赋税。

加上退还的,这不就是三年了吗?

还有一点是外面不清楚的,但这些贵族却接到了一些消息。

有些地方的粮仓存储是不够退还的,损耗的粮草被用来养兵,汉军甚至从那些贵族的私人粮仓拿出一部分来退还。

汉军对贵族一边高举大棒,一边又对百姓广施仁政。

免赋税三年?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汉军在对待这些楚国百姓的时候,给的是跟汉国百姓一样的待遇,并且还言明了接下来要像真正的汉国百姓一样分配土地,而自此往后,他们不再是楚国的百姓,而是受到大汉庇护的子民。

不用再去忍受那些贵族们的剥削,不用再去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饿死,会死于战乱。

总而言之,汉军玩的是大战略,从军事,政治,民意等方面全面推进。

而外面的人只能看到汉军势如破竹,却并不知道汉军退赋税的意义何在。

而楚国最能利用的是什么?

是楚国百姓对国家的信任,对国家的归属感。

但是现在,汉军却很直白的对外宣示一个理念。

没有所谓的国战,现在所进行的,不过是内部的战争罢了。

汉国并没有将楚国当做是蛮夷,而是将他们当做与自己同样出身的诸夏子民。

嘴上说着,现实中再去操作着,军事方面压制着,三管齐下,楚国可谓是人人自危,除了贵族,人人期待汉军的到来。

“那,我们若是遵从汉军的规矩了呢?”武义等人这会儿也彻底的失去了抗争的意识。

并非没有争取,而是根本争取不来,没有那个资本与实力。

“可以千人待之!”韩信看了眼众人,缓缓说道。

这个待遇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

但大多数人是满意的,因为他们本来手下也没有一千个人。

现在的楚军,就是数百成千上万个大小贵族聚集在一起的。

大贵族下面还跟着一群小贵族,而面前的这些,都是散落的,或者边缘人物。

他们就算留在楚国,也很难再有别的大的机遇。

武义是个稍微大点的贵族,他手下足有三千人之多,自己就控制着半个县。

而这次是需要有人留下来带领这些小贵族,同时负责看管他们别那么快投敌。

结果没想到,现在武义就要带着他们投降了。

不过这也不怪武义,谁让打不过呢?

当然,对于千人这个待遇,武义是不满足的。

“若我能够助将军收拢其他楚军?占领县城呢?”武义问道。

“那要看收拢多少人,占领多少县城!”韩信看着武义,淡定道。

武义想了想,说道:“其他四万人,我有五成把握拉过来,至于城池五座”

“保你做个都尉,爵不低于八等!”韩信微微一笑。

“我在楚军中也是有些朋友的,亦能劝说他们归降汉军!”武义倒也没有生气,继续说道。

“若能做到,汉国必以将军之位待之!”韩信也跟着涨了价码。

虽说接下来对韩信来说是没什么太大压力的,但能省则省。

若是能够依靠武义这些地头蛇们帮助自己占领泗水郡的城池,那么自己便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练兵。

同时也能尽快的拿到后方送来的兵器。

这是至关重要的。

而谈判,其实跟做生意是一样的,都是在慢慢的讨价还价之中完成的。

就好比现在的楚国,生死或许会有,但哪来的那么多生与死?

若是现在的楚国百姓对楚国真的还有依赖,还有归属感。

那么后来那么多的将领又为什么要投了汉国呢?

说一千到一万,将领们追的是首领,首领不行,将领自然要走。

而百姓的追求就简单的多了,他们只希望不在年年打仗,能够年年填饱肚子就行了。

所以说,贵族们或许打了上百年也不厌倦,因为死的不是他们的亲人。

不管战况如何,他们依旧能够保持高贵有质量的生活。

而普通百姓呢?

打来打去,死的是他们的亲人,不管胜利还是失败,他们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所以,各国底层,要比高层更加渴望统一。

所以,秦一统天下,是大势。

现在的汉势如破竹,楚国节节败退,一是汉国君臣将领的努力,二这也是天下大势。

他们只是在如何争霸上面下了功夫,却忽略了最普通,最基础,也是基层百姓最需要的东西。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不是一句空话。

即便放在现在,他也不是一句空话。

达成一致之后,武义开始忙碌了起来。

一边派人前往各地军营进行劝降,一边又派人前往各县劝降。

现在的武义是有这个资格的,因为驻守泗水郡的三座门户之一,已经彻底的打开了。